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沮桀溺
晁董
武仲天下让
仲举思
陈仲举
城社有狐
仲尼在川上
仲宣云乐
存老马
中郎许仲宣
仲宣楼(又作:仲宣哀 ...)
仲华
仲华笑
吊仲翔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司空图 淅上(作江淅上是今郧阳府地在秦楚之交故有秦云楚两之句)
苦作南行约,劳生始问津。 周贺 赠皎然上人(一本无皎字)
有待时未知,非关慕沮溺。 张碧 山居雨霁即事
试把十年辛苦志,问津求拜碧油幢。 方干 上越州杨严中丞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李咸用 春日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李德裕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李白 赠何七判官昌浩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 李绅 忆登栖(一作西)霞寺峰(效梁简文。一本下有怀望二字)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不能师孔墨,何事问长沮。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
谁借楚山住,年年事耦耕。 皎然 兵后与故人别予西上至今在扬楚因有是寄
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 耿湋 东郊别业
沮溺时返顾,牛羊自相引。 钱起 自终南山晚归
谁知问津客,空作扬雄嘲。 长孙佐辅 山行书事
岂念嘉遁时,依依偶沮溺。 陶翰 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
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 韦应物 秋郊作
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 韦应物 答库部韩郎中
君当先行我待满,沮溺可继穷年推。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
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问津见鲁俗,怀古伤家丘。 高适 鲁西至东平
桂攀明月曾观国,蓬转西风却问津。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
是岁,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餗、库部郎中庞严为考策官,三人者,时之文士也,睹蕡条对,叹服嗟悒,以为汉之晁、董,无以过之。言论激切,士林感动。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箕山操,许由作也。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以手掬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一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所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为九洲伍长乎。」于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于是许由名布四海。尧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云云,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许由,字武仲,尧舜皆师之,与齧缺论尧而去,隐乎沛泽之中,尧舜乃致天下而让焉。曰:「十日并出,而爝火不息,其光也不亦难乎。夫子为天子,则天下治,我由尸之,吾自视缺然。」许由曰:「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吾将为宾乎。」乃去。宿于逆旅之家,旦而遗其皮冠,巢父闻由为尧所让,以为污,乃临池水而洗其耳。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由乃退而遁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没,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馀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
洗耳:指隐士清高脱俗。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之二“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三十一
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颍。 元稹 表夏十首之二
闻道鹤书徵,临流还洗耳。 孟浩然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蹠。 李白 古风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李白 山人劝酒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李白 田园言怀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巢许在高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之二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 杜甫 贻阮隐居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 汪遵 箕山
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 白居易 和我年三首之三
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印事咏怀题于石上
持此一日高,未肯谢箕颍。 皎然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人
幽人蹈箕颍,方士访蓬瀛。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
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韩愈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 韩愈 赠侯喜
相关人物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太尉李固表荐,徵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璆字孟玉,临济人,有美名。民有赵宣葬亲而不闭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馀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郡内以荐蕃,蕃与相见,问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故也。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遂致其罪。
徐孺榻:指礼贤重才,或指礼遇宾客。唐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坐登徐孺榻,濒接李膺杯。”
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刘禹锡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刘长卿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陈蕃悬榻待,谢客枉帆过。 刘长卿 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
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
酒倦临流醉,人逢置榻迎。 司空曙 送张弋
知从江仆射,登榻更何人。 司空曙 送柳震归蜀
陈公有贤榻,君去岂空还。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孟浩然 荆门上张丞相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 孟浩然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宋之问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
解榻皆五侯,结交尽群英。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颁条忝贵郡,悬榻久相望。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 崔融 哭蒋詹事俨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
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 张九龄 钱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
