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1,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浮虚
关上
战汗
邪气
五阴
六极
气化
气机
中寒
续断
牙床
地黄
流注
五部
伤寒
《漢語大詞典》:浮虚
(1).华而不实。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亦歷注经传,颇传於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是以志学之士,遂復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旧唐书·薛登传:“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之二:“浮虚失实,华藻害道。”
(2).空虚。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亲交歘以遒尽兮,夫乃知人世之浮虚。”
(3).指 魏 晋 清谈的虚无玄理。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入 洛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王夷甫 ﹞将为 石勒 所杀,谓人曰:‘吾等若不祖尚浮虚,不至於此。’”晋书·裴頠传:“ 何晏 、 阮籍 素有高名於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资治通鉴·唐肃宗至德元年:“ 晋 有 王衍 为三公,祖尚浮虚,致中原板荡。”
(4).中医名词。指虚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浮虚。” 王冰 注:“浮虚:薄肿,按之復起也。”
《漢語大詞典》:关上(關上)
中医指寸口脉的三个部分(寸口、关上、尺中)之一。也省称关。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上:“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漢語大詞典》:战汗(戰汗)
(1).恐惧出汗。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拜伏无路,不胜惶惕。轻冒威重,战汗交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 顥 不胜区区,敢闻左右。俯伏阶屏,用增战汗。”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晚。諕的那舞女歌儿似受战汗,难施逞乐艺熟閒。”
(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脉浮,故知汗出解也”集注引 沈明宗 曰:“夫自解証,有从衄解,有从下血而解,有从下利而解,有从小便暗除而解者,此即太阳战汗之一端。”
《國語辭典》:邪气(邪氣)  拼音:xié qì
邪恶不正之气。《庄子。刻意》:「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文选。枚乘。七发》:「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國語辭典》:五阴(五陰)  拼音:wǔ yīn
佛教用语。阴是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阴」。分别为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其中除色阴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阴」。《维摩诘所说经。卷上》:「乐观五阴如怨贼。」也称为「五蕴」。
《國語辭典》:五蕴(五蘊)  拼音:wǔ yùn
佛教用语。梵语pañca-skandha的意译。蕴为堆、积聚的意思。佛教称构成人或其他众生的五堆成分为「五蕴」。分别为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其中除色蕴之外,其馀皆属精神层面。色指组成身体的物质,受指感觉,想指意象、概念,行指意志,识指认识分别作用。由于每一种蕴,都是由许多分子积聚而成,故称为「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也译作「五阴」。
《國語辭典》:六极(六極)  拼音:liù jí
1.六种极凶恶的事。指凶短折、疾、忧、贫、恶、弱。见《书经。洪范》。
2.中医指六种虚劳病的总称,即筋、骨、肉、精、气、血六项虚劳的程度达到极点。
3.四方上下。《庄子。应帝王》:「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
《國語辭典》:气化(氣化)  拼音:qì huà
物质由液体或固体直接转化成气体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气机(氣機)
(1).古代军事术语。用兵的关键之一。指将帅的气度、决断等。吴子·论将:“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是谓气机。”
(2).谓天地有规律运行的自然机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明 王廷相 慎言·乾运:“天乘夫气机,故运而有常。”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土若鼻,水若涕;水於海升降,犹涕於鼻出入,非气机之推盪,固不能升降而出入也。” 严复 《论世变之亟》:“天地气机,一发不可復遏。”
(3).指植物的生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余初疑为数百年物,而岂知气机发旺,其妙如此。” 清 戴名世 《慧庆寺玉兰记》:“余嘆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
(4).指行文的气势。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 弘治 、 正德 以后,气机始畅,篇幅始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那文章魄力之厚薄,气机之畅塞,词藻之枯腴,笔仗之灵钝,古文时文,总是一样的。” 清 马建忠 《玛赛复友人书》:“使演绎其旨,或从而驳辨之,以词意清顺气机畅达为主。”
(5).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包括经络、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气机发生异常,一般有气机不宣、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
《國語辭典》:中寒  拼音:zhòng hán
中医上称被风寒所侵为「中寒」。
《國語辭典》:续断(續斷)  拼音:xù duàn
植物名:(1)续断科川续断属。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叶琴状羽裂。头状花序球形。径二至三公分,总梗长可达五十五公分;花冠淡黄色或白色,裂片四枚。瘦果倒卵状圆柱形。全草入药,行血消肿,续筋接骨。(2)唇形科糙苏属,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中空有棱,高达一公尺半,质地粗涩而刚硬,有硬毛。叶对生,卵状椭圆形,粗锯齿缘。夏秋开花,轮伞花序具四至八朵花,花冠二唇形,白色或紫色。果实为三角锥形的小坚果,表皮平滑。根赤黄色,细而长。可入药,可补肝肾,消肿生肌,更为续折接骨的良药,也称为「糙苏」。
《國語辭典》:牙床  拼音:yá chuáng
1.齿龈的别名。参见「齿龈」条。
2.语音学中称发音部位在上颚的为「牙床」。
3.上有象牙雕刻装饰的床。南朝梁。萧子范 落花诗:「飞来入斗帐,吹去上牙床。」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承众位雅意,让我两个并坐牙床,又吃一回合卺双杯,倒也有趣。」
《國語辭典》:地黄(地黃)  拼音:dì huáng
植物名。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高约六、七寸,叶长椭圆形,上有皱纹,初夏开淡紫色花。根黄色,中医上称为「生地」,可入药,有补血、强心等作用。蒸熟的熟地可治咯血,子宫出血等病症。
《國語辭典》:流注  拼音:liú zhù
1.流通贯注。如:「长江流注东海。」
2.中医上指原发性脓肿沿著组织间隙、血管、淋巴管等导引到别处,形成新脓肿的症状。如瘀血流注、流注脓疡、淋巴管炎。
《漢語大詞典》:五部
(1).谓金、木、水、火、土五行。史记·历书:“盖闻昔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度验,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裴骃 集解引 应劭 曰:“五部,金、木、水、火、土也。”隋书·律历志中:“洎乎 炎帝 分八节, 轩辕 建五部。”
(2).指古代 高句骊国 消奴 、 绝奴 、 顺奴 、 灌奴 、 桂娄 五个部族。见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亦泛指 高句骊国 。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威振六官,风扬五部。”
(3).中医指额、頦、鼻、左腮、右腮。《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臟,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部者,额属心,頦属肾,鼻属脾,左腮属肝,右腮属肺也。”
《國語辭典》:伤寒(傷寒)  拼音:shāng hán
1.中医上指外感热病的总称;亦指受了风寒而引起的病。
2.病名。病原体为沙门氏伤寒杆菌,可经由饮水或食物传染。潜伏期约为两周,症状为发烧、头痛、发冷、腹痛、便秘或腹泻、脉搏缓慢,甚至出现肝脾肿大、胸腹部有玫瑰疹等病症。可能引起肠胃出血、肺炎等并发症。也称为「肠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