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2,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不显
不理
溟濛
飘忽
依微
浑浑
呵呵
未详
不清
眼花
不可知
茫昧
惺忪
浊水
混混
《漢語大詞典》:不显(不顯)
(1).不显明;不清楚。《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朱熹 集传:“不显,幽隐之处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以签语末句观之,此生结局当在水云乡里。然仙语隐而不显,从无如是之明白昭示者也。” 王老九 《进北京》诗:“只怨我没生千里眼,几十丈远看不显。”
(2).不显达。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父 道 ,独留事 晋 而不显。”
(3).盛大貌。不,通“ 丕 ”。《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乐府诗集·晋郊祀歌·飨神歌》:“不显遗烈,之德之纯。”一本作“ 丕显 ”。
《國語辭典》:不理  拼音:bù lǐ
1.不理会。《红楼梦》第六○回:「那些小丫头子们原是些顽意儿,喜欢呢,和他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他。」《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姚老夫子此时祗因三个高徒、一个儿子,都是未曾授室之人,只好装作不听见,不理他们。」
2.不懂、无法理解。《后汉书。卷四四。胡广传》:「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3.不利。《孟子。尽心下》:「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孟子曰:『无伤也,士憎兹多口。』」
4.不处理。如:「不理正务。」
《國語辭典》:溟濛  拼音:míng méng
1.小雨。明。张昱 船过临平湖诗:「船过临平欲住难,藕花红白水云间,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2.幽晦的样子。也作「冥蒙」、「冥濛」。
《漢語大詞典》:溟蒙
亦作“ 溟蒙 ”。
(1).小雨貌。 元 张昱 《船过临平湖》:“只因一霎溟濛雨,不得分明看好山。”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四章:“余方独行前村,天忽阴晦,小雨溟濛,沾余衣袂。”
(2).昏暗;模糊不清。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被褐守山东》:“上瞻既隐軫,下睇亦溟濛。”周书·刘璠传:“縈回兮琐散,暠皓兮溟濛。” 唐 郑谷 《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 芜湖 春荡漾,梅雨昼溟濛。” 明 王韦 《阁试春阴诗》:“曙光溟濛露华满,轻云阁日天沉沉。”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六章:“余在月色溟濛之下,凝神静观其脸,横云斜月,殊胜端丽。”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十六日》:“天忽溟蒙,风大起,微有凉意。”
(3).引申为蒙胧。 前蜀 韦庄 《清平乐》词:“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
(4).形容草木茂密。 南朝 梁 江淹 《灵丘竹赋》:“被箘簵之窈蔚,结篠荡之溟濛。” 唐 费冠卿 《挂树藤》:“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 清 田雯 《翠微寺》诗:“詰曲歷石齿,沿溪树溟濛。”
(5).指 溟海 。 明沈鲸《双珠记·风鉴通神》:“春融桃浪激诸贤,鯤化 溟濛 会独出。”参见“ 溟海 ”。
亦作“ 溟蒙 ”。谓天地初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清 陶澄 《游香岩寺》诗:“何人开溟蒙,特具广长舌?” 章炳麟 《五无论》:“世界初成,溟濛一气,液质固形皆如烟聚,佛谓之金藏云, 康德 谓之星云,今人谓之瓦斯气,儒者则以太素目之。”《诗刊》1978年第1期:“ 盘古 开天处,想当初,天崩地裂,水云凝伫。万里溟蒙飞巨钺,陨石纷如急雨。”
《漢語大詞典》:溟海
(1).神话传说中的海名。列子·汤问:“终北之北有 溟海 者,天池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登 玄圃 者,悟丘阜之卑;浮 溟海 者,识池沼之褊。”
(2).大海。 汉 袁康 越绝书·内传陈成恒:“ 越王 句践 稽首再拜曰:‘昔者,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与 吴 人战,军败身辱,遗先人耻,遯逃出走,上栖 会稽山 ,下守溟海,唯鱼鱉是见。’” 唐 高适 《同群公出猎海上》诗:“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 清 顾炎武 《天津》诗:“内以辅神京,外彻溟海际。”
(3).指沙漠。 唐 崔湜 《塞垣行》:“疾风卷溟海,万里扬砂砾。”
《國語辭典》:飘忽(飄忽)  拼音:piāo hū
1.来往不定。如:「这批盗贼的行踪飘忽,出没无定。」东周战国。宋玉风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
2.迅捷、一瞥即逝。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宋。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词:「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漢語大詞典》:依微
(1).隐约,不清晰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建羽旌而逶迤,奏清管之依微。”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依微闻鷄犬,豁达值阡陌。”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透着些影依微何处灯……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
(2).细微;轻微。 唐 韦应物 《长安道》诗:“春雨依微春尚早, 长安 贵游爱芳草。” 宋 曾巩 《秋夜露坐偶作》诗:“风来亦依微,浊暑焉得扫!”
