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宜  拼音:bù yí
不恰当、不合宜。三国蜀。诸葛亮 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红楼梦》第一五回:「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
《国语辞典》: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家宜解不宜结)  拼音:yuān jiā yí jiě bù yí jié
(谚语)双方有冤仇,应当设法消解,不该继续结冤。《精忠岳传》第八回:「岳大爷暗想:『冤家宜解不宜结』。我只是守住了这大门,四面皆有小弟兄把守,谅他不能进来;等到天明,他自然去了。」
《國語辭典》:事不宜迟(事不宜遲)  拼音:shì bù yí chí
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三国演义》第六○回:「此非统之谋;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事不宜迟,明天就把这桩公事发出去罢。」
《漢語大詞典》:三不宜
宋 俗,京城二月社日不宜晏起,女子不宜食齑,学生、幼女不宜不休息,谓之“三不宜”。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二月:“社日:是日有三宜、三不宜。人家男女并用早起,旧俗相传,苟为晏起,则社翁社婆遗粪其面上,其后面黄者,则是其验,一不宜也。女子忌食齏,则嫁时拜公姑腰响,二不宜也。学生皆给假,幼女輟工夫;若是日不休息,令人懞董,三不宜也。”
《國語辭典》:随宜(隨宜)  拼音:suí yí
就其所宜。《宋书。卷五九。张畅传》:「孝伯言辞辩赡,亦北土之美也。畅随宜应答,吐属如流。」
《漢語大詞典》:畏日
(1).左传·文公七年:“ 赵衰 ,冬日之日也; 赵盾 ,夏日之日也。” 杜预 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后因称夏天的太阳为“畏日”,意为炎热可畏。 唐 杜甫 《过洞庭湖》诗:“破浪南风正,回檣畏日斜。” 宋 苏轼 《春贴子词·皇太妃阁》之四:“自有梧楸鄣畏日,仍欣麦黍报丰年。”
(2).怕犯日忌。古人迷信,认为某些年、月、日不宜做某种事情,称为日忌。 唐 柳宗元 《三戒·永某氏之鼠》:“ 永 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國語辭典》:下利  拼音:xià lì
古代祭祀时,主祭者的助手之一。《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
《漢語大詞典》:上利
(1).古代祭祀时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上手曰上利。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司士三人执鱼腊肤俎,序升自西阶,相从入设俎。”
(2).古代堪舆家迷信之说,指安葬的好处所。旧唐书·吕才传:“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 汉 之山陵,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
《漢語大詞典》:乞祠
(1). 宋 时,高级官员老病不宜任事者,请求赐予“奉祠”之职,以享受其俸禄。 宋 陆游 《与汪郎中启》:“去 蜀 归 吴 ,已侵寻於晚境;乞祠得郡,尚记録於明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乃令堂自陈乞祠,除职予郡。”
(2).指自请退职。 陶牧 《偕吴门诸寓公探梅邓尉作》诗:“便欲乞祠从 邓尉 ,落英长与荐氍毹。”
《漢語大詞典》:日禁
旧时迷信以为某日不宜做某事,谓之“日禁”。 汉 王充 论衡·讥日:“世俗既信岁时,而又信日。举事若病、死、灾、患,大则谓之犯触岁月,小则谓之不避日禁。岁月之传既用,日禁之书亦行。”
《漢語大詞典》:弗吊(弗弔)
(1).不善。书·大诰:“弗弔!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 孙星衍 疏:“弔者, 郑 注《费誓》‘无敢不弔’云:‘弔,至也。’至犹善也,则弔,善也。”
(2).不宜吊唁。礼记·文王世子:“刑于隐者,不与国人虑兄弟也。弗弔,弗为服哭于异姓之庙,为忝祖,远之也。” 孔颖达 疏:“所以不弔无服哭於异姓之庙者,为其犯罪,忝辱先祖,於公法合疏远之也。”
《国语辞典》:刑剋  拼音:xíng kè
术数用语。指命运中不吉、不宜而相害、相剋之处。明。陆采《明珠记》第一○折:「好花枝合付与折桂郎,也没甚刑剋相伤,也没甚旁人伎俩。」
《漢語大詞典》:鸿陆(鴻陸)
(1).《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王弼 注:“进处高絜,不累於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后遂以“鸿陆”指高位。 北周 庾信 《小园赋》:“不雪 雁门 之踦,先念鸿陆之远。”全唐文卷九九四载《珍州荣德县丞梁君墓志铭》:“鸿陆初渐,龙门早昇。” 明 汤显祖 《奉举主刘中丞开府闽中》诗:“儷景渐鸿陆,扬蕤覿紫宸。”
(2).《诗·豳风·九罭》:“鸿飞遵陆,公归不復,於女信宿。” 毛 传:“陆,非鸿所宜止。”后因以“鸿陆”指不宜止息之地。 唐 宋之问 《为韦特进已下祭汝南王文》:“惟彼鴈堂,坠兹鸿陆。”
《国语辞典》:情在言外  拼音:qíng zài yán wài
谓诗的表现应含蓄,不宜直接发抒情感。唐。皎然《诗式》卷二:「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
《国语辞典》:上不得台盘(上不得台盘)  拼音:shàng bù dé tái pán
不懂礼仪、不善应酬,不宜在公开场合露面。《儒林外史》第四回:「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著量白布、秤肉,乱窜。」《红楼梦》第二五回:「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是的。我说你上不得台盘!──赵姨娘平时也该教导教导他。」也作「上不了台面」。
《国语辞典》:上不了台面(上不了台面)  拼音:shàng bù liǎo tái miàn
1.不懂礼节,不宜在公开场合露面。如:「你怎能派像他这样上不了台面的人,担任这次商业谈判的代表呢?」也作「上不得台盘」。
2.不能公开的。如:「这事上不了台面,只能私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