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7,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竹素
修书
子书
废书
卷帙
缃帙
官书
三坟
置官
耽书
校勘
经生
库本
书签
法书
《國語辭典》:竹素  拼音:zhú sù
竹简和缣素,引申为书籍。清。龚自珍〈人月圆。绿珠不爱珊瑚树〉词:「几堆竹素,二顷梅花。」
分類:史册书籍
《國語辭典》:修书(修書)  拼音:xiū shū
1.写信。《三国演义》第一八回:「玄德即修书付简雍,使星夜赴许都求援。」《西游记》第二九回:「是女滴泪修书,大胆放脱,特托寄此片楮,以表寸心。」也作「修函」。
2.编纂典籍。清。袁枚《随园诗话》:「设志局修书,所延皆一时名士。」
《國語辭典》:子书(子書)  拼音:zǐ shū
中国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释道宗教的学说、小说、技艺、术数等作品。也称为「丙部」、「子部」。
《國語辭典》:子部  拼音:zǐ bù
中国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释道宗教的学说、小说、技艺、术数等作品。也称为「丙部」、「子书」。
《漢語大詞典》:废书(廢書)
(1).放下书。谓中止阅读。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序:“余读《孟子书》,至 梁惠王 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尝闻家君为诸兄讲《春秋左氏传》,每废书而听。”
(2).失去使用价值的书籍。如:把废书废报送到废品回收站。
《國語辭典》:卷帙  拼音:juàn zhì
卷,可以捲起的书画。帙,装书的套子。卷帙泛指书籍。也称为「卷轴」。
《國語辭典》:缃帙(緗帙)  拼音:xiāng zhì
浅黄色的书套,代指书卷。南朝梁。萧统〈文选序〉:「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宋。刘辰翁 永遇乐。璧月初晴词:「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國語辭典》:官书(官書)  拼音:guān shū
1.公文。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
2.政府的出版品的通称。
3.政府收藏的书籍。
《國語辭典》:三坟(三墳)  拼音:sān fén
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书籍。汉。孔安国〈书经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釆靡追。」
《分类字锦》:置官
汉书蓺文志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分类:置官书籍
《漢語大詞典》:耽书(耽書)
酷嗜书籍。 唐 皇甫冉 《送韦山人归所居锺山》诗:“服药颜虽驻,耽书癖已成。” 唐 秦韬玉 《采茶歌》:“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 闽 甌 睡先足。” 金 元好问 《杨焕然生子》诗之三:“半生辛苦坐耽书,我笑先生老更迂。”
《國語辭典》:校勘  拼音:jiào kān
1.集合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加以研究审定文字上的谬误与同异。唐。白居易〈策林二。三十一大官乏人〉:「秘著之宦,不独以校勘之用取之。」也作「校雠」。
2.职官名。宋代掌校订书籍的官吏。
《國語辭典》:经生(經生)  拼音:jīng shēng
汉代称五经博士为「经生」。《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论曰》:「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后用以泛称研究经学的人。
《漢語大詞典》:库本(庫本)
宋 代官刻书籍版本的一种。 宋 各州置公使库,招待来往官吏。库有余资则用以刻书,所刻书叫公使库本书,简称库本。 宋 严羽 沧浪诗话·孝证:“今 豫章 库本,以为翻 镇江 蜀本。”
《國語辭典》:书签(書籤)  拼音:shū qiān
夹在书里,作为阅读进度标识的卡片。
《國語辭典》:法书(法書)  拼音:fǎ shū
1.敬称他人所写的字,言其可为法则。
2.有关法律制度的书籍。汉。焦延寿《易林。卷一。大畜》:「典策法书,藏在兰台,虽遭乱溃,独不遇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