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嘻嘻嗄嗄  拼音:xī xī shà shà
嘻笑喧闹的声音。《西游记》第八三回:「行者口里嘻嘻嗄嗄。天王掣开洞口,迎著行者道:『今番却见你师父也。』」《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回:「又只见这些人嘻嘻嗄嗄,一会儿两只眼添做四只眼,四只眼添做八只眼。」
《国语辞典》:笙歌鼎沸  拼音:shēng gē dǐng fèi
形容歌声、奏乐声齐起,热闹非凡。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黄旗影里,笙歌鼎沸。」
《国语辞典》:笙歌匝地  拼音:shēng gē zā dì
歌声、奏乐声充满各处。《文明小史》第一九回:「此时四马路上,正是笙歌匝地,锣鼓喧天。」
《国语辞典》:穷妙极巧(穷妙极巧)  拼音:qióng miào jí qiǎo
形容乐声非常精致巧妙。《文选。马融。长笛赋》:「穷妙极巧,旷以日月,然后成器,其音如彼?」也作「穷极其妙」、「穷极要妙」。
《国语辞典》:紫色蛙声(紫色蛙声)  拼音:zǐ sè wā shēng
紫色,不纯正的杂色。蛙声,淫邪的乐声。紫色蛙声比喻以假乱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赞下》:「紫色蛙声,馀分闺位。」
《国语辞典》:锽聒(锽聒)  拼音:huáng guā
形容嘈杂的钟鼓乐声。《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鼓钲锽聒,笙管敖曹,是谓『和唱』。」
《国语辞典》:叮叮咚咚  拼音:dīng dīng dōng dōng
拟声词。形容金属、玉石等较具规律的敲击声或乐声。如:「棒棰打在琴键上,叮叮咚咚的响,非常悦耳动听!」
《国语辞典》:叮咚叮咚  拼音:dīng dōng dīng dōng
拟声词。形容有规律的敲击声或乐声。如:「琴音叮咚叮咚的传来,悠扬悦耳,使人陶醉。」
《漢語大詞典》:峨峨汤汤(峨峨湯湯)
亦作“峩峨汤汤”。 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中有琴,徽以玉,峩峩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
《國語辭典》:顿挫抑扬(頓挫抑揚)  拼音:dùn cuò yì yáng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高低转折,和谐而有节奏。也作「抑扬顿挫」。
《國語辭典》:抑扬顿挫(抑揚頓挫)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抑扬顿挫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之声响高低转折,富变化又有节奏。《老残游记》第二回:「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也作「顿挫抑扬」。
《漢語大詞典》:鼓乐齐鸣(鼓樂齊鳴)
击鼓声和奏乐声一齐响起来。形容热闹景象。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第一景:“群众起立,鼓乐齐鸣。”《新民晚报》1991.11.3:“焰火升空,鼓乐齐鸣,十里渔港张灯结彩。”
《國語辭典》:敲冰戛玉  拼音:qiāo bīng jiá yù
戛,敲打。敲冰戛玉形容声音如敲击冰块、石玉般的清脆响亮。宋。杨无咎〈垂丝钓。玉纤半露〉词:「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國語辭典》:石破天惊(石破天驚)  拼音:shí pò tiān jīng
形容古乐器箜篌弹奏出来的声音高亢激越,惊天动地。语出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鍊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后形容事物新奇而惊人。宋。范成大〈知郡检计斋醮祷雨登时感通辄赋古风以附舆颂〉诗:「风师避路雷车鸣,石破天惊檐溜倾。」《孽海花》第一一回:「尚秋听罢咋舌道:『真是石破天惊的怪论!』」也作「天惊石破」。
《國語辭典》:笙磬同音  拼音:shēng qìng tóng yīn
乐声相和。语出《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比喻人相处和谐。《旧唐书。卷六六。房玄龄等传。赞曰》:「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國語辭典》:声振林木(聲振林木)  拼音:shēng zhèn lín mù
形容歌声激越响亮。《列子。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