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464
典故
24
词典
1187
分类词汇
34
佛典
396
其它
823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15
16
17
18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义宗
王义
义显
义战
后义
笃义
义从
同义
殉义
徙义
中义
说义
释义
发义
义徒
《漢語大詞典》:
义宗(義宗)
(1).道义的宗师。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
:“致命明主,忠情发臆,惟此义宗,亡身报德。”
(2).德义世家。 鲁迅
《华盖集·补白》
:“又有许多好看的古典:五世同堂呀,礼门呀,义宗呀。”
分類:
道义
德义
世家
宗师
《漢語大詞典》:
王义(王義)
指先王所立的法度。
《
书·洪范
》
:“无偏无陂,遵王之义。” 孙星衍 疏引 高诱 曰:“义,法也。” 汉
皇甫规
《女师箴》
:“家有王义,室有严君,各有定位,阴阳是分。”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采 周 之旧,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
分類:
先王
王所
法度
疏引
《韵府拾遗 铣韵》:
义显(义显)
陶潜庶人孝传赞:范之临危也勇,宰民也惠,能以义显也。
《國語辭典》:
义战(義戰)
拼音:
yì zhàn
为正义而发动的战争。《孟子。尽心下》:「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分類:
义战
战争
《骈字类编》:
后义(后义)
孟子: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下。春秋繁露见前枉下 说苑见后外。
《漢語大詞典》:
笃义(篤義)
(1).重情义。
《
后汉书·赵熹传
》
:“ 赵熹 篤义多恩,往遭 赤眉 出 长安 ,皆为 熹 所济活。”
《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
:“及 琰 友人 公孙育 、 宋阶 早卒, 琰 抚其遗孤,恩若己子,其鉴识篤义,类皆如此。”
(2).谓深厚的恩义。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
:“愿陛下沛然垂詔,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篤义。”
分類:
深厚
情义
恩义
《國語辭典》:
义从(義從)
拼音:
yì zòng
自愿随行的人、志愿从军的人。《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遂以干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
分類:
依附
自愿
从军
丁壮
军队
少数民族
归附
朝廷
《國語辭典》:
同义(同義)
拼音:
tóng yì
1.意义相同。如:「《尔雅》一书,凡同义之字皆罗列一处。」
2.仁义相同。《吕氏春秋。有始览。应同》:「帝者同气,王者同义。」汉。王充《论衡。齐世》:「临淮许君叔亦养兄孤子,岁仓卒之时,饿其亲子,活兄之子,与子明同义。」
分類:
同义
仁义
意义
道义
义气
《國語辭典》:
殉义(殉義)
拼音:
xùn yì
终身遵行道义,并能为道义而死。三国。魏。
嵇康
〈
管蔡论
〉:「夫管、蔡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唐。
罗隐
〈
投郑尚书启
〉:「何昔时有殉义之人,而今日无死恩之士?」
分類:
遵从
为道
道义
从道
义事
事业
献身
《漢語大詞典》:
徙义(徙義)
谓见义即改变意念而从之。
《
论语·颜渊
》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徙义,见义则徙意而从之。” 明
王廷相
《
慎言·作圣
》
:“澄思寡欲,以致睿也;补过徙义,以日新也。”
分類:
变意
意念
何晏
《骈字类编》:
中义(中义)
宋史艺文志:刘彝七经中义一百七十卷。
又周礼中义十卷。
《漢語大詞典》:
说义(説義)
解说义理。
分類:
解说
说义
义理
《國語辭典》:
释义(釋義)
拼音:
shì yì
1.解释文义。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
:「昔孝宣会诸儒于石渠,章帝集学士于白虎,通经释义,其事优大。」
2.佛教的思想。《北史。卷三。魏高祖孝文帝本纪》:「善谈庄、老,尤精释义。」
分類:
解释
佛教
释词
释义
佛教教义
义理
词义
教义
阐明
文义
意义
文字
《漢語大詞典》:
发义(發義)
阐发义理。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
:“左右唯僕隶,所对唯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
分類:
阐发
义理
《國語辭典》:
义徒(義徒)
拼音:
yì tú
1.起义的徒众。《后汉书。卷五八。傅燮传》:「率厉义徒,见有道而辅之,以济天下。」
2.自愿跟随的人员。《晋书。卷六二。祖逖传》:「宾客义徒皆暴桀勇士,逖遇之如子弟。」
分類:
合时
《漢語大詞典》:
义附(義附)
两晋 南北朝 时世族豪门的依附者。
《
宋书·蔡兴宗传
》
:“且公门徒、义附,并三 吴 勇士,宅内奴僮,人有数百。”
《
陈书·沈众传
》
:“及 景 ( 侯景 )围 臺城 , 众 率宗族及义附五千餘人入援京邑。”
分類:
时世
世族
豪门
依附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