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4,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民蠹
乱民
贡物
笠蓑
居胥
配率
畜产
国花
氓隶
全民
司地
暴政
宁民
蝥贼
牖民
《國語辭典》:民蠹  拼音:mín dù
蠹,食禾稻的害虫。「民蠹」即民贼,指剥削人民的贪官污吏。《南齐书。卷六。明帝本纪》:「顷守职之吏,多违旧典,存私害公,实兴民蠹。」《宋书。卷七二。文九王列传。始安王休仁》:「及拜徐州,未及之任,便徵动万端,暴浊愈甚,既每为民蠹,不可复全。」
《國語辭典》:乱民(亂民)  拼音:luàn mín
1.治理人民。《书经。说命中》:「不惟逸豫,惟以乱民。」
2.破坏社会、违法犯纪的人。《周礼。地官。大司徒》:「八曰乱民之刑。」《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而今是四海一家的时候,任你荆轲、聂政,也只好叫做乱民。」
3.侵扰人民。《韩非子。诡使》:「入则乱民,出则不便也。」
《漢語大詞典》:贡物(貢物)
封建时代官吏、人民或属国献给帝王的物品。 清 王士禄 《诏罢高丽贡鹰歌》:“ 西旅 之獒 越裳 雉,贡物各各因其方。”
《漢語大詞典》:笠蓑
斗笠与蓑衣。借指劳动人民。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乃粒:“紈絝之子,以赭衣视笠蓑。”
《漢語大詞典》:居胥
狼居胥山 的省称。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肯特山 。一说在今 内蒙古 克什克腾旗 西北至 阿巴嘎旗 一带。 西汉 元狩 四年 霍去病 出 代郡 塞击 匈奴 ,封 狼居胥山 。 元 阿鲁威 《蟾宫曲·山鬼》:“问 居胥 今有谁封,何日论文?”
《漢語大詞典》:配率
按比例向人民摊派税收。新五代史·杂传十八·卢质:“三司使 王玫 请率民财以佐用。乃使 质 与 玫 等共议配率,而贫富不均,怨讼并起,囚繫满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车驾总师临 江 ,乞速降黄榜,须行约束,每事务在简省,稍有配率,许人陈告。”
《國語辭典》:畜产(畜產)  拼音:chù chǎn
1.人所饲养的牛、马、鸡、犬等牲畜。《墨子。号令》:「小城不自守通者,尽葆其老弱、粟米、畜产。」《史记。卷一一○。匈奴传》:「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
2.骂人的话。指人品格低劣,如同畜生。《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客不堪之,骂曰:『畜产。』」
《國語辭典》:国花(國花)  拼音:guó huā
代表国家的花朵。可以显示国性,凸显民族精神,如我国的梅花、英国的蔷薇、法国的百合等。
《國語辭典》:氓隶(氓隸)  拼音:máng lì
百姓。也作「萌隶」。
《國語辭典》:全民  拼音:quán mín
全体人民。如:「维护社会安全,打击犯罪,须赖全民共同参与。」
《漢語大詞典》:司地
掌管有关土地人民的事务。国语·楚语下:“ 顓頊 受之,乃命南正 重 司天以属神,命火正 黎 司地以属民,使復旧常,无相侵瀆,是谓絶地天通。” 韦昭 注:“司,主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我大 周 之创业也,南正司天,北正司地。”
《國語辭典》:暴政  拼音:bào zhèng
专制暴虐的统治。如:「暴君必灭,暴政必亡。」《礼记。儒行》:「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漢語大詞典》:宁民(寧民)
安民,使人民安定。语出周礼·天官·小宰:“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寧万民,以怀宾客。”《淮南子·泰族训》:“故为治之本,务在寧民,寧民之本,在於足用。”宋书·武帝纪中:“民怀思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寧民绥治,犹有未遑。”
《國語辭典》:蝥贼(蝥賊)  拼音:máo zé
专吃禾稼的害虫。比喻败类、祸害的意思。《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也作「蟊贼」。
《國語辭典》:牖民  拼音:yǒu mín
开通民智。《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