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65  366  367  368  369  371  372  373  37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同调
无足
农夫
蝼蚁
砥柱
多才
奸邪
外物
肺腑
后进
视听
令德
衰老
清华
无罪
《國語辭典》:同调(同調)  拼音:tóng diào
1.音调相同。如:「最近流行老歌新唱,虽然同调但节奏大异。」
2.思想或志趣相合。《文选。谢灵运。七星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儒林外史》第一七回:「却是有几个同调的人,将来到省,可以同先生相会。」
3.同一声调。如同属第三声为同调。
《漢語大詞典》:无足(無足)
(1).指人或动物没有脚。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晋书·鲁褒传:“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无足妇人》:“时灯火尚存,自隙窥覘,乃无足妇人,负两肉翼。”
(2).指物体没有下部腿状的支撑物。《诗·召南·采苹》“维錡及釜” 毛 传:“有足曰錡,无足曰釜。” 唐 刘师服 侯喜 《石鼎联句》:“或讶短尾銚,又似无足鐺。”
(3).不值得。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目验尚且如此胡涂,则 S城 人之将眼睛理想化为小鲫鱼,实也‘无足深怪’了。”参见“ 无足道 ”。
(4).不知足,不满足。东观汉记·杜林传:“玉食狃猱之意,徼幸之望,曼延无足。”晋书·宣帝纪:“人苦无足,既得 陇 右,復欲得 蜀 !”
(5).不够,配不上。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聂从政》:“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
《漢語大詞典》:无足道(無足道)
不值得说;不值一提。《穀梁传·隐公二年》:“吾 伯姬 归于 纪 ,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无足道焉尔。”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弟异端者流,本无足道者也。”
《國語辭典》:农夫(農夫)  拼音:nóng fū
以耕种农作物为业的人。《诗经。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儒林外史》第一回:「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也称为「农人」。
《國語辭典》:蝼蚁(螻蟻)  拼音:lóu yǐ
蝼蛄及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卑微,无足轻重的人、事、物。《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小臣蝼蚁,不胜区区。」唐。杜甫〈古柏行〉:「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曾经宿鸾凤。」也作「蝼蚁」。
《國語辭典》:砥柱  拼音:dǐ zhù
1.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
2.比喻能坚守原则、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如:「知识分子是国家的砥柱,社会的中坚。」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五出:「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國語辭典》:多才  拼音:duō cái
1.本指富有才能。唐。韩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涂中见寄〉诗:「多才自劳苦,无用祇因循。」唐。白居易 醉别程秀才诗:「五度龙门点额回,却缘多艺复多才。」后用以称才能出众者。元。张可久〈水仙子。翰林风月〉曲:「翰林风月进多才,满袖春风下玉阶。」
2.意中人,女子对爱慕者的称呼。《董西厢》卷七:「忆多才,自别来约一载,何日里却得同谐!」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一见了多才,口儿里念,心儿里爱。」
《漢語大詞典》:奸邪(姦衺)
见“ 姦邪 ”。
分類:奸邪
《漢語大詞典》: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庄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龙逄 诛, 比干 戮, 箕子 狂, 恶来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沈约 《述僧中食论》:“心神所以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 唐 高适 《同群公宿开善寺赠陈十六所居》诗:“谈空忘外物,持诫破诸邪。” 宋 曾巩 《救灾议》:“先王之於救灾,髮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赠林公辅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为外物所移夺者,自轻者也。”
(2).谓超脱于物欲之外。庄子·大宗师:“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弃志,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 ,外物慕 张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讯访东宫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坏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于前,且补接既多,不可见移,亦恐外物或为异论,不审可有垂许送东府斋理不?”梁书·陶弘景传:“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为务。” 唐 元稹 《赠乐天》诗:“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 宋 陆游 《感怀》诗:“一窗修灯下,超然傲 羲 轩 。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
《國語辭典》:肺腑  拼音:fèi fǔ
1.五脏六腑。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诗:「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2.比喻内心深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小姐既有见怜之心,小生有一简,敢烦小娘子达知肺腑咱。」
3.比喻心腹。《三国志。卷九。魏书。诸夏侯曹传》:「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也作「肺府」、「肺附」。
《國語辭典》:后进(後進)  拼音:hòu jìn
1.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论语。先进》:「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宋书。卷四六。张邵传》:「畅少与从兄敷、演、敬齐名,为后进之秀。」也称为「后辈」。
2.多排房舍中后面的一排。如:「队长帮我们安排的房间在后进。」
《國語辭典》:视听(視聽)  拼音:shì tīng
1.见闻。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然文辞之有谐讔,譬九流之有小说,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2.耳目。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國語辭典》:令德  拼音:lìng dé
1.美德。《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汉。李陵 答苏武书:「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
2.贤者。指有高尚道德的人。《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汉。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太子官属,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
《國語辭典》:衰老  拼音:shuāi lǎo
年老、精力变微。《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脩业而息之,遂至巨万。」《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
《國語辭典》:清华(清華)  拼音:qīng huá
1.形容辞藻清丽不俗。《晋书。卷三十一。后妃传上。武悼杨皇后传》:「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见世人,至无才思,自谓清华,流布丑拙,亦以众矣。」
2.形容景物秀丽。晋。谢琨〈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花月痕》第十五回:「只见碧天如洗,半轮明月,分外清华。」
3.形容人清秀俊美。唐。曹唐 萧史携弄玉上升诗:「红粉美人愁未散,清华公子笑相邀。」《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大家围著一看,只见状元清华丰采;榜眼凝重安详。」
《國語辭典》:无罪(無罪)  拼音:wú zuì
1.没有过错。《诗经。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无罪。」《三国演义》第六九回:「众官自恩救火者必无罪,于是多奔红旗之下。」
2.罪状不成立。如:「经过法律的审判,她终于被判无罪。」《老残游记》第一八回:「月饼中既无毒药,则魏家父女即为无罪之人,可以令其具结了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