才子登科去,诸侯扫榻迎。 张乔 送友人归袁州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 戴叔伦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李德裕 恩山居一十首忆葛胜木禅床
深谢陈蕃怜寂寞,远飞芳字警沉迷。 李涉 和尚书舅见寄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李白 奉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李白 寄崔侍御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李群玉 将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杜甫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杜甫 赠李十二丈别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国千钟逼老莱。 杜荀鹤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庾亮楼何阨,陈蕃榻更崇。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自当徐孺榻,不是谢公亭。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使君延上榻,时辈仰前程。 罗隐 南康道中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罗隐 安陆赠徐砺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罗隐 重送朗州张员外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羊士谔 早春对雨
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 钱起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韦应物 送豆卢策秀才
置榻宿清夜,加笾宴良辰。 韦应物 送陆侍御还越
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 韦应物 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
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缣游。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相关人物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官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埶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徵为尚仆射,转太中大夫。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臣不如太常胡广。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刑徒李膺。」帝不许。……初,桓帝欲立所幸田贵人为皇后。蕃以田氏卑微,窦族良家,争之甚固。帝不得已,乃立窦后。及后临朝,故委用于蕃。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徵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
故桓公问管仲:「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陀,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閒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西沉浮世日,东注逝川波。 于武陵 感情
昔为昼锦游,今成逝川路。 储光羲 陆著作挽歌
行经阙里自堪伤,曾叹东流逝水长。 刘沧 经曲阜城
延年之道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 吴筠 寄白龙洞刘道人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吴融 子规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孙逖 丹阳行
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崔曙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仲尼在川上,子牟存阙下。 张九龄 忝官二十年
逝川惜东驶,驰景怜西颓。 徐浩 宝林寺作
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李白 古风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 李百药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
东山妓逐飞花散,北海尊随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逝川前后水,浮世短长生。 李群玉 长沙开元寺昔与故长林侍御题松竹联句
叹逝颓波速,缄词丽曲春。 武元衡 和杨三舍人杨君见征鄙词因以继和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王勃 秋江送别二首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王维 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苍然古溪上,川逝共凄其。 皎然 同李洗马入馀不溪经辛将军故城
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 皎然 哭觉上人
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 皎然 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苏颋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盛德方清贵,旋闻逐逝波。 贯休 追忆冯少常
谁堪逝川上,日暮不归魂。 骆宾王 晚度黄河
小谏才埋玉,星郎亦逝川。 齐己 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
相关人物
从军有苦乐,但闻所从谁?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西收边地贼,忽若俯拾遗。陈赏越丘山,酒肉踰川坻。军人多饫饶,人马皆溢肥。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尽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孰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唐·李善注引《魏志》曰:「建安二十年三月,公西征张鲁,鲁及五子降。十二月,至自南郑。是行也,侍中王粲作五言诗以美其事。」
从军乐:咏从军。唐刘长卿《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
悟主一言那可学,从军五首竟徒为。 窦牟 秋夕閒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坦
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 刘长卿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仍呈王员外
从军固有荆州乐,怀古能无岘首情。 吴融 登汉州城楼
汉兵将灭虏,王粲始从军。 孟浩然 送吴宣从事
王粲有所依,元瑜初应命。 孟郊 送韩愈从军
手执王粲笔,闲吟向旌旗。 曹邺 将赴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去去从军乐,雕飞代马豪。 杜牧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王粲暂停笔,吕虔初佩刀。 杜牧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飞控著鞭能顾我,当时王粲亦从军。 裴度 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
从军谁谓仲宣乐,入室方知颜子贫。 钱起 过张成侍御宅
自有从军乐,何须怨解携。 韩翃 送戴迪赴凤翔幕府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焉。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马:喻指阅历经验丰富者。唐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风沙移道路,仆马识山川。 姚合 送李琮归灵州觐省
征鸿辞塞雪,战马识边秋。 李频 送友人往振武
蜀马知归路,巴山似旧游。 李频 送友人游蜀
家僮谙禁掖,厩马识金铃。 杜牧 分司东都寓都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 江汉
