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80  381  382  383  384  386  387  388  38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晚生
百越
地行仙
妄庸
畸人
时才
乡老
异才
望实
寡昧
一坐
豪侠
流徙
双璧
斗极
《國語辭典》:晚生  拼音:wǎn shēng
后进对于前辈的谦称。《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萧云仙道:『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拨云见日,感谢不尽。』」《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宋卿道:『这些器具名目,晚生虽开得出,只是办得齐全办不齐全,却拿不定。』」
《國語辭典》:百越  拼音:bǎi yuè
1.古代散居南方各地越族的总称。如汉时有闽越、瓯越、南越、骆越等。其文化特徵为断发、纹身、契臂、巢居、使舟及铸铜鼓等。也作「百粤」。
2.古代南方各地的总称,包括现在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越南地区,为越族所居,故称为「百越」。也作「百粤」。
《漢語大詞典》:地行仙
(1).原为佛典中所记的一种长寿的神仙。《楞严经》卷八:“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 ,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阿难 ,是等皆於人中鍊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絶於人境。”后因以喻高寿或隐逸闲适的人。 宋 苏轼 《乐全先生生日以铁拄杖为寿》诗之一:“先生真是地行仙,住世因循五百年。”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寿南涧》词:“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明 唐寅 《题自画守耕图》诗:“昨日三山降除日, 长沮 同拜地行仙。”
(2).比喻远行的人。 宋 文天祥 《怀则堂实堂》诗:“中夜想应发深省,故人南北地行仙。”
《漢語大詞典》:妄庸
(1).平庸凡劣。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人谓 魏勃 勇,妄庸人耳,何能为乎!” 司马贞 索隐:“妄庸,谓凡妄庸劣之人也。”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 稹 获陪侍道途,不以妄庸,语及章句。” 宋 朱熹 《辞免召命状》:“自揣妄庸,莫胜负荷,俯仰跼蹐,慙惧已深。”
(2).指凡庸妄为的人。 宋 苏轼 《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下不能以刑齐物,消姦宄於未萌,致使妄庸,敢图僭逆。”
《國語辭典》:畸人  拼音:jī rén
奇异而不合时俗的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红楼梦》第六三回:「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
《漢語大詞典》:时才(時才)
(1).治世的才干。 宋 欧阳修 《荐王安石吕公著札子》:“ 安石 久更吏事,兼有时才。” 宋 王安石 《冲卿席上》诗:“嗟予乏时才,始愿乃丘壑。”
(2).指当时有才干的人。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國語辭典》:乡老(鄉老)  拼音:xiāng lǎo
1.职官名:(1)周朝设置,由三公兼任。(2)汉制每乡置三老一人,负责教化乡人。也称为「乡耆」。
2.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红楼梦》第六○回:「这是他们哄你这乡老呢!这不是硝,这是茉莉粉。」
3.称乡中长老。如:「乡老的经验丰富,咱们还是听他的吧!」
《國語辭典》:异才(異才)  拼音:yì cái
杰出的才能。《后汉书。卷七○。孔融传》:「融幼有异才。」《三国演义》第四○回:「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
《漢語大詞典》:望实(望實)
(1).名声和实际;威望和实力。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时 亮 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南朝 梁 江淹 《王仆射加兵诏》:“宜增威饰,以崇望实。” 宋 苏轼 《平王论》:“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於蛮 越 ,望实皆丧矣。” 梁启超 《尧舜为中国中央君权滥觞考》:“大抵於同宗族之中,择其最贤明有望实者而立之。”
(2).指名实相副的人。 晋 裴启 语林:“ 苏峻 新平, 温 庾 诸公以朝庭初復,京兆宜得望实,唯 孔君平 可以处之。”晋书·桓彝传:“ 丹杨 尹 温嶠 上言:‘ 宜城 阻带山川,频经变乱,宜得望实居之,窃谓 桓彝 可充其选。’”
《漢語大詞典》:寡昧
(1).谓知识浅陋,不明事理。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臣既寡昧,识无光远,景命虽降,不敢仰承,乞收成旨,以允愚衷。”《宣和遗事》后集:“盖以寡昧之资,藉盈成之业,言路壅蔽,导諛日闻,恩倖持权,贪饕得志。” 章炳麟 编《天讨·军政府〈讨满洲檄〉》:“其有壮士,寡昧不学,宜以此善道之,使知宗教殊途,初无邪正,黄白异种,互为商旅,苟无大害于我军事者,一切当兼包并容。”
(2).指寡昧的人。 宋 陈师道 《拟御试武举策》:“不自圣贤询於寡昧,延见田里之士,究观文武之宜。” 明 高启 《卧东馆简诸友生》诗:“良儔秉高谊,寡昧岂见忘!”
《漢語大詞典》:一坐
(1).犹今一跪。古人“坐”如今跪,惟不直伸。礼记·王制:“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孔颖达 疏:“其受君命之时,理须再拜,不堪为劳,一坐於地,而首再至於地。”
(2).指全部在座的人。史记·孝武本纪:“ 少君 资好方,善为巧发奇中。尝从 武安侯 饮,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 少君 乃言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新唐书·杨师道传:“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宿构者,试为朕为之。’ 师道 再拜,少选輒成,无所窜定,一坐嗟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寇莱公 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月为天上月’,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 适来白事,因请其对。 大年 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3).一个座位。晋书·礼志上:“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宋史·礼志二:“帝坐止三,紫微、太微者已列第二等,唯天市一坐在第三等。”
《國語辭典》:豪侠(豪俠)  拼音:háo xiá
1.豪放勇敢而有义气。《汉书。卷七六。赵广汉传》:「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
2.有胆识才能而行侠仗义的人。《宋史。卷二七三。杨美传》:「美状貌雄伟,武力绝人,以豪侠自任。」
《國語辭典》:流徙  拼音:liú xǐ
1.流离迁徙,生活不安定。《管子。侈靡》:「广其德以轻上位,不能使之而流徙。」《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张汤》:「山东水旱,贫民流徙。」
2.流放、放逐。《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流徙者使还故郡,没入者免为庶民。」《清史稿。卷二六三。列传。朱之弼》:「世祖恶贪吏,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皆流徙。」
《漢語大詞典》:双璧(雙璧)
(1).两块璧玉。 晋 傅玄 《乘舆马赋》:“高颠悬日,双璧象月。” 唐 骆宾王 《海曲书情》诗:“江涛让双璧, 渭水 掷三钱。”
(2).喻指一对完美的人或物。北史·陆凯传:“子 暐 与弟 恭之 并有时誉, 洛阳 令 贾楨 见其兄弟,嘆曰:‘僕以年老,更覩双璧。’”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陈银儿》:“ 陈银儿 ……素服淡妆,亭亭玉立,与 緑筠 夹河而居,年并十九,固一时双璧也。”《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这件东西倒难得,和中丞旧藏的《张黑女誌》可称双璧了。”
《國語辭典》:斗极(斗極)  拼音:dǒu jí
1.北斗七星的别称。参见「北斗七星」条。
2.代称有道者。如:「瞻仰斗极,殊切依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