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8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昧公义
蒙昧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列宁主义
类义
乐利主义
乐善好义
乐观主义
理想主义
利己主义
立义为的
礼义廉耻
绿林起义
《高级汉语词典》:昧公义
埋没了公理和正义
《漢語大詞典》:蒙昧主义
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贬低和抹杀人类理性思维能力,否定科学知识,主张人类社会应回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因而是一种反理性、反科学的观点和思潮。
《國語辭典》:民权主义(民權主義)  拼音:mín quán zhǔ yì
国父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之一。目的在求人民政治上的自由平等,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居住、信仰等自由,并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政权。
分類:三民主义
《國語辭典》:三民主义(三民主義)  拼音:sān mín zhǔ yì
1.国父孙中山先生建国的政治主张,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总称为「三民主义」。
2.书名。国父最重要的一部遗教,为中华民国建国的宝典。全书为国父于民国十三年在广州的讲演词,分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各六讲,民生主义四讲。
《國語辭典》:民生主义(民生主義)  拼音:mín shēng zhǔ yì
国父孙中山倡行的三民主义之一。目的在求人民经济上的自由平等,完满解决食、衣、住、行等生活问题,具体办法为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國語辭典》:民族主义(民族主義)  拼音:mín zú zhǔ yì
一种政治思维与主张,认为特定群体在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之下,应建立一个政治实体,通常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也称为「国族主义」。参见「民族」条。
《國語辭典》:三民主义(三民主義)  拼音:sān mín zhǔ yì
1.国父孙中山先生建国的政治主张,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总称为「三民主义」。
2.书名。国父最重要的一部遗教,为中华民国建国的宝典。全书为国父于民国十三年在广州的讲演词,分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各六讲,民生主义四讲。
《國語辭典》:列宁主义(列寧主義)  拼音:liè níng zhǔ yì
最早由史达林命名,是列宁在20世纪初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列宁主义跟马克思主义其他流派的差别,在于列宁提出民主集中制和先锋队理论,主张革命先锋行动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
《漢語大詞典》:类义(類義)
谓根据类似的事例,来说明意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漢語大詞典》:乐利主义(樂利主義)
即功利主义。 梁启超 《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要之, 边氏 著书虽数十种,其宗旨无一不归於乐利主义。” 胡适 《科学与人生观序》:“既然如此,所以那些什么乐利主义强权主义越发得势。”
《國語辭典》:乐善好义(樂善好義)  拼音:lè shàn hào yì
乐于行善,讲求义气。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
分類:行善喜好
《國語辭典》:乐观主义(樂觀主義)  拼音:lè guān zhǔ yì
认为人世是善美快乐多于丑恶痛苦,且前途充满了成功的希望,一切事必趋向于至善的一种人生观。也作「乐天主义」。
《国语辞典》:理想主义(理想主义)  拼音:lǐ xiǎng zhǔ yì
1.一般通俗用法指人类的生活中,在欲望和快乐之外,于精神上更立崇高的目的,努力求其实现,以达人生真正意义的理论。
2.理想主义有时也是唯心论(Idealism)的另一种翻译,其他译法还包括理念论、观念论,是哲学中对思想、心灵、语言及物质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探讨与观点。
《國語辭典》:利己主义(利己主義)  拼音:lì jǐ zhǔ yì
一般指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行为与动机。利己主义在哲学领域中的讨论,大抵可分为心理利己主义(psychological egoism)和伦理利己主义(ethical egoism)。心理利己主义主张,人类的种种行为本身,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我利益;伦理利己主义则主张,人类的道德生活应优先满足个体的自我利益,以合乎人性与理性原则。
《分类字锦》:立义为的(立义为的)
《法言》:修身以为弓,矫身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國語辭典》:礼义廉耻(禮義廉恥)  拼音:lǐ yì lián chǐ
1.礼,贵贱尊卑之分。义,行事之宜。廉,廉洁方正。耻,知善恶之别。礼义廉耻为古代提倡的四种道德规范,是治国的纲领。《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踰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2.民国二十八年,教育部定礼义廉耻为全国各校共通校训。并明示礼为规规矩矩的态度,义为正正当当的行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别,耻是切切实实的觉悟。
《国语辞典》:绿林起义(绿林起义)  拼音:lǜ lín qǐ yì
西汉末年,王匡、王凤等在今湖北当阳绿林山一带聚集饥民起义,以反对王莽篡位,称为「绿林起义」。西元二十三年建立「更始」政权,同年大败王莽军,推翻了王莽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