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经验主义(经验主义)  拼音:jīng yàn zhǔ yì
主张以归纳的方法和实际经验,去追求真理或发现法则。以「知识是经验的累积」为信条,相信科学的知识可用经验證实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论。代表人物有洛克、休谟等。
《国语辞典》:老庄思想(老庄思想)  拼音:lǎo zhuāng sī xiǎng
老子和庄子思想的通称。主张宇宙的本源是虚无,故宜以无为处事,而无为实即无所不为。老庄思想教人要顺应自然、知足常乐、清心寡欲,故亦具实用功效,实不同于单纯的消极思想。如:「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哲学论辩,以老庄思想为谈论内容,不涉及现实事务。」
《国语辞典》:利他主义(利他主义)  拼音:lì tā zhǔ yì
以创造他人幸福为目的的行为,进而追求他人或全体社会利益为目标的主张。由法国实證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首倡。
《国语辞典》:快乐主义(快乐主义)  拼音:kuài lè zhǔ yì
一个哲学思想,指在道德实践方面,主张人生应以追求愉悦(pleasure)为至高目的。也称为「享乐主义」(hedonism)。
《国语辞典》:蓝波主义(蓝波主义)  拼音:lán bō zhǔ yì
美国总统雷根主张打击恐怖主义,以实力贯彻美国外交政策,常被戏称为「牛仔总统」。后因电影第一滴血男主角「蓝波」,一人打败大批越共,成为美国英雄主义的象徵,好事者为创新词,遂以「蓝波主义」贬斥雷根依赖武力,报复打击的作法。
《国语辞典》:即事即理  拼音:jí shì jí lǐ
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基本主张之一。谓现象是体性的显现,体性就是现象,现象和体性不可分割。唐。李通玄《新华严经论》卷三九:「即事即理,以理是事。」
《国语辞典》:急进主义(急进主义)  拼音:jí jìn zhǔ yì
radicalism
意指社会改革须以全盘革新的方式始得完成的思想与主张。包括种种左翼思潮、革命思想、无政府主义等等。也译作「激进主义」、「基进主义」。
《国语辞典》:即身成佛  拼音:jí shēn chéng fó
佛教金刚乘的主张。认为用金刚乘的修行方法,修行者可以在今生證得佛果。
《国语辞典》:荒谬小说(荒谬小说)  拼音:huāng miù xiǎo shuō
一种小说派别。此派作家主张小说应该呈现事实,不加个人诠释。原原本本、未经抽象化、主观化的现象才是最好的题材。
《国语辞典》:黄老治术(黄老治术)  拼音:huáng lǎo zhì shù
道家主张的无为与崇尚自然等政治思想。汉初宰相曹参奉行此术,至文帝、景帝时,亦遵行不改,而成为西汉的治世。
《国语辞典》:三头马车制(三头马车制)  拼音:sān tóu mǎ chē zhì
1.西元一九六○年,由前苏联总理赫鲁雪夫主张,废除联合国秘书长一职,而由东、西及中立三方各推一人,共同担任联合国秘书长,实行集体领导的制度。
2.比喻领导阶层分裂,下级不知何所遵从。如:「这种三头马车制的管理,各说各话,真不知该听谁的。」
《国语辞典》:空权决定论(空权决定论)  拼音:kōng quán jué dìng lùn
由义大利杜黑所提出的理论,主张可用空军的大量战略轰炸,来瓦解、或消灭敌方的战斗力。也称为「杜黑主义」。
《国语辞典》:易卜生主义(易卜生主义)  拼音:yì bǔ shēng zhǔ yì
挪威戏剧家易卜生作品中,主张自我人格的绝对自由,排斥退让、调和、妥协、姑息、偷安、折衷等一切不澈底的态度,世称易卜生此种强烈的个人主义为「易卜生主义」。
《国语辞典》:无政府主义(无政府主义)  拼音:wú zhèng fǔ zhǔ yì
Anarchism
是一种政治学说,主张废除国家、政府及一切永久性的权威体制,代之以个人、团体、宗教,以及民族之间完全自律协调的合作,以建设平等与公正的社会。也译作「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主要倡议者包括法国政治家普鲁东(Pierre Joseph Proudhon,西元1809~1865)与俄罗斯革命思想家巴枯宁(Mikhail Alexandrovich Bakunin,西元1814~1876)。
《国语辞典》:白话文运动(白话文运动)  拼音:bái huà wén yùn dòng
主张用白话写作的文学运动。由胡适于民国六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