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04,分5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收之桑榆
斗筲之器
牧之
渡江之橘
渡江曲
亭伯之辽东
断鹤两翅
金兰之好
二十五老
二王
攻性之兵
一朵红莲
怨句识之推
介子
粪土之墙
典故   
收拾桑榆
 
收桑俞
 
东隅不可追
 
东隅失
 
东隅有失
 
桑榆得
 
桑榆补东隅
 
补东隅
 
追桑榆

相关人物
溤异
 
袁术


《后汉书》卷十七〈冯岑贾列传·溤异〉~646~
异与赤眉遇于华阴,相拒六十馀日,战数十合,降其将刘始、王宣等五千馀人。三年春,遣使者即拜异为征西大将军。会邓禹率车骑将军邓弘等引归,与异相遇,禹、弘要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且数十日,虽屡获雄将,馀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黾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馀人。禹得脱归宜阳。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与麾下数人归营。复坚壁,收其散卒,招集诸营保数万人,与贼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裁出兵以救之。贼见埶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馀众尚十馀万,东走宜阳降。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荅大勋。」唐·李贤注:「《前书》谷子云曰:『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当参天;今已过期,尚在桑榆閒。』桑榆谓晚也。」

例句

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 于鹄 山中寄樊仆射

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 刘禹锡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桑榆傥可收,愿寄相思字。 韩愈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典故
斗筲之器


《论语注疏·子路》~8~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典故
杜牧粗才
 
牧之

相关人物
杜牧

参考典故
杜牧风流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七〈杜佑列传·杜牧〉~3986~
牧字牧之,既以进士擢第,又制举登乙第,解褐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沈传师廉察江西宣州,辟牧为从事、试大理评事。又为淮南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里行,转掌书记。俄真拜监察御史,分司东都,以弟顗病目弃官。授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迁左补阙、史馆修撰,转膳部、比部员外郎,并兼史职。出牧黄、池、睦三郡,复迁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又以弟病免归。授湖州刺史,入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岁中迁中书舍人。牧好读书,工诗为文,尝自负经纬才略。武宗朝诛昆夷、鲜卑,牧上宰相书论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间,盛夏无备,宜五六月中击胡为便」。李德裕称之。注曹公所定孙武十三篇行于代。
《北梦琐言》卷十四
唐自大中以来,以兵为戏者久矣,廊庙之上耻言韬略,以橐鞬为凶物,以铃匮为凶言,就有如卢潘薛能者目为粗材,一旦宇内尘警,闾左飙起,遽以褒衣博带,令押燕颔虎头,适足以取笑耳。
《苏轼诗集》卷十四〈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竹坞〉
晚节先生道转孤,岁寒惟有竹相娱。粗才杜牧真堪笑,唤作军中十万夫。
典故
徙橘
 
易变南地橘
 
晏子橘
 
橘性应化
 
渡江之橘
 
渡淮橘成枳

相关人物
晏婴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392~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例句

渡江之橘踰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元稹 驯犀

未胜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 崔兴宗 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橘性行应化,蓬心去不安。 骆宾王 早发诸暨

转蓬惊别渚,徙橘怆离忧。 骆宾王 晚泊镇江

典故
相关人物
王献之


《艺文类聚》卷四十三〈乐部三·歌〉~774~
〈情人桃叶歌二首〉其一:「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缠绵。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楫迎汝。」
《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清商曲辞二·吴声歌曲二·桃叶歌三首〉~664~
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曰:「〈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后隋晋王广伐陈,置将桃叶山下,及韩擒虎渡江,大将任蛮奴至新亭,以导北军之应。子敬,献之字也。」
典故
亭伯之辽东
 
亭伯去
 
亭伯投荒
 
亭伯流离
 
往长岑
 
渡辽水

相关人物
崔骃
 
窦宪


《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列传·崔骃〉~703~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也。……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閒。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永元四年,卒于家。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五〈崔骃〉~7~
骃,字亭伯,涿郡安平人。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齐名。和帝初,车骑将军窦宪辟为府掾,进主簿,察高第,出为长岑长,不之官而归,永元四年卒,有集十卷。

例句

始知亭伯去,还是拙谋身。 崔湜 至桃林塞作

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李百药 途中述怀

典故
断鹤两翅
 
相关人物
颜延之(字延年)

