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东印度(东印度)  拼音:dōng yìn dù
广义上,指印度、中南半岛、马来群岛等地方。狭义上,则专指以前荷属东印度,即现在的印尼。
《国语辞典》:东印度群岛(东印度群岛)  拼音:dōng yìn dù qún dǎo
马来群岛的别名。参见「马来群岛」条。
分类:马来群岛
《漢語大詞典》:东印度公司
英国在东方进行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的组织。1600年成立,获好望角以东各国的贸易垄断权。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主要在印度活动,建立商馆、堡垒,拥有军队和舰队,有权宣战和媾和,成为一个政权机构。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逐步征服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入侵缅甸、阿富汗和马来亚等地;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得大量财富。19世纪前期对印和对华贸易垄断权相继被取消。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打击下被撤销。
《國語辭典》:羊桃  拼音:yáng táo
1.杨桃科或酢酱草科「杨桃」的别名。参见「杨桃」条。
2.猕猴桃科「猕猴桃」的别名。参见「猕猴桃」条。
《國語辭典》:鲳鱼(鯧魚)  拼音:chāng yú
一种常见的食用鱼。体高而侧扁,略呈斜方形。头、眼、口皆小,尾分叉如燕,鳞甚细,肉细味美。食用时清蒸、煎炸皆宜。如:「豆酥鲳鱼」。参见「鲳」条。
《漢語大詞典》:散商
(1).指鸦片战争前 广州 的 英国 东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国商人,即所谓“自由”商人,又称“港脚”。 清 魏源 《筹海篇》四:“西洋互市 广东 者十餘国,皆散商无公司,惟 英吉利 有之。” 清 魏源 《筹海篇》四:“散商者,各出己资,自运自集,利害皆一人独当之。”
(2). 清 代官府于垄断行业特许商人中指定一二殷实商户为首领,称为总商,类似牙行行首,其余则称散商。
《国语辞典》:马来人(马来人)  拼音:mǎ lái rén
Malaysian
泛称东南亚地区的民族。包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东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群岛等地区。从事水稻、橡胶的种植,部分从事渔业。受印度文化影响最大,今婚姻、继承多依回教律法。
《漢語大詞典》:港脚
(1).指鸦片战争前 英国 所属的 印度 各商埠码头。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八节:“‘港脚’是 印度 各埠的统称。”
(2).指当时不属于 英国 东印度公司的在 广州 从事贸易的 英国 和 印度 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