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70,分36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一分
一分
一尺
一榻
一幅
一节
一丘
一棹
一新
一麾
一度
一相
一夫
一毫
一从
《國語辭典》:一分  拼音:yī fēn
1.百分之一尺的长度。《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
2.十二分之一铢的重量。《淮南子。天文》:「其以为量,十二粟而当一分,十二分而当一铢。」
3.六十分之一小时的时间。
4.全体的一部分。
5.极微小的数量,少许。《文选。宋王。登徒子好色赋。序》:「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漢語大詞典》:一分
(1).犹言(所得的)一部分。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九:“有一大熊来,瞪视此人。人谓必以害己。良久,出藏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分,置此人前。”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师曰:‘土地前更下一分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望和尚慈悲为本,小生亦备钱五千,怎生带得一分儿斋,追荐俺父母咱!”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姑娘一进洞房,早看见摆满一分妆奩。”
(2).一户(人家)。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俺这里方圆四十里,再无一分人家。”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二折:“自从与那一分人家打墙,鉋出一石槽金银来,那主人家也不知道。” 鲁迅 《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 明 末 清 初的时候,一分人家必有帮闲的东西存在的。”
分類:一户人家
《漢語大詞典》: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骈字类编》:一榻
唐 项斯 李处土道院南楼 满壶邀我醉,一榻为僧闲。
唐 杜牧 怀钟陵旧游四首 其二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唐 李洞 寄淮海惠泽上人 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埽地学忘机。
唐 李中 夏日书依上人壁 最怜煮茗相留处,疏竹当轩一榻风。
宋 林逋 春日怀历阳后园游兼寄宣城天使 一榻竹风横懒架,半轩花月到顽盆。
宋 陆游 开元寺小阁十四韵 高挂四面窗,净扫一榻尘。
宋 刘宰 寄题戴氏别墅 闻君筑室水云乡,一榻翛然独老庞。
宋 真山民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 一榻暖风栖竹屋,半阑淡月立花阴。
宋 戴敏 观梅 三杯暖寒酒,一榻竹亭前。
元 倪瓒 怀归 三杯桃李春风酒,一榻菰蒲夜雨船。
《漢語大詞典》:一幅
(1).表数量。用于布帛、纸张、图画等。后汉书·符融传“幅巾奋褒” 唐 李贤 注:“幅巾者,以一幅之也。”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贵者綾锦裙襦,上施锦一幅。” 宋 王安石 《陶缜菜示德逢》诗:“ 陶 生画此共言好,一幅往往黄金百。”朱子语类卷一○六:“只以一幅纸,截作三片。” 顾笑言 《你在想什么》十二:“在最近一期的黑板报中,针对矿山机关一些同志说得多,做得少的问题,刊出了一幅漫画。”
(2).表数量。用于景物。犹一片。 宋 陆游 《乍晴风日已和泛舟至扶桑埭》诗:“接罗一幅烟雾薄,舴艋八尺鳧鷖轻。” 元 揭傒斯 《楚山秋晚》诗:“一幅秋光舒復卷,谁教尘土涴人衣。”
《国语辞典》:一节(一节)  拼音:yī jié
1.从元旦到端午、从端午到中秋、从中秋到年底,旧俗称每一期间为「一节」。
2.事情的一端、一部。《红楼梦》第六二回:「宝玉便笑著将方才吃的饭一节告诉了他两个。」
3.物品的一段。也作「一节子」、「一节儿」。
4.文章的某一段落。
5.一堂课。如:「老师因事请假,下星期要补一节课。」
《漢語大詞典》:一丘
亦作“ 一邱 ”。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一邱两地各争高,只为填词絶世豪。 汉 上有坟人弔 柳 , 漳 南多塚客疑 曹 。” 刘去非 《秋日登高》诗:“珠沉朱水愁千缕,血染黄花鬼一丘。”
(3).指田一区。丘,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河寸寸量。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按,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禹宇丘区:“丘之与区,今读则异,然寻按古语,其声亦同……今 江 淮 田野之人犹谓区为丘,亦古之遗音也。”
《漢語大詞典》:一邱
见“ 一丘 ”。
《漢語大詞典》:一棹
一桨。借指一舟。 唐 杜牧 《送薛种游湖南》诗:“怜君片云意,一棹去 瀟 湘 。” 宋 辛弃疾 《洞仙歌·开南溪初成赋》词:“十里涨春波,一棹归来,只做箇、 五湖 范蠡 。”
分類:一舟
《漢語大詞典》:一新
全部更新。 宋 陆九渊 《张公墓志》:“变其旧俗,轨范一新,乡里改观焉。”明史·王竑传:“ 竑 至,简士马,缮阨塞,劾将帅不职者,壁垒一新。” 毛泽东 《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我们认为抗战已到了紧急的转变关头,只有迅速召集这种有权力而又能代表民意的国民大会,才能一新政治面目,挽救时局危机。”
分類:一新更新
《漢語大詞典》:一麾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沈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國語辭典》:一麾出守  拼音:yī huī chū shǒu
秉持旌麾出任太守。原指阮籍受排挤才出任始平太守。语本《文选。颜延之。五君咏五首之四》:「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后以一麾出守指京官外任。唐。柳宗元 为刘同州谢上表:「岂意天听忽临,鸿恩荐及,八命作牧,一麾出守。」
分類:排挤阮咸
《國語辭典》:一度  拼音:yī dù
1.一次。《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天帝嗔怒,罚织女住在天河之东,牛郎住在天河之西。一年只许相会一度,正是七月七日。」
2.曾经有过一次。唐。栖白 寄南山景禅师诗:「一度林前见远公,静闻真语世情空。」
3.计量单位。如电能计量以一仟瓦小时为一度。
《韵府拾遗 漾韵》:一相
华严经:知一切唯是一相。
《國語辭典》:一夫  拼音:yī fū
1.一人。《书经。君陈》:「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2.独夫。指暴君。《孟子。梁惠王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漢語大詞典》:一毫
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 苏轼 《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如今 韩生 吉帖婚书,并无一毫虚谬。”镜花缘第九五回:“向日在家屡要学剑,奈教师此道不精,不过敷衍教了两个势子,却是一毫无用。”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他更从利害远近种种方面着想,觉得回去终于是天经地义。便把恼恨搁在一旁,脸上也不露一毫形色。”
《國語辭典》:一从(一從)  拼音:yī cóng
自从。《红楼梦》第六八回:「奴家年轻,一从到了这里之事,皆系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