参考典故
铩羽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南朝宋·颜延年(延之)《五君?五首·嵇中散》
「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唐·李善注引:「《淮南子》曰:『飞鸟铩羽。』许慎曰:『铩,残羽也』。」

例句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振此铩翮,扇之腾翻。 裴潾 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暂还憩旋起赴诏命作镇浙右辄抒怀赋四言诗十四首奉寄之十三

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韩愈 寒食日出游

捐躯辰在丁,铩翮时方蜡。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结金兰
  
金兰之好
 
金兰好


《周易注疏》卷七〈系辞上〉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唐·孔颖达疏:「其利断金者,二人若同齐其心,其纤利能断截于金,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此谓二人心行同也。」

例句

双林不见金兰久,丹楚空翻组绣来。 吴融 酬僧

胶漆武可接,金兰文可思。 孟郊 劝友

况我有金兰,忽尔为胡越。 孟郊 春夜忆萧子真

金兰笃惠好,尊酒畅生平。 岑文本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平

忽忆金兰友,携琴去自由。 李咸用 秋日访同人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李峤

岁晚何以报,与君期断金。 权德舆 崔四郎协律以诗见寄兼惠蜀琴因以酬赠

金兰同道义,琼简复芝田。 权德舆 州名诗寄道士

感恩再登龙,求友皆断金。 权德舆 祇命赴京途次淮口因书所怀

交情剧断金,文律每招寻。 权德舆 离合诗赠张监阁老

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 权德舆 题亡友江畔旧居

朱紫联辉照日新,芳菲全属断金人。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

分定金兰契,言通药石规。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陈子昂 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

寄诗同心子,为我商声讴。 韩愈 驽骥

典故
相关人物
介之推


《说苑》卷八〈尊贤〉~254~
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孔子家语》卷四〈六本〉~37~
荆公子行年十五而摄荆相事,孔子闻之,使人观其为政焉。使者反曰:「视其朝清净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廊下有二十壮士焉。」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免矣,况荆乎?」

例句

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钱少阳。 李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典故
相关人物
王献之
 
王羲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
「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清·赵曦明注:「二王,羲之、献之也。」
《颜氏家训》卷七〈杂艺〉~5~
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萧晚节所变,乃右军年少时法也。

例句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

典故
伐性蛾眉
 
攻性之兵


《吕氏春秋·纪部》卷一〈孟春纪·本生〉~2~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蹙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彊,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汉·高诱注:「靡曼,细理弱肌美色也。皓齿,谓齿如瓠犀也。郑国淫僻,以其淫僻灭亡。故曰伐性之斧也。」
典故
一朵红莲
 
依莲泛水
  
俭池
  
幕下莲花
 
幕中莲
 
幕府红莲
 
幕府莲
 
庾杲莲
 
泛绿依红
 
泛芙蓉
 
泛莲幕府
 
王俭府
 
王俭莲幕
 
红莲入幕宾
  
红莲幕客
 
红莲府
 
红莲书记
 
红莲开幕
 
绿水池中宾佐
 
绿水红莲
 
绿水宾
 
芙蓉客
  
花府
     
相关人物
庾杲之
 
王俭
 
萧缅


《南史》卷四十九〈庾杲之列传〉~20~
王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乃用杲之为卫将军长史。安陆侯萧缅与俭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庾景行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俭府为莲花池,故缅书美之。
《南齐书》卷三十四《庾杲之传》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祖深之,雍州刺史。父粲,司空参军。……出为王俭卫军长史,时人呼俭府为入芙蓉池。俭谓人曰:「昔袁公作卫军,欲用我为长史,虽不获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应须如我辈人也。」乃用杲之。迁黄门郎,兼御史中丞,寻即正。杲之风范和润,善音吐。世祖令对虏使,兼侍中。上每叹其风器之美,王俭在座,曰:「杲之为蝉冕所照,更生风采。陛下故当与其即真。」

