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轨物范世(軌物範世)
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 魏 晋 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牀上施牀耳。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卢文弨 补注:“车有轨辙,器有模范,喻可为世人仪型也。”
《漢語大詞典》:笨作
谓作事刻板,不变通。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如今到外头去作官,自然非家居可比,也得学些圆通;但那圆通得来的地方好説,到了圆通不来,我还只得是笨作。”
《國語辭典》:背晦  拼音:bèi huì
糊涂、昏聩。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词未尽将他来骂,口未落便拳敦。常好背晦也萧丞相。」《红楼梦》第二○回:「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也作「背悔」。
《國語辭典》:拌蒜  拼音:bàn suàn
北平方言。形容脚步踉跄的样子。因为两脚常互相碰撞,容易跌倒,走起路来,颇为吃力。用来比喻做事不顺利,技术不熟练。如:「他一喝醉酒,走起路来,就如拌蒜一样跌跌撞撞的。」
《漢語大詞典》:大头小尾(大頭小尾)
犹虎头蛇尾。比喻作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这是 中国 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國語辭典》:打草惊蛇(打草驚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打草惊蛇比喻某甲受到惩戒,而使某乙知所警惕。后多比喻行事不密,使对方有所察觉,预先防备。《水浒传》第二九回:「空自打草惊蛇,倒乞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须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分類:作事惊动
《國語辭典》:擒贼擒王(擒賊擒王)  拼音:qín zéi qín wáng
打击敌人要先击败为首的人。语本唐。杜甫前出塞〉诗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比喻做事要能把握关键。《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所谓擒贼擒王,这就是办事的诀窍。」
《漢語大詞典》:射人先射马(射人先射馬)
喻作事要先抓住要害。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显圣》:“用箭须用长,挽弓须挽强;射人先射马,擒贼定擒王。” 吴晗 《灯下集·古代的战争》:“战将本人并未打败,只因马力乏了,或者马受伤了,进退不得,被敌方杀伤,吃了败仗。‘射人先射马’就是这个道理。”
《漢語大詞典》:手高眼低
(1).谓作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余尝谓 北宋 人手高眼低。其自为词诚夐手弗可及。其於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
(2).谓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却很低。喻贪得而不识货。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三:“不过劫收的人是手高眼低,有好些很可贵的东西,他们却没有要。”
《漢語大詞典》:事不师古(事不師古)
谓作事而不遵守古训。《书·说命下》:“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説攸闻。” 孔 传:“事不法古训,而以得长世,非説所闻。”隋书·百官志上:“ 秦始皇 废先王之典……事不师古,始罢封侯之制,立郡县之官。”
《國語辭典》:日中必彗  拼音:rì zhōng bì huì
彗,曝晒。日中必彗指要晒东西须趁正中午的时候。比喻作事要把握良机。《六韬。卷一。文韬。守士》:「日中必彗,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
《國語辭典》:见风使舵(見風使舵)  拼音:jiàn fēng shǐ duò
比喻随机应变,视情况而行动。如:「他生性机伶,遇事见风使舵,绝对不会吃亏的。」也作「见风使帆」。
《國語辭典》:没星秤(沒星秤)  拼音:méi xīng chèng
星,秤杆上记数的金属点。没星秤比喻心性无定,变化无常。《孤本元明杂剧。苏九淫奔。第三折》:「他每是没星秤,没梁斗,把情怀厮迤逗,将言词厮引诱。」
《國語辭典》:没分寸(沒分寸)  拼音:méi fēn cùn
言行超过适当限度。如:「你说话再没分寸,小心我打你!」
《國語辭典》:两头白面(兩頭白面)  拼音:liǎng tóu bái miàn
对两方都拨弄是非、花言巧语。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耍递舌的歹弟子孩儿。」《金瓶梅》第八六回:「金莲,你休呆里撒奸,两头白面,说长并道短!」也作「两头白面」。
《國語辭典》:两头白面(兩頭白麵)  拼音:liǎng tóu bái miàn
对双方都花言巧语、拨弄是非。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也作「两头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