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戏下(戲下)  拼音:huī xià
将帅的部下。清。王猷定《汤琵琶传》:「戏下颜骨打者,善战阵。」
《漢語大詞典》:六纛
(1).六面军中大旗。 唐 节度使军中所用。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太平御览卷三三九引太白阴经:“古者天子六军,诸侯三军;今天子十二,诸侯六军,故纛有六以主之。” 唐 白居易 《送令狐相公赴太原》诗:“六纛双旌万铁衣, 并 汾 旧路满光辉。”
(2).泛指军中主帅的大旗。 唐 张籍 《将军行》:“ 蓬莱殿 前赐六纛,还领禁兵为部曲。”
《漢語大詞典》:上将军(上將軍)
(1).行军作战时军中的主帅。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战国策·燕策一:“二十八年, 燕 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於是遂以 乐毅 为上将军,与 秦 、 楚 、 三晋 合谋以伐 齐 。”史记·高祖本纪:“初, 项羽 与 宋义 北救 赵 ,及 项羽 杀 宋义 ,代为上将军,诸军 黥布 皆属,破 秦 将 王离 军,降 章邯 ,诸侯皆附。”
(2).官名。 汉 以 吕禄 为上将军,后无建置。 唐 则各卫有上将军之官, 宋 仍之。 金 、 元 时以其名为武臣散官。 明 废。
《漢語大詞典》:中营(中營)
(1).天子驻跸之处。文选·扬雄〈甘泉赋〉:“敦万骑於中营,方玉车之千乘。” 吕延济 注:“中营,天子营也。”
(2).主帅所在的军营。汉书·周亚夫传:“﹝天子﹞至中营,将军 亚夫 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营域之中。古文苑·张衡〈温泉赋〉:“控 汤谷 乎 瀛州 ,濯日月乎中营。” 章樵 注:“日月坎离之精濯乎其中,故液泉而温。”
《國語辭典》:义儿(義兒)  拼音:yì ér
养子、义子。晚唐间诸藩镇主帅,多养勇武的人为义儿,以事征伐,五代时其风更盛,《新五代史》有〈义儿传〉。《三国演义》第三回:「此丁原义儿,姓吕,名布,字奉先者也。」也称为「义男」、「义子」。
《國語辭典》:牙城  拼音:yá chéng
主将驻节的城。《资治通鉴。卷二六六。后梁纪一。太祖开平元年》:「渥父行密之世,有亲军数千营于牙城之内。」《新唐书。卷一五四。李晟传》:「率左右登牙城,田进诚兵薄之。」
《國語辭典》:大牙  拼音:dà yá
1.臼齿。
2.大门牙。《醒世姻缘传》第五○回:「后来传到连举人耳朵,把个连举人的大牙几乎笑吊。」
《國語辭典》:牙旗  拼音:yá qí
天子或将军所立于军营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牙为饰,故称为「牙旗」。《文选。张衡。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宋。陆游 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
《國語辭典》:点将(點將)  拼音:diǎn jiàng
旧时主帅对将官点名分派任务。比喻点选录用某类人才。如:「新主管上任,便开始点将工作。」
《國語辭典》:点将录(點將錄)  拼音:diǎn jiàng lù
明代有用水浒传罡煞星名配东林诸人,以供谈谑的,称为「点将录」。后喻指记载菁英的名册。如:「这是今年参加亚运选手的点将录。」
《國語辭典》:中校  拼音:zhōng xiào
1.职官名。秦、汉置,掌理宫廷的营建和管理,为将作大匠的属官。唐置中校署,属将作监,掌舟、车、马、兵器等事。
2.我国现行海、陆、空三军官阶之一。介于上校及少校之间。
《國語辭典》:坐帐(坐帳)  拼音:zuò zhàng
旧时婚仪,新婚夫妇拜堂后,入房并坐于床帐间,称为「坐帐」。也称为「坐床」。
分類:主帅滇剧
《漢語大詞典》:龙幡(龍幡)
(1).画有龙的旗帜。黄庭内景经·肾部:“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 蒋国祚 注引 吕祖 曰:“龙幡是水生龙之象也。” 清 魏耕 《董逃行》:“矠鱉射鲤整后厨,龙幡阿娜客来迟。”参见“ 龙旂 ”。
(2).中军主帅之旗。 宋 孔平仲 《紫髯将军》诗:“龙幡遮火烧 赤壁 ,东南风急天絳色。” 明孙仁孺《东郭记·为将军》:“从军苦,黄花緑野,画角促龙幡。”参见“ 龙旂 ”。
《漢語大詞典》:龙旂(龍旂)
亦作“ 龙旗 ”。
1.画有两龙蟠结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周礼·考工记·輈人:“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 郑玄 注:“交龙为旂,诸侯之所建也。” 贾公彦 疏:“九斿,正谓天子龙旂。”后汉书·明帝纪:“ 东海王 彊 薨,遣司空 冯魴 持节视丧事,赐升龙旄头、鑾輅、龙旂。” 李贤 注:“交龙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赐以葬。” 唐 司空图 《杨柳枝》词之四:“臺城细仗晓初移,詔赐千官禊饮时。緑帐远笼清珮响,更曛晴日上龙旗。”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恭纪》诗之一:“期门百队龙旂后,更有名王万骑陪。”
2.借指天子。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障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屈居华屋啗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 明 夏完淳 《大哀赋》:“登陴而鱼钥仓皇,入援而龙旂震荡。”
3.指得专征伐的将帅之旗。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三:“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冯双礼 将左, 白文选 将右,而 可望 建龙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败走。”参见“ 龙章 ”。
4. 清 代国旗。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山头风猎猎,犹自误龙旗。”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八:“乡下人们对于城里挂着‘龙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关心的。”
《漢語大詞典》:兵主
(1).谓军队的主帅。管子·地图:“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 於陵 刘芝生 ,聚众数万,将南渡。忽一肥男子诣栅门,敞衣露腹,请见兵主。”
(2).战神。史记·封禅书:“八神:一曰 天主 ,祠 天齐 ……三曰 兵主 ,祠 蚩尤 。”
分類:军队主帅
《漢語大詞典》:帅首(帥首)
军队中的主帅。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三折:“左右列合后先锋,簇拥着元戎帅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 汉钟离 原是箇帅首, 蓝采和 本是箇俳优。”
分類:军队主帅
《漢語大詞典》:乘广(乘廣)
指 春秋 时 楚 王或主帅率领的兵车。左传·宣公十二年:“ 楚 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左传·定公四年:“ 子常 奔 郑 , 史皇 以其乘广死。” 杨伯峻 注:“ 楚 王或主帅所率之兵车曰乘广。” 清 钱谦益 《送杨侍御休沐还武陵》诗:“五溪衣服云山别, 三楚 兵车乘广同。”参阅 蓝永蔚 《春秋时期的步兵》二。
《漢語大詞典》:中阵(中陣)
亦作“ 中陈 ”。
(1).居中的阵地、营垒,一般为主帅所在地。国语·吴语:“王亲秉鉞,载白旗以中陈而立。” 韦昭 注:“此王所帅中军。”宋史·冯拯传:“今防秋,宜於 唐河 增屯兵至六万,控 定武 之北为大阵, 邢州 置都总管为中阵, 天雄军 置鈐辖为后阵。”
(2). 唐 代以杀获论功,凡出战兵员与敌方相当者,称“中阵”。新唐书·百官志一:“出少击多,曰上阵;兵数相当,曰中阵;出多击少,曰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