简释

莲幕:美称官署的幕府、幕僚。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例句

弊貂不称芙蓉幕,衰朽仍惭玳瑁簪。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

亦知莲府客,夜坐喜同师。 姚合 送无可上人游边

莲府才为绿水宾,忽乘骢马入咸秦。 封彦卿 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

王俭花为府,卢谌幄内璆。 张登 冬至夜郡斋宴别前华阴卢主簿

莲幕未来须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方干 赠郑仁规

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 李商隐 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桃柳溪空在,芙蓉客暂依。 李德裕 汉州月夕游房太尉西湖

莲幕青云贵,翱翔绝后期。 李郢 秋晚寄题陆勋校书义兴禅居时淮南从事

更蒙莲府辟,兼脱布衣归。 李频 初离黔中泊江上

故人多在芙蓉幕,应笑孜孜道未光。 杜荀鹤 维扬冬末寄幕中二从事

驿骑归时骢马蹄,莲花府映若邪溪。 权德舆 人日送房二十六侍御归越

盍簪莲府宴,落帽龙沙醉。 权德舆 户部王曹长杨考功崔刑部二院长并同钟陵使府之旧因以寄赠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书所怀且叙所知

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权德舆 送湖南李侍御赴本使赋采菱亭诗

三城晓角启轩门,一县繁花照莲府。 权德舆 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曾是五年莲府客,每闻胡虏哭阴山。 武元衡 单于罢战却归题善阳馆

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

若问玉人殊易识,莲花府里最清羸。 卢纶 偶逢姚校书凭附书达河南郤推官因以戏赠

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幕下莲花盛,竿头㺗佩红。 罗隐 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

融酒徒誇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 罗隐 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

朱绂两参王俭府,绣衣三领杜林官。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

俭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

如何抛锦帐,莲府对莲峰。 郑谷 送司封从叔员外徼赴华州裴尚书均辟

谋略久参花府盛,才名常带粉闱香。 韦渠平 览外生卢纶诗因以示郎

莲花幕下风流客,试与温存谴逐情。 韩偓 寄湖南从事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韩翃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风帆木兰楫,水国莲花府。 韩翃 送万巨

君兼莲幕贵,我得桂枝荣。 顾非熊 行经褒城寄兴元姚从事

劝酒莲幕贵,望尘骢马高。 鲍溶 送罗侍御归西台

旋为俭府招,未得穷野步。 黄滔 送僧归北岩寺

或有人家创,还无莲幕馨。 黄滔 题王侍御宅内亭子

典故
介子焚山
 
介推焚死
 
士甘焚死
 
怨句识之推
 
焚介子
  
焚山林
 
逃赏介推

相关人物
介之推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盗蹠〉~998~
世之所谓贤士,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
《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342~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琴操》曰、晋文公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股以啖文公,文公复国,子绥独无所得,子绥作龙蛇之歌而隐。文公求之不肯出,乃燔左右木,子绥抱木而死。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又周举《移书》及魏武《明罚令》、陆翙《邺中记》,并云寒食断火,起于子推,《琴操》所云子绥即推也。又云五月五日,与今有异,皆因流俗所传。据《左传》及《史记》,并无介推被焚之事。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也。
《新序·节士》~247~
晋文公反,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缫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乾,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成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典故   
晋山自弃
 
相关人物
介之推


《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周举〉~2024~
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唐·李贤注:「《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僖公·传二十四年〉
晋候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加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日:「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简释

介推:咏雅逸或寒食。唐顾况《拟古三首》之三:“浮生果何慕,老去羡介推。”