《國語辭典》:浑浑(渾渾)  拼音:gǔn gǔn
水流畅盛的样子。《荀子。富国》:「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
《國語辭典》:呵呵  拼音:hē hē
拟声词。形容笑声。《红楼梦》第五四回:「其鼓声慢,传梅亦慢;鼓声急,传梅亦急。恰恰至贾母手中,鼓声忽住。大家呵呵一笑。」也作「诃诃」。
《國語辭典》:未详(未詳)  拼音:wèi xiáng
1.不知道、不清楚。《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萧远论其本而不畅其流,子玄语其流而未详其本。」
2.不详尽。《文选。陆倕。新刻漏铭。序》:「卫宏载传呼之节,较而未详。霍融叙分至之差,详而不密。」
《国语辞典》:不清  拼音:bù qīng
1.污浊、不净。《楚辞。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晋。司马彪《续汉书。卷五。党锢传。郭泰传》:「叔度之器,汪汪若万顷之波,澄之而不清,混之而不浊,不可量也。」
2.模糊不清晰。如:「释义不清」、「电视画面不清」。
3.冗杂而无以了结。《红楼梦》第六○回:「赵姨娘便气的瞪著眼,粗了筋,一五一十,说个不清。」
《國語辭典》:眼花  拼音:yǎn huā
视力模糊,看不清楚。比喻观察能力不灵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我们莫非眼花了!这分明是被王家打死的姜客,不知还是到底救醒了?还是面庞厮像的?」《红楼梦》第五四回:「我眼花了,没认出这姑娘来。」
《国语辞典》:不可知  拼音:bù kě zhī
1.不明白、不清楚。如:「至于合约内容写些什么就不可知了。」
2.无法预测。如:「对于不可知的明天,我无法给你答案。」
《國語辭典》:茫昧  拼音:máng mèi
幽暗不可知。晋。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宗经》:「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
《國語辭典》:惺忪  拼音:xīng sōng
1.清醒、睡醒。宋。潘汾玉蝴蝶。睡起日高莺啭〉词:「醉眼羞抬,娇困犹自未惺忪。」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不堤防你后花园閒梦铳,不分明再不惺忪,睡临侵打不起头梢重。」也作「惺松」。
2.形容声音轻快悦耳。宋。晏几道〈丑奴儿。日高庭院杨花转〉词:「莺语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也作「惺松」。
《国语辞典》:浊水(浊水)  拼音:zhuó shuǐ
不清洁的水。《庄子。山木》:「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國語辭典》:混混  拼音:hùn hùn
1.元气显著的样子。《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乃合大道,混混冥冥。」
2.浊乱的样子。《楚辞。王逸。九思。伤时》:「时混混兮浇饡,哀当世兮莫知。」
3.波浪的声音。《文选。枚乘。七发》:「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4.苟且度过。如:「像我们这些庸材,只好混混日子了。」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长大起来,仍然是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國語辭典》:滚滚(滾滾)  拼音:gǔn gǔn
1.形容翻涌浮沉的样子。如:「波涛滚滚」、「滚滚红尘」、「黄沙滚滚」。也作「混混」、「衮衮」。
2.形容水沸腾。《红楼梦》第八回:「『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著来。快上炕来坐著罢。』命人倒滚滚的茶来。」
3.繁多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