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8,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中药
三阴
暑热
虚烦
风湿
六阳
宿食
三奇
下阴
心水
怔忡
血汗
经络
翻花
理气
《國語辭典》:中药(中藥)  拼音:zhōng yào
中医所用的药物。多取自植物、动物及矿物等。
《國語辭典》:三阴(三陰)  拼音:sān yīn
中医指太阴、少阴、厥阴的合称。包含了手三阴与足三阴,共六条经脉。可辨證在身体深部或五脏有病否。
《國語辭典》:暑热(暑熱)  拼音:shǔ rè
盛夏的热天。汉。晁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今大暑热,稍稍食饱,恐生它疾。」
《漢語大詞典》:虚烦(虚煩)
(1).空虚烦躁。 汉 枚乘 《七发》:“临 朱汜 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莫离散而发曙兮,内存心而自持。”
(2).中医谓热性病后期或外感病经过汗、吐、下后,馀热未清,胸中烦热,睡眠不宁等现象是虚火内扰,称为“虚烦”,属虚热症。
《漢語大詞典》:风湿(風濕)
中医病名。属痺症一类,指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痠痛、不能屈伸等。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凡人禀性,身本自轻,气本自长,中於风湿,百病伤之,故身重气劣也。”《敦煌曲子词·定风波》:“风湿伤寒脉紧沉,遍身虚汗似汤淋。”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比寡居而病风湿,沉废逾二十年。”
《漢語大詞典》:六阳(六陽)
(1).中医十二经脉中,有手三阳、足三阳(阳明、太阳、少阳)六经脉,谓之六阳,见灵枢经·经脉。六阳经脉皆聚于头部,故亦称头为六阳或六阳会首、六阳魁首。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有一个渔翁只为着一时意气,自刎了六阳的那首级。”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四折:“将你那血沥沥六阳,涴了我明滉滉钢刀。”
(2).古以天气为阳,地气为阴,十一月至来年四月为阳气上升之时,合称六阳。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唐 孔颖达 疏:“天地之气谓之阴阳,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圣人作象,各分为六爻,以象十二月。阳气之升,从十一月为始,阳气渐升,阴气渐下;至四月,六阳皆升,六阴皆伏。至五月,一阴初升,阴气渐升,阳气渐伏;至十月,六阴尽升,六阳尽伏。”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之一:“斗杓旋子,月当三统之先;昴宿殷宵,序属六阳之始。”
《漢語大詞典》:宿食
(1).中医指积食之症。《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注:“宿食病,即今之伤食病也,谓食隔宿不化也。”
(2).指未能消化的食物。周书·艺术传·姚僧垣:“ 僧垣 曰:‘脉洪而实,此有宿食,非用大黄,必无差理。’”《再生缘》第二七回:“这剂药,把肚子里的宿食全部都消下去,热也就退了。”
(3).留存过夜的食物。二刻拍案惊奇卷一:“真个是:香积厨中无宿食,浄明鉢里少餘粮。”
(4).夜餐。 汉 焦赣 《易林·观之豫》:“鰥寡独宿,忧动胸臆,莫与宿食。”
《漢語大詞典》:三奇
三个阳爻。 汉 焦赣 《易林·剥之旅》:“三奇六耦,相随俱市,王孙善贾,先得利宝,居止不安,大盗为咎。”
(1).术数家以乙、丙、丁为天上三奇,甲、戊、庚为地下三奇,辛、壬、癸为人间三奇。“三奇”出现于年、月、日,顺布为吉。 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三奇六甲未应通,雨偏侵漏屋,风不助冥鸿。” 清 钱谦益 《星士陈叟生子》诗:“三奇六合人谁晓,汤饼筵前问乃翁。”
(2).中医指人的精、气、神。《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二·龟鹿二仙胶》“上用铅罈,如法熬胶”﹝集注﹞引 李中梓 曰:“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精伤无以生气,气伤无以生神。”
《漢語大詞典》:下阴(下陰)
(1).谓地下的阴气,即地气。汉书·五行志上:“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氷’。 刘歆 以为上阳施不下通,下阴施不上达,故雨。”
(2).中医指男女外生殖器官及尿道,又称前阴。《素问·气府论》:“下阴别一。”
《漢語大詞典》:心水
(1).佛教语。谓能如实反映事物之心。《华严经·入法界品》:“菩萨心水现其影。”《大日经》卷三:“心水湛盈满,洁白如雪乳。”
(2).中医名词。指一种水肿病。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水气病:“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治脾胃者先平肝火尅金,治肺者先泻心水尅火。”
《國語辭典》:怔忡  拼音:zhēng chōng
1.惊悸的样子。《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三日来,心怔忡无停息,意金华妖物,恨妾远遁,恐旦晚寻及也。」
2.中医上指心跳剧烈的症状。《红楼梦》第七○回:「连连接接,閒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似染怔忡之疾。」
《國語辭典》:血汗  拼音:xiě hàn
血液和汗水。比喻工作所用的精力。如:「田里的稻谷都是农夫的血汗凝聚成的。」
《國語辭典》:经络(經絡)  拼音:jīng luò
1.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
2.可供遵循的线索、窍门。《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头一埭到上海,陆里晓得白相个多花经络。」《官场现形记》第三○回:「冒得官听了,心上寻思:『原来求差使有许多经络。』连忙谢了又谢。」
《漢語大詞典》:翻花
(1).形容马蹄腾疾的样子。《中国民间故事选·井冈山姑娘》:“大黑马被惊骇的喊声惊动了,在人群中冲出一条路,四路翻花,奔跑而去。”
(2).方言。指一个人唠唠叨叨,说长道短。 沙汀 《淘金记》九:“就在外面翻花就是了吗!”
(3).中医用语。指皮肉破裂溃烂,形如花翻的症状。如:翻花痔,内痔的一种;翻花下疳,属阴茎癌;翻花杨梅,即梅毒。
《國語辭典》:理气(理氣)  拼音:lǐ qì
1.调理呼吸。《文选。潘岳。笙赋》:「援鸣笙而将吹,先嗢哕以理气。」
2.文章的义理与气势。明。宋濂〈故灊峰先生府君墓志铭〉:「其学以圣贤为宗,其文以理气为主,其行以忠信为本。」
3.理与气,为性理学用语。理是事物的条理或准则,气则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朱子语类。卷一。太极天地上》:「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
4.中医上使用有行气解郁、补中益气等作用的药物,来治疗气滞、气逆、气虚等病的方法。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宾退杂识》:「螃蟹石七两,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气,去毒火。」
5.专以星象方位定吉凶的堪舆家称为「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