子推:代指寒食。唐孟云卿《寒食》:“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例句

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孟云卿 寒食

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介推名。 李涉 长安闷作

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杜甫 送李卿晔

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

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韦蟾 上元三首之三

浮生果何慕,老去羡介推。 顾况 拟古三首

典故
粪土之墙


《论语注疏·公冶长》~43~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國語辭典》:东隅(東隅)  拼音:dōng yú
1.东方日出之地。亦指早晨。《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东侧。《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直室东隅。」
《國語辭典》:桑榆  拼音:sāng yú
1.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
2.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漢語大詞典》: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犹未晚。’” 鲁迅 《〈华盖集〉后记》:“所以赶紧订正于此,庶几‘收之桑榆’云。”亦省作“ 收桑榆 ”。 宋 王安石 《赠张康》:“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分類:补偿
《漢語大詞典》:渡江曲
借指《桃叶歌》。相传该歌为 晋 王献之 于 秦淮河 畔歌送其妾 桃叶 时作,其词云:“ 桃叶 復 桃叶 ,渡 江 不用檝。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见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古今乐录》。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琼花》词:“白髮愧无《渡江曲》,与君家、 子敬 相酬酢。”
《漢語大詞典》:铩翮(鎩翮)
犹铩羽。 晋 左思 《蜀都赋》:“鸟鎩翮,兽废足。” 唐 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是成六十二韵》:“鎩翮重叠伤,兢魂再三褫。” 宋 欧阳修 《述怀》诗:“鎩翮追羣翔,孤唳惊众听。”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诸贤渡江》:“豹虎劘牙,鵷鸞鎩翮,胸怀技痒难禁。”
《國語辭典》:同心  拼音:tóng xīn
1.齐心、团结一致。《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国语。晋语四》:「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
2.志同道合。《文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唐。李德裕〈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3.知己。唐。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4.共同的心愿、理想。《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5.同一个圆心。如:「同心圆」、「同心度」。
《國語辭典》:同心断金(同心斷金)  拼音:tóng xīn duàn jīn
二人团结一心,其锐利可以切断金属。语本《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比喻同心协力,坚定不移。《晋书。卷六。明帝纪》:「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金,以谋王室。」
分類:力量量大
《國語辭典》:断金(斷金)  拼音:duàn jīn
语出《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同心协力,则力量可以截断像金一般坚硬的东西。《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宫亡储主,董贤据重,加以傅氏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雠中山,则必同忧,断金相翼。」
分類:同心协力
《國語辭典》:金兰(金蘭)  拼音:jīn lán
1.语本《易经。系辞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形容友情深厚,相交契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
2.引申为结拜兄弟之词。如:「义结金兰」。
3.一种酒。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酒》:「使金至燕山,得其宫中酒,号金兰者,乃大佳。燕西有金兰山,汲其泉以酿。」
《漢語大詞典》:二十五老
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长者。典出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介子推 行年十五而相 荆 。 仲尼 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 仲尼 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 汤 武 ,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 彭祖 ,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唐 李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虽无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 钱少阳 。”
分類:智慧长者
《國語辭典》:二王  拼音:èr wáng
1.两位君王。《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2.晋王戎与王衍。《晋书。卷三四。羊祜传》:「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3.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与其第七子王献之的合称。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
《漢語大詞典》:俭府(儉府)
