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61  362  363  364  365  367  368  369  37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相识
老成
高人
长城
麒麟
飞鸟
孤云
不平
真人
壮士
泰山
怀人
名士
豪杰
无能
《國語辭典》:相识(相識)  拼音:xiāng shì
1.彼此认识。唐。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三国演义》第二六回:「且说关公正寻思间,忽报有人相访。及请入,却不相识。」
2.相识之人。《西游记》第一二回:「正是有缘得遇旧相识,般若还归本道场。」
《國語辭典》:老成  拼音:lǎo chéng
1.因经历多,而显得老练稳重。如:「他踏入社会多年,为人处事显得很老成。」
2.阅历多而练达世事的人。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明日起,驾一辆细车儿,著梅香相伴,叫两个老成伴当,伏侍你去。」
3.年高德劭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到了六七岁,又要送他上学,延一个老成名师,择日叫他拜了先生。」
4.比喻文章稳练,功夫深到。唐。杜甫 戏为六绝句六首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
《國語辭典》:老成人  拼音:lǎo chéng rén
1.德高望重的长者。语出《诗经。大雅。荡》:「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元史。卷一二六。列传。安童列传》:「内外官须用老成人,宜令儒臣姚枢等入省议事。」晋。袁宏《后汉纪》卷三○:「公年过七十,行不踰矩,可谓老成人矣。」
2.年老敦厚者。《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日和杨林却入蓟州城里来寻他。两个寻问老成人时,都道不认得。」《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起初止是一两个人,后来簸箕般围将转来。你诘我问,你喧我嚷。真珠姬慌慌张张,没口得分诉,一发说不出一句明白话来。内中有老成人摇手,叫四旁人莫嚷。」
3.练达稳重的人。《元史。卷一四○。列传。太平列传》:「太平资性开朗正大,虽在弱龄,俨然如老成人。」《辽史。卷八○。列传。萧朴》:「朴幼如老成人。及长,博学多智。」
4.故旧之臣。《明史。卷二二四。列传。陆光祖》:「十一年冬,荐起南京兵部右侍郎。甫旬日,召为吏部。悉引居正所摈老成人,布九列。」
《國語辭典》:高人  拼音:gāo rén
1.品德高尚的人。多指隐士。《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高人何点,蹑屩于钟阿。」唐。骆宾王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诗:「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2.有卓越学识技能的人。宋。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诗:「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正为走出去做不出甚么事业,徒惹高人一笑。」
《國語辭典》:长城(長城)  拼音:cháng chéng
1.万里长城的简称。参见「万里长城」条。
2.比喻国家的栋梁。如:「每一个为国效力的人,皆是国家的长城。」也称为「万里长城」。
3.比喻势力、地位等。如:「自毁长城」。
《國語辭典》:麒麟  拼音:qí lín
传说中罕见的神兽。形似鹿,但体积较大;牛尾、牛蹄,头上有独角,背上有五彩毛纹,腹部有黄色毛。性情温和,不伤人畜,不践踏花草,故称为「仁兽」。相传世有圣人时此兽才会出现。《三国演义》第八○回:「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幼学琼林。卷四。鸟兽类》:「麒麟驺虞,皆好仁之兽;螟螣蟊贼,皆害苗之虫。」也作「骐驎」。
《國語辭典》:麒麟阁(麒麟閣)  拼音:qí lín gé
汉初萧何所造的楼阁,或谓汉武帝获麒麟时所建。后宣帝图绘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之像于阁上。故后泛指画有功臣图像的楼阁。唐。杜甫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也称为「麟台」、「麟阁」。
《漢語大詞典》:麒麟殿
汉 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亦省称“ 麒麟 ”。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國語辭典》:飞鸟(飛鳥)  拼音:fēi niǎo
飞禽。《庄子。天下》:「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三国演义》第七六回:「回冢寨鹿角十重,虽飞鸟亦不能入,何虑贼兵。」也作「蜚鸟」。
《國語辭典》:孤云(孤雲)  拼音:gū yún
比喻贫士。晋。陶渊明〈咏贫士〉诗七首之一:「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國語辭典》:不平  拼音:bù píng
1.凹凸、不平坦。《文选。张衡。思玄赋》:「天盖高而为泽兮,谁云路之不平。」
2.不公平。《汉书。卷三一。陈胜项籍传》:「项王为天下宰,不平。」
3.心中不满意。含有气愤的意味。《楚辞。宋玉。九辩》:「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众将闻言,俱怀不平。」
4.身体不适。唐。徐坚《初学记。卷一七。孝弟四。事对》:「郁察母颜色不平,辄复不食。」
《國語辭典》:真人  拼音:zhēn rén
1.道家称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称道士。《庄子。天下》:「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金瓶梅》第一二回:「有一孙真人,摆著筵席请人,却教座下老虎去请。」
2.奉天命降生人世的真命天子。唐。杜光庭《虬髯客传》:「尝识一人,愚谓之真人也;其馀,将帅而已。」《三国演义》第三一回:「后五十年,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
3.史前时代的人类,由体质特徵介于人形猿和现代人之间的猿人,进化至形态接近现代人的人类,称为「真人」。以在中国发现的「山顶洞人」和法国发现的「克人」最著名。
《國語辭典》:壮士(壯士)  拼音:zhuàng shì
豪壮而勇敢的人。《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截住去路。」
《國語辭典》:泰山  拼音:tài shān
1.山名。起于山东省胶州湾西南,横亘省境中部,尽于运河东岸。主峰在泰安县北,为五岳中的东岳。也称为「岱山」、「岱宗」、「岱岳」、「顶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别称。语出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上。泰山》:「玄宗见镒官位腾跳,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优人黄幡绰奏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因此以丈人为泰山。」
《漢語大詞典》:怀人(懷人)
(1).思念远行的人。《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慕士情未忘,怀人首徒搔。”
(2).指思念家乡的人。 明 杨慎 《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3).所怀念的人。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國語辭典》:名士  拼音:míng shì
1.有名的人士。《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袁绍》:「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杨观察是当今名士。」
2.指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礼记。月令》:「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无奈嘉兴的朋友都知道公孙是个做诗的名士。」
3.尚高论、倜傥而不务小节的人士,如魏晋时代尚清谈之士。
《國語辭典》:名士风流(名士風流)  拼音:míng shì fēng liú
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名士风度和习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然门庭萧寂,居然有名士风流,殷不及韩。」《文明小史》第三一回:「咱们名士风流,正该洒脱些才是。」
《國語辭典》:豪杰(豪傑)  拼音:háo jié
才智出众的人。《孟子。尽心上》:「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与公孙瓒,亦当今豪杰。」
《國語辭典》:无能(無能)  拼音:wú néng
没有才干能力。《三国演义》第九回:「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老先生大位,公子高才,我老拙无能,岂堪为一日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