老马夜知道,苍鹰饥著人。 杜甫 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之一(李嗣业以镇西北庭兵同郭子仪讨安庆绪。安西即镇西旧名也。)
负剑渡颍水,归马自知津。 独孤及 壬辰岁过旧居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倒屣迎:指对贤才尊重,或指对宾客热情。唐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兴比乘舟访,恩怀倒屣亲。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
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吴融 偶题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今朝忽枉嵇生驾,倒屣开门遥解颜。 崔兴宗 酬王维卢象见过林亭
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 张南史 独孤常州北亭
章仇尚书倒屣迎,飞笺络绎奏明主。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倒屣喜旋归,画地求所历。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
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王维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王维 辋川别业
忽闻扣户醉吟声,不觉停杯倒屣迎。 白居易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中郎何为者,倒屣惊座宾。 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之五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钱起 赠李十六
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相关人物
参考典故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遭纷浊而迁逝兮,漫踰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脩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引唐·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又引唐·刘良注:「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冑,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引唐·李善注:「盛弘之《荆州记》曰:『当阳县城楼,王仲宣登之而作赋。』」又引唐·刘良注:「时董卓作乱,仲宣避难荆州,依刘表,遂登江陵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状。」
王粲登楼:指咏叹流落他乡而怀念故土,或指登楼。唐戴叔伦《赠司空拾遗》:“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不赊。”
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刘沧 汶阳客舍
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未赊。 大易 赠司空拾遗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
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未赊。 戴叔伦 赠司空拾遗
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 李渥 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李白 灞陵行送别
莫奏武溪笛,且登仲宣楼。 李群玉 将之京国赠薛员外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天寒出巫峡,醉别仲宣楼。 杜甫 夜雨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杜甫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贾生。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
苍茫步兵哭,展转仲宣哀。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此时同一醉,应在仲宣楼。 杜甫 舍弟观归蓝田迎新妇送示两篇
远愧尚方曾赐履,竟非吾土倦登楼。 杜甫 长沙送李十一
浙水风烟思吊古,楚乡人物赋登楼。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
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复。 独孤及 寒夜溪行舟中作
仲宣徒有叹,谢守几追游。 王严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
自古名高闲不得,肯容王粲赋登楼。 章孝标 蜀中上王尚书
无路重趋桓典马,有诗曾上仲宣楼。 罗隐 寄张侍郎
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子牟恋阙归阙,王粲下楼相别。 贯休 送崔使君
赋因王阁笔,思比谢游疏。 贾岛 登楼
耿耿云阳台,迢迢王粲楼。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光武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光武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数年归家。及汉兵起,更始立,豪桀多荐举禹,禹不肯从。及闻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邺。光武见之甚欢,谓曰:「我得专封拜,生远来,宁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閒语。禹进说曰:「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建武元年正月,禹自箕关将入河东,河东都尉守关不开,禹攻十日,破之,获辎重千馀乘。……是月,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节拜禹为大司徒。策曰:「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十三年,天下平定,诸功臣皆增户邑,定封禹为高密侯,食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
相关人物
融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直中书省,夜叹曰:「邓禹笑人。」行逢大开,喧湫不得进。又叹曰:「车前无八驺卒,何得称为丈夫!」
融字元长,少而神明警慧。……融躁于名利,自恃人地,三十内望为公辅。……及为中书郎,尝抚案叹曰:「为尔寂寂,邓禹笑人。」行遇朱雀桁开,路人填塞,乃搥车壁曰:「车中乃可无七尺,车前岂可乏八驺。」
《别传》曰:翻放弃南方,自恨疏斥。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以典籍自慰。
青蝇吊:用以悼亡。清王士禛《望剑州怀乔文衣》:“太息青蝇吊,交州几岁还?”
(1).蜂和虿。都是有毒刺的螫虫。《国语·晋语九》:“蜹蚁蜂蠆,皆能害人,况君相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侍御史谓之掐毒,言如蜂蠆去其芒刺也。” 清 唐甄 《潜书·全学》:“士或遇蠭蠆而色变,触棘刺而失声。”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三:“小小的讥刺可以惨于蜂虿,小小的慰借可以暖于春阳。”
(2).比喻恶人或敌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摧压鲸鯢,抵落蜂蠆。” 唐 杜甫 《遣愤》诗:“蜂蠆终怀毒,雷霆可振威。” 唐 元稹 《授李愿检校司空宣武军节度使制》:“一战而蜂蠆尽歼,不时而梟獍就戮。”
(3).比喻狠毒凶残。《文馆词林》卷六六二引《太宗文皇帝伐辽手诏》:“弑逆其主,酷害其臣,窃据边隅,肆其蜂蠆。”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我国家朝堂,汝安得恣蜂蠆而狼顾耶!” 明张景《飞丸记·故旧存身》:“梟獍狼豺,误触髭髯戟两腮,蜜口生茶蕒,笑脸藏蜂蠆。” 清 郑燮 《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始皇 虎狼其心,蠭蠆其性,烧经灭圣,欲剜天眼而浊人心,故身死宗亡国灭,而遗经復出。”
(4).指蜂尾的刺。亦比喻毒害或困难等不大。《好逑传》第一回:“ 铁公子 道:‘蜂蠆小难,若不能为兄排解,则是古有豪杰,今无英雄矣,岂不令 郭解 冷齿?’” 孙中山 《党员要注重宣传的奋斗》:“好像守门的蜂,尾上藏有蜂蠆,知道它的职务,是保护全羣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