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祖意
神笔
传国
介弟
子钱
长君
道业
开豁
代庖
军师
自他
废人
尤人
赓和
哀感
《漢語大詞典》:祖意
(1).祖师的心意。 唐 李山甫 《赋得寒月寄齐己》:“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复次韵述怀》:“神仙懒学古, 浮丘 祖意慵。”
(2).指仿效他人诗文的含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六《〈沈园〉诗祖意》,谓 宋 陆游 《沈园》诗仿 唐 妓 徐月英 《送人》诗意。《光明日报》1982.7.11:“笔者以为‘何瓦琴句’的上联,祖意于 三国 虞翻 的一段话。”
《國語辭典》:神笔(神筆)  拼音:shén bǐ
神仙所作的文章。比喻文笔神奇巧妙。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时人以为神笔。」
《漢語大詞典》:传国(傳國)
古谓帝王传位给子孙或让位给他人。韩非子·说疑:“若夫转法易位,全众传国,最其病也。”吕氏春秋·不屈:“ 魏惠王 谓 惠子 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 惠子 辞。”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传国子孙,名显后世。”汉书·吴芮传:“至 孝惠 、 高后 时,封 芮 庶子二人为列侯,传国数世絶。”
《國語辭典》:介弟  拼音:jiè dì
称谓。尊称他人的弟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
《國語辭典》:子钱(子錢)  拼音:zǐ qián
利息。《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吴楚七国兵起时,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贷子钱。」
《國語辭典》:长君(長君)  拼音:zhǎng jūn
1.尊称他人的长兄。《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李陵谓武曰:『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2.年长的君主。《左传。哀公六年》:「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
《國語辭典》:道业(道業)  拼音:dào yè
职业、工作。《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八出》:「贩私盐,卖私茶,是我时常道业。」《警世通言。卷二○。计押番金鳗产祸》:「我下番无事,若不做些营生,恐坐吃山空,须得些个道业来相助方好。」
《國語辭典》:开豁(開豁)  拼音:kāi huò
1.开通明朗。宋。范成大 早发周平驿过清烈祠下诗:「登岭既开豁,入林更清凉。」
2.领悟通晓。宋。韩维〈次韵和平甫同介甫当世过饮见招〉诗:「疑怀滞义一开豁,有如暗室来明釭。」
3.心胸开朗豪爽。《晋书。卷八一回。刘遐传》:「性果毅,便弓马,开豁勇壮。」《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
4.宽恕他人的错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府判若赐周全开豁,非唯小娟感激,盼奴泉下也得蒙恩了。」《荡寇志》第一九回:「姊姊真自高见,小弟却再想不到,如今他已不敢强了,姊姊开豁了他罢。」
《國語辭典》:代庖  拼音:dài páo
替人做事。《淮南子。主术》:「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是犹代庖宰剥牲,而为大匠斲也。」也作「庖代」。
《國語辭典》:越俎代庖  拼音:yuè zǔ dài páo
俎,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礼器。越俎代庖指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代替厨师下厨。语本《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后用以比喻踰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宋。陈亮〈与吕伯恭正字书〉四则之三:「大著何不警其越俎代庖之罪,而乃疑其心恻井渫不食乎?」
《國語辭典》:军师(軍師)  拼音:jūn shī
1.职官名。在军中担任策划参谋等工作。《后汉书。卷一七。岑彭传》:「彭因言韩歆南阳大人,可以为用,乃贳歆,以邓禹为军师。」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2.替人出主意,想办法的人。如:「你权且充当一次军师,替我出个主意。」
《漢語大詞典》:自他
亦作“ 自它 ”。
(1).自视为外人;疏远。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 东平王 出繦褓之中而託於南面之位,加以年齿方刚,涉学日寡,驁忽臣下,不自它於太后,以是之间,能无失礼义者,其唯圣人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僕不自他於君,实欲拔出恶浊,不料迷晦已深,梦梦不可提悟。”
(2).自己与他人。 宋 张商英 《护法论》:“佛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自他无间,寃亲等观。”
《國語辭典》:废人(廢人)  拼音:fèi rén
1.残废的人。《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贵家子弟,原来同废人一样,四万万人中又去了一小分了。」
2.无用或没作为的人。《三国演义》第六二回:「贫道乃山野废人,岂知休咎。」
《国语辞典》:尤人  拼音:yóu rén
埋怨他人。如:「怨天尤人」。《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分类:埋怨他人
《漢語大詞典》:赓和(賡和)
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新唐书·刘太真传:“ 德宗 以天下平, 贞元 四年九月,詔羣臣宴 曲江 ,自为诗,敕宰相择文人賡和。”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 云英 ,你是裙釵女流之辈,何故賡和他人词章?岂不出丑。”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僧妓相讥》:“ 苏东坡 与僧 佛印 、妓 琴操 ,每相往来,饮酒賡和。”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诗载 松寿堂 《大梁集》中,賡和者廿餘人。”
《漢語大詞典》:哀感
(1).谓悲伤感动他人。 晋 张华 《元皇后哀策文》:“孰云不怀,哀感万夫。”南史·刘杳传:“﹝ 刘杳 ﹞十三丁父忧,每哭,哀感行路。”
(2).悲伤的感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丧家朔望,哀感弥深。” 唐 韩愈 《宪宗崩慰诸道疏》:“伏惟攀慕永痛,哀感难胜。” 叶圣陶 《线下集·潘先生在难中》:“生离死别的哀感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