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丞相解颐(丞相解颐)
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足下素挺词锋兼长理窟匡丞相解颐之说乐令君清耳之谈向所咨疑谁能晓谕
分类:言论
《分类字锦》:丞相垂鱼(丞相垂鱼)
萨都拉诗将军斜插黄金虎丞相低垂锦带鱼
分类:
《國語辭典》:元宰  拼音:yuán zǎi
1.首相。《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史臣曰:「实赖元宰,固怀匪石之心。」
2.主谋的人。宋。苏辙 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投窜元宰,以谢二鄙,而陛下既三悔矣。」
分類:丞相
《漢語大詞典》:元相
丞相。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二年:“元相之重,储傅之尊。” 胡三省 注:“元相,丞相也。” 清 钱谦益 《续得本朝二事·棋盘街》诗:“天街白月浄如扫,元相入朝银烛早。”
分類:丞相
《漢語大詞典》:冢司
丞相的别称。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今兹首夏,将亚冢司。” 李善 注:“《梁书》曰:‘ 天监 元年, 云 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 唐 独孤及 《送江陵全少卿赴府任》诗:“冢司方慎选,剧县得英髦。”旧唐书·宋璟传:“遂使再升台座,三入冢司,进阶开府,增封本郡。”
分類:丞相
《國語辭典》:吏部  拼音:lì bù
职官名。旧时官制的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铨叙、勋阶、黜陟等事。汉时有常侍曹,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吏部曹;魏晋以后皆称为「吏部」。因专司铨选,故也称为「铨部」。
《國語辭典》:将相(將相)  拼音:jiàng xiàng
将帅和宰相,亦为文武官员的通称。《墨子。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儒林外史》第一回:「人生南北多岐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漢語大詞典》:奏事
(1).向皇帝陈述事情。史记·汲郑列传:“上尝坐武帐中, 黯 前奏事。”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谬误:“ 黄宗旦 晚年病目,每奏事,先具奏目,成诵於口。”
(2).指向丞相陈述事情。史记·张丞相列传:“ 魏丞相 相 者, 济阴 人也。以文吏至丞相。其人好武,皆令诸吏带剑,带剑前奏事。” 宋 孔平仲 《孔氏杂说》:“白事丞相,亦可谓之奏事。《魏相传》‘带剑奏事’是也。”
(3).向皇帝奏陈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宦者輒从輼凉车中可其奏事。”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时诸奏事及公卿较议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輒分解趣理,各得其情。”
《國語辭典》:长史(長史)  拼音:zhǎng shǐ
职官名。汉代丞相和将军皆设有长史官,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或幕僚长。而唐代州刺史下设立长史官,名为刺史佐官,却无实职。也称为「别驾」。
《國語辭典》:黄阁(黃閣)  拼音:huáng gé
丞相厅事阁。因汉代丞相府里的厅事门为黄色,故称为「黄阁」。元。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一折:「你看他是白屋客,我道他是黄阁臣。」
《國語辭典》:君侯  拼音:jūn hóu
1.汉时对列侯的尊称。《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
2.泛指尊贵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多感君侯惓惓垂问,某有心事,今不敢隐。」
《國語辭典》:平津  拼音:píng jīn
北平与天津两市的合称。
《國語辭典》:二府  拼音:èr fǔ
1.宋时因中书省、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权,故称为「二府」。
2.明、清时俗称各府同知为「二府」。《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在安东做了二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转了个二府,今年才升到这里。」
《國語辭典》:上清  拼音:shàng qīng
1.道家的三清境之一。即天界。亦泛指仙境。唐。白居易〈梦仙〉诗:「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兰公炼丹已成,举家服之,老者发白反黑,少者辟谷无饥,远近闻之,皆知其必飞升上清也。」
2.唐朝宰相窦参自知将为政敌所害,嘱其婢上清,将来入宫后,为其辩白。上清后果入宫,向德宗申冤。见《太平广记。卷二七五。上清》。后泛指婢女。明。方以智《通雅》卷一九:「婢亦谓之上清。柳珵上清传,温公考异引之……事虽不可信,然当时称婢为上清,亦常语也。」
《國語辭典》:相府  拼音:xiàng fǔ
宰相的官邸。《史记。卷九六。张丞相传》:「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三国演义》第八回:「吕布乃相府一将,司徒是朝廷大臣,何故错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