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倰僜
弦乐声。 唐 吴融 《箇人三十韵》:“管咽参差韵,弦嘈倰僜声。”
分類:弦乐乐声
《漢語大詞典》:妙竹
指能奏出动听乐声的竹制乐器。 唐 李中 《吹笛儿》诗:“陇头休听月明中,妙竹嘉音际会逢。”
《漢語大詞典》:幽钥
幽雅的乐声。
分類:幽雅乐声
《漢語大詞典》:断籁(斷籟)
不连续的管乐声。 宋 苏辙 《招隐亭》诗:“竹风吹断籟,湖月转车轮。”
《漢語大詞典》:琤璁
象声词。多指弦乐声。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听到月高初更后,果然絃索齐鸣,恰喜禁垣,夜深人静,琤璁齐应。” 潘漠华 《秋末之夜》诗:“垂首掬枝残荷来,败叶上起了琤璁的琴声。”
《国语辞典》:头板(头板)  拼音:tóu bǎn
音乐声发出的同时所打下的节拍。也称为「实板」。
《漢語大詞典》:淫曼
亦作“ 淫嫚 ”。 淫秽,靡曼。多用以形容乐声。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师涓 ﹞以此四时之声,奏於 灵公 。 灵公 情湎心惑,忘於政事。 蘧伯玉 趋阶而諫曰:‘此虽以发气律,终为沉湎淫曼之音,无合於《风》《雅》,非臣下宜荐於君也。’”
《漢語大詞典》:幽籥
幽雅的乐声。 南朝 梁 沈约 《长歌行》:“幽籥且未调,无使长歌倦。”
分類:幽雅乐声
《漢語大詞典》:窳圔
形容乐声低回。
分類:乐声低回
《漢語大詞典》:驰管(馳管)
飞扬的管乐声。 南朝 宋 鲍照 《中兴歌》之六:“北出湖边戏,前还苑中游。飞縠绕长松,驰管逐波流。”
《漢語大詞典》:廉肉
指乐声的高亢激越与婉转圆润。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孔颖达 疏:“廉谓廉棱,肉谓肥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抗喉矫舌之差,攒脣激齿之异,廉肉相準,皎然可分。”
《漢語大詞典》:余声三日(餘聲三日)
语出列子·汤问:“﹝ 韩娥 ﹞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绕梁欐,三日不絶。”后因以“餘声三日”形容乐声馀韵无穷,不绝于耳。 北周 庾信 《听歌一绝》:“但令闻一曲,餘声三日飞。”参见“ 餘音绕梁 ”。
分類:乐声无穷
《國語辭典》:馀音绕梁(餘音繞梁)  拼音:yú yīn rào liáng
餘音環繞屋梁旋轉不去。形容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老殘遊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也作「繞梁之音」、「繞梁三日」、「餘妙繞梁」、「餘響繞梁」、「餘音嫋嫋」。
《漢語大詞典》:淫音
淫邪的乐声。孔丛子·记义:“若夫观目之靡丽,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弗之视,遇之弗之听也。”
分類:淫邪乐声
《國語辭典》:同声相应(同聲相應)  拼音: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原指声音相应和。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正义:「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等传。评曰》:「昔文帝、陈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采,同声相应,才士并出。」唐。杨烱〈晦日药园诗序〉:「凡我良友,同声相应。」也作「同声之应」。
《漢語大詞典》:弦外遗音(絃外遺音)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郑玄 注:“遗,犹餘也。”后因谓乐声中蕴含有令人难忘的韵味为“絃外遗音”。亦以喻文辞、语言中的言外之意。 宋 陆游 《雨后殊有秋意》:“只叹鼻端无妙斲,岂知絃外有遗音。”亦省作“ 絃外音 ”。 清 沈德潜 《唐诗别裁集·李白》:“七言絶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絃外音,使人神远。 太白 有焉。”《花月痕》第十回:“正是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无曲中意,有絃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