南朝 齐 王俭 的府第。 俭 于 高帝 时为卫将军,领朝政,用才名之士为幕僚,后世遂以“俭府”为幕府的美称,谓其主客皆才俊。 五代 齐己 《江寺春残寄幕中知己》诗之二:“社莲渐与幕莲同,岳寺萧条 俭 府雄。”参见“ 俭莲 ”。
《漢語大詞典》:俭莲(儉蓮)
犹俭府。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相府莲:“《古解题》曰:‘ 王俭 为 南齐 相,一时所辟皆才名之士,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谓如红莲映緑水,今号莲幕者自 俭 始。’”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 俭 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参阅南史·庾杲之传
《漢語大詞典》:俭莲(儉蓮)
犹俭府。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相府莲:“《古解题》曰:‘ 王俭 为 南齐 相,一时所辟皆才名之士,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谓如红莲映緑水,今号莲幕者自 俭 始。’” 唐 罗隐 《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 俭 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参阅南史·庾杲之传
《漢語大詞典》:红莲幕(紅蓮幕)
南史·庾杲之传:“﹝ 王俭 ﹞用 杲之 为卫将军长史。 安陆侯 萧缅 与 俭 书曰:‘盛府元僚,实难其选。 庾景行 汎渌水,依芙蓉,何其丽也。’时人以入 俭 府为莲花池,故 缅 书美之。”后因以“红莲幕”为幕府之美称。 唐 李商隐 《寄成都高苗二从事》诗:“红莲幕下紫梨新,命断 湘 南病渴人。” 宋 王禹偁 《送同年刘司谏通判西都》诗:“ 仲宣 旧佐红莲幕, 裴度 新开 緑野堂 。”
分類:幕府
《國語辭典》:芙蓉幕  拼音:fú róng mù
大臣的幕府。参见「莲幕」条。唐。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诗一○首之二:「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國語辭典》:莲府(蓮府)  拼音:lián fǔ
形容大官的幕府。参见「莲幕」条。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莲府侯门贵,霜台帝命俞。」
分類:幕府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漢語大詞典》:莲沼(蓮沼)
(1).莲池,莲塘。 唐 高正臣 《晦日重宴》诗:“水叶分莲沼,风花落柳枝。” 明 刘基 《夏日杂兴》诗之二:“风轩自舞苍筤竹,莲沼双游赤鲤鱼。”
(2).莲幕。 唐 李商隐 《为同州张评事潜谢辟启》之一:“府称莲沼,慙无倚马之能;地号云门,窃有化龙之势。”参见“ 莲幕 ”。
分類:莲池莲幕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漢語大詞典》:莲花幕(蓮花幕)
亦作“ 莲华幕 ”。 犹莲幕。 唐 罗隐 《冬暮城西晚眺》:“谬忝莲华幕,虚霑柏署官。”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余生 万历 末年……入 范大司马 莲花幕中。”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幕议》:“莲花幕下寄閒身。”参见“ 莲幕 ”。
分類:莲幕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漢語大詞典》:莲花府(蓮花府)
犹莲幕。 唐 李嘉祐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诗:“问绢莲花府,扬旗 细柳营 。” 唐 韩翃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诗:“西向 洛阳 归 鄠 杜 ,回头结念莲花府。”参见“ 莲幕 ”。
分類:莲幕
《國語辭典》:莲幕(蓮幕)  拼音:lián mù
南齐王俭在高帝时当卫将军,居宰相职,官高德重,其僚属多硕学名士。时人把他的官署比作莲花池,入王俭幕府为入莲幕。见《南史。卷四九。庾杲之传》。后用以称美大官的幕府。唐。李商隐〈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诗:「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也作「芙蓉幕」、「莲府」。
分類:莲幕幕府
《漢語大詞典》:焚山
(1).失火之山。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水虽胜火,而升合不足以救焚山。”
(2).犹焚死。 清 钱谦益 《曹能始为先夫人立传寄谢》诗:“筑室不堪论旧隐,焚山寧復问新封。”参见“ 焚死 ”、“ 焚林 ”。
分類:失火火之
《漢語大詞典》:介子
(1).古代宗法,长子为宗子,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祭於家庙,庶子则称介子。介,副。以示不敢僭越宗子。礼记·曾子问:“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孔颖达 疏:“介子,某介子,谓庶子为大夫者。介,副也,某,是庶子名也。”
(2).指庶子有官爵者。 宋 王安石 《谢葛源郎中启》:“追讲前人之欢,坐忘介子之丑。” 明 宋濂 《瞿孝子传》:“孝子年且耄,见介子 庄 宦学有立, 洪武 初,擢礼部员外郎,喜动颜色。”
(3). 春秋 晋 介子推 。《淮南子·说山训》:“ 介子 歌龙蛇,而 文君 垂泣。” 唐 郭郧 《寒食寄李补阙》诗:“ 介子 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4).指 傅介子 。 西汉 时出使 西域 的使者。旧唐书·西戎传论:“西方之国,绵亘山川,自 张騫 奉使已来, 介子 立功之后,通於中国者多矣。” 清 黄鷟来 《咏史》诗之一:“ 介子 一书生, 楼兰 立奇功。”
(5).物理名词。质量介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基本粒子的总称。它们都不能稳定存在,能用来轰击原子核,引起核反应。
《漢語大詞典》:介推
见“ 介之推 ”。
《國語辭典》:介之推  拼音:jiè zhī tuī
人名。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晋国隐士。从晋文公出亡,历经各国十九年。返国后,文公赐禄不及,而介之推亦不求功名,与母隐于绵山,文公屡次寻求不得,焚山以求之,竟不出而焚死。也作「介子推」。
《國語辭典》:子推  拼音:zǐ tuī
1.春秋时晋国隐士介之推的名。参见「介之推」条。
2.宋俗为纪念介之推,于寒食节前一日所作的枣糕。
《漢語大詞典》:焚林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侯 赏从亡者, 介之推 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谓 介之推 从 晋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 绵山 ,后 晋文公 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