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节(五節)
(1).宫、商、角、徵、羽五声的节奏。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 杜预 注:“五声之节。” 唐 孟郊 《又上养生书》:“法天之听而听之,听不违於五节也。”
(2).古代以五行配四时的五个季节。即春、夏、季夏、秋、冬。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杜预 注:“六气之化,分而序之,则成四时,得五行之节。”
《漢語大詞典》:火老
(1).指五行中火的衰退。《淮南子·墬形训》:“土壮、火老、金生、木囚、水死。”
(2).指残夏。火旺于夏,故云。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金柔气尚低,火老候愈浊。” 宋 杨万里 《夏夜露坐》诗之一:“火老殊未热,雨多还自晴。”
《漢語大詞典》:黄德
五行中的土德。《汉书·礼乐志》:“爰五止,显黄德,图匈虐, 熏鬻 殛。”《梁书·武帝纪上》:“四百告终, 有汉 所以高揖;黄德既谢, 魏 氏所以乐推。”
分類:五行土德
《國語辭典》:土神  拼音:tǔ shén
1.五德神之一。《礼记。王制》唐。孔颖达。正义:「五德之帝,木神仁,金神义,火神礼,水神知,土神信,是五德也。」
2.土地神。汉。王充《论衡。解除》:「世间缮治宅舍,凿地掘土,功成作毕,解谢土神,名曰解土。」《宋书。卷八。明帝本纪》:「宫内禁忌尤甚,移床治壁,必先祭土神。」
《漢語大詞典》:应金(應金)
谓与秋天相应。金,五行之一,于时为秋,故称。 宋 李宗谔 《清风》诗:“閒馆方廻暑,商飇乍应金。”
《漢語大詞典》:木气(木氣)
(1).金、木、水、火、土五气之一。吕氏春秋·名类:“及 禹 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禹 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汉书·天文志:“岁星曰东方春木,於人五常仁也,五事貌也。仁亏貌失,逆春令,伤木气,罚见岁星。”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水官夸杰黠,木气怯肧胎。”
(2).指肝气。中医学本五行说认为肝属木。红楼梦第八三回:“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
(3).指木煤气。气体燃料的一种。木材干馏时所生成的一种副产物。主要成分是氢、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用作燃料或供照明。
《漢語大詞典》:火天
夏天。五行火主夏,故称。 唐 陆羽 茶经·煮:“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於其间。”
《漢語大詞典》:五数(五數)
(1).五行阴阳变化之数。管子·幼官图:“治和气,用五数,饮於黄后之井。”汉书·律历志上:“五数备矣。”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备於此矣。”宋史·方技传下·孙守荣:“﹝ 守荣 ﹞遇异人教以风角、鸟占之术,其法以音律推五数,播五行,测度万物始终盛衰之理。”
(2).五位数。隋书·律历志上:“五数者,一、十、百、千、万也。”
《國語辭典》:土黄(土黃)  拼音:tǔ huáng
1.借指土。古以五行配五色,土色黄,故称为「土黄」。汉。徐岳《数术记遗。五行算以生兼生生变无穷》:「五行之法,水元生数一,火赤生数二,木青生数三,金白生数四,土黄生数五。」
2.像黄土一样的颜色。
《漢語大詞典》:木行
谓五行说中的木德。 隋 李德林 《为周禅隋诏》:“木行已谢,火运既兴, 河 洛 出革命之符,星辰表代终之象。”
(1).草木类。犹言植物。 宋 陈普 《莲花赋》:“夫天地之生物,各品类以赋形,惟木行之为盛,分四序而敷荣。”
(2).旧时经营木材的商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还有这里 虹口 鸿泰木行一个出店,也是个花翎、参将衔的都司。”
《漢語大詞典》:五正
(1).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騶虞》,九节五正。” 郑玄 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 汉 张衡 《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大射登歌》:“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
(2).五行官长。左传·隐公六年:“ 翼 九宗五正 顷父 之子 嘉父 逆 晋侯 于 随 。” 杜预 注:“五正,五官之长。” 孔颖达 疏:“言五官之长者,谓於 殷 时为五行官长。”《孔子家语·五帝》:“ 康子 曰:‘吾闻 勾芒 为木正, 祝融 为火正, 蓐收 为金正, 玄冥 为水正, 后土 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孔子 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3).即五政。谓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鹖冠子·度万:“天地阴阳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庞子 曰:‘敢问五正。’ 鶡冠子 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4).泛指各项政治措施。管子·禁藏:“发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时功,施生谷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正,政通。”
《漢語大詞典》:五政
(1).五辰,五星。鹖冠子·夜行:“阴阳,气也;五行,业也;五政,道也。” 陆佃 注:“五辰也。在天成象,故曰道。”
(2).五行之政。古代以五行分主四时,即指四时之政。大戴礼记·盛德:“均五政,齐五法。” 王聘珍 解诂:“五政者,明堂月令所施於四时者也。”《孝经纬钩命决》:“春政不失,五穀蘖;初夏政不失,甘雨时;季夏政不失,地无菑;秋政不失,人民昌;冬政不失,少疾病。五政不失,百穀稚熟,日月光明。”
(3).五项政治措施。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
(4).谓五常之政。 汉 扬雄 《法言·问道》:“五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 李轨 注:“五政,五常之政也。”参见“ 五常 ”。
《國語辭典》:五常  拼音:wǔ cháng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书经。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颖达。正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3.仁、义、礼、智、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关系。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也作「五伦」。
5.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漢語大詞典》:养金(養金)
养治肺病。中医五行学说以肺归属于金,故称。 宋 赵师秀 《京华病后》诗:“早知諫猎非时节,只在山中自养金。”
《漢語大詞典》:西金
指西方。古以五行配属中央与四方,西方属金,故称。 唐 黄滔 《知白守黑赋》:“岂非白也吐耀含辉,禀西金而成姿。”
《漢語大詞典》:青炜(青煒)
古代五行说指东方青色的光华。引申为春天。汉书·王莽传中:“青煒登平,考景以晷。”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言青阳之气始升而上,以成万物也。”参见“ 赤煒 ”。
《漢語大詞典》:赤炜(赤煒)
(1).古代五行说指南方赤色盛阳之气的光华。《汉书·王莽传中》:“南岳太傅典致时奥,赤煒颂平,考声以律。”
(2).赤色与火、夏天相配,因亦引申指夏天。 宋 林景熙 《会严陵邵德芳同舍邀宿玄同斋道旧有作》诗:“市槐梦忽醒,乔柯落风雨。何人斧为薪,遗根尚依土。缅怀赤煒初,鬱若翠蛟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乙卯春, 柴 读书 孤山 ,余寄札云:‘秋将至矣,颇欲掩帷……’ 柴 答云:‘赤煒未来,青春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