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不远复


《周易注疏》卷三〈复〉~65~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例句

礼称独学陋,易贵不远复。 韩愈 招杨之罘

《国语辞典》:不远(不远)  拼音:bù yuǎn
1.时间或距离上相距短。晋。陆机〈君子行〉:「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文选。李康。运命论》:「前监不远,覆车继轨。」
2.不辞路途遥远。如:「不远千里而来。」
《國語辭典》:殷鉴不远(殷鑑不遠)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比喻可供借镜的事例近在眼前。如:「前次由于大意输了比赛,殷鉴不远,这次大家可要小心点。」
《國語辭典》:殷鉴不远(殷鑒不遠)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殷人灭夏,近在眼前,殷的子孙引以为戒,今则周人灭殷,殷之亡周人更应引以为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夏后之世。」后比喻前人的教训近在眼前。《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昔齐桓公任易牙而乱,孝怀委黄皓而灭,此皆覆车于前,殷鉴不远。」
《國語辭典》:殷鉴(殷鑑)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比喻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付出的巨大社会成本,当可作为野心国家的殷鉴。」
《國語辭典》:殷鉴(殷鑒)  拼音:yīn jiàn
殷人灭夏,殷代的子孙应以夏代的覆亡作为鉴戒。语本《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后比喻为可供后人警惕借镜的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后之君子,宜在殷鉴。忠信可矣,无恃神焉!」
《國語辭典》: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拼音:yán ér wú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就流传不远。《乐府诗集。卷一五。燕射歌辞三。北周。庾信。角调曲二首之一》:「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也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國語辭典》: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拼音: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就流传不久远。宋。陆游 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也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國語辭典》: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拼音:yán zhī wú wén,xíng ér bù yuǎn
说话没有文采条理,就流传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也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漢語大詞典》: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亦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亦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孔子家语·正论》:“ 孔子 闻之,谓 子贡 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宋 陆游 《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捨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
《国语辞典》:会心不远(会心不远)  拼音:huì xīn bù yuǎn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閒想也。」比喻就近得到领悟。
《国语辞典》: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不远游)  拼音:fù mǔ zài,bù yuǎn yóu
父母活著时,子女不能远离家乡,以尽早晚侍奉之责。《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国语辞典》:相去不远(相去不远)  拼音:xiāng qù bù yuǎn
相差不多。如:「这两支球队,实力相去不远,冠军之争势必激烈。」
《国语辞典》:为期不远(为期不远)  拼音:wéi qí bù yuǎn
从时间或期限的长短看来,并不会太久。如:「比赛的日子为期不远,每位选手都加紧训练中。」
《国语辞典》:不远不近(不远不近)  拼音:bù yuǎn bù jìn
距离适中,不太远亦不太近。如:「一路上,他就这样不远不近的尾随著她。」
分类:距离适中
《国语辞典》:不远千里(不远千里)  拼音:bù yuǎn qiān lǐ
不以跋涉远路为苦。形容来人的热忱。《孟子。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水浒传》第四七回:「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也作「不远万里」。
《國語辭典》:不远万里(不遠萬里)  拼音:bù yuǎn wàn lǐ
不以路途遥远为苦。形容来人的热忱。晋。王嘉《拾遗记》卷六:「门徒来学,不远万里。」也作「不远千里」。
《國語辭典》:不违(不違)  拼音:bù wéi
1.不违背。三国魏。王粲〈杂诗〉:「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绝。」
2.不妨害。《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3.不违法。《书经。泰誓》:「仡仡勇夫,射御不违。」《六部成语注解。刑部》:「不违揭帖:呈递揭帖俱系正论,并无违法之词也。」
4.不避。《左传。成公十六年》:「陈不违晦。」《淮南子。脩务》:「不避烦难,不违危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