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犯罪学
研究犯罪问题的学科。19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形成,以后不断发展。狭义的犯罪学只研究犯罪原因,广义的犯罪学还研究预防犯罪、犯罪对策等问题。
《漢語大詞典》:湖南丝弦(湖南絲弦)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湖南省 。 清 中叶就有专业艺人演唱。曲调分板子丝弦、牌子丝弦、丝弦杂调三类。伴奏乐器以扬琴、琵琶、三弦等为主。
《國語辭典》:八卦拳  拼音:bā guà quán
一种拳术。相传由清乾隆年间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创始。拳法按八卦的四正四偶和九宫步运行,结构多取掌式,分上、中、下三盘,一拳护内,一掌应敌。演练时需顺项提顶,松肩沉肘,实腹畅胸,曲腿蹚泥。也作「八卦掌」。
《漢語大詞典》:傍矣川
隋 唐 时我国西南部部族名。公元八世纪中叶并于 南诏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隋 时 永昌 姚州 闻有 蒙舍詔 、 蒙嶲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施浪詔 、 邆賧詔 ,又有 傍矣川 、 罗识 二族,通号‘八詔’。其后二族为 閤罗凤 所灭。”
《漢語大詞典》:地头钱(地頭錢)
唐 代中叶到 五代 田赋的附加税。见新唐书·食货志一。后亦指官府或地主恶霸强迫人民缴纳的土地税。《太平天囯故事歌谣选·洪宣娇刀砍刘四》:“哼!你一不拜侯,二不交地头钱,我 刘四 今天就是不准你摆档。”
《國語辭典》:南杂剧(南雜劇)  拼音:nán zá jù
一种戏曲形式。明代时,南曲盛行,某些剧作家以南曲或兼用南北曲编写杂剧,篇幅较短,一至十馀折不等。有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剧本数量较少,著名的戏剧有《中山狼》、《四声猿》等。
《漢語大詞典》:呢羽
泛指毛织品与丝织品。 清 中叶以后多指自国外输入者。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儿们送礼,谁不是緙绣,呢羽,绸缎,皮张,还有玉玩,金器,朝珠,洋表的?”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咭唎国王檄》:“外国之呢羽嗶嘰,非得 中国 丝斤不能成织。” 清 薛福成 《海关出入货类叙略》:“而纱布呢羽等几居进口货价之半。”
《漢語大詞典》:平米法
明 中叶以后在 江南 实行的田赋征收的改革办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针对 江南 田赋奇重,负担不均的现象, 江南 巡抚 周忱 创平米法,沿袭至 清 。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计,科则重的加耗少,科则轻的加耗多,据此规定平米则例,再以平米则例算出应征米粮和银两数额。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 明 史载 周文襄 抚 江南 ,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乃创为平米法,出耗必均。”
《漢語大詞典》:劈破玉
民间曲调名。流行于 明 代中叶以后。一般为九句五十一字。与《挂枝儿》相似,仅末尾二句重迭一次。 万历 年间刻本《大明春》所载《挂枝儿》《劈破玉》
《漢語大詞典》:水达达(水達達)
(1).我国古代部族名,为鞑靼族之一部。不事耕稼,以鱼为食。散处于今 黑龙江省 佳木斯 、 兴凯湖 以东,包括 苏联 境内 黑龙江 下游两岸及 乌苏里江 东岸地区。以居近水滨,故有此名。
(2). 元 代路(地方行政区划)名。 元 中叶分 开元路 置。辖境内居民为 水达达 部族,故以部族名作为路名。元史·地理志二:“﹝ 辽阳 ﹞ 合兰府 水达达 等路,土地旷阔,人民散居。 元 初设军民万户府五。”
《國語辭典》:散氏盘(散氏盤)  拼音:sǎn shì pán
西周后期散氏之盘,腹中有铭,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记载有关散、矢两国间和战割地的事,为我国古铜器中著称者,今藏于我国故宫博物院。
《國語辭典》:乐亭大鼓(樂亭大鼓)  拼音:lào tíng dà gǔ
清中叶一种起源于河北省乐亭县的曲艺,流行于乐亭、唐山及华北地区。表演形式为一人左手击铁板,右手击鼓演唱,另以三弦或四胡、笛子、二胡等乐器伴奏。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东路以乐亭为中心,音调高亢;西路以唐山为中心,唱腔婉转,节奏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