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10,分9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不作
不作
作诗
作者
作者
作客
作客
化作
作赋
可作
著作
制作
作书
作雨
作主
《漢語大詞典》:不作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國語辭典》:不作  拼音:bù zuò
不进行。《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先使探马看时,回报曲义斩将搴旗,追赶败兵;因此不作准备。」
《国语辞典》:作诗(作诗)  拼音:zuò shī
赋诗、写诗。《三国演义》第四回:「董卓时常使人探听。是日获得此诗,来呈董卓。卓曰:『怨望作诗,杀之有名矣。』」《红楼梦》第三七回:「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
《漢語大詞典》:作者
指工匠、役夫。韩非子·解老:“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史记·平準书:“当是时, 汉 通 西南夷 道,作者数万人。”隋书·杨素传:“寻令 素 监 仁寿宫 , 素 遂夷山堙谷,督役严急,作者多死。”
《國語辭典》:作者  拼音:zuò zhě
创作诗歌、文章或其他艺术品的人。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
《國語辭典》:作客  拼音:zuò kè
1.旅居在外。唐。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做客人。《文明小史》第二七回:「济川谦道:『我们作客的人,衣帽不便,实不恭之至,表兄也好宽衣了。』」
3.作客商,指出外经商。《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话说徽州府有一商人,……专一走川陕作客贩货,大得利息。」
《漢語大詞典》:作客
佣工,受雇者。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客佣赁者。”《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三年》:“ 鲜卑 是汝作客,得汝一斛粟、一匹绢,为汝击贼,令汝安寧,汝何为疾之?”
分類:佣工受雇
《漢語大詞典》:化作
(1).化育生成。庄子·天道:“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变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厠。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諦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分类字锦》:作赋(作赋)
黄庭坚白山茶赋序姨母文成君作白山茶赋兴寄高远盖以自况类楚人之橘颂感之作后白山茶赋
分类:作赋
《國語辭典》:可作  拼音:kě zuò
再生、复生。《国语。晋语八》:「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文选。谢瞻。张子房诗》:「逝者如可作,揆子慕周行。」
分類:再生复生
《國語辭典》:著作  拼音:zhù zuò
1.撰述写作。《文选。班固。答宾戏》:「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馀事耳。」
2.作品。《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
《國語辭典》:制作  拼音:zhì zuò
制造、制定。《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汤武,却全然不曾制作礼乐。」
《國語辭典》:制作(製作)  拼音:zhì zuò
将原料或粗制品做成器物或精制品。也作「制造」。
《漢語大詞典》:作书(作書)
(1).谓作典册。国语·楚语上:“ 武丁 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
(2).指撰写献与天子的书或策。 唐 韩愈 《赠族侄》诗:“作书献云闕,辞家逐秋蓬。”
(3).创制文字。韩非子·五蠹:“古者 苍頡 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 苍頡 固以知之矣。”
(4).写信。《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枯鱼过河泣》:“作书与魴鱮,相教慎出入。”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 唐 李善 注:“太祖遣 徐劭 孙郁 至 吴 ,将军 石苞 令 孙楚 作书与 孙皓 。 劭 至 吴 ,不敢为通。”
(5).谓写作。三国志·吴志·鲁肃传:“ 曹公 闻 权 以土地业 备 ,方作书,落笔於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
(6).练字;写字。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余教童子作书,每日只学十字,点画体势,须使毫髮毕肖。”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日记:“作书忌俗字,人皆知之,不知亦忌古字。”
《分类字锦》:作雨
萧悫 飞龙引 欲因作雨去,还逐景云飞。
分类:
《國語辭典》:作主  拼音:zuò zhǔ
以某一个人的意思来判断事理或处理事情。如:「在封建社会里,子女的婚姻,一律由父母作主。」《红楼梦》第六四回:「况素日全亏贾珍周济,此时又是贾珍作主替聘,而且妆奁不用自己置买。」《野叟曝言》第三○回:「夜里没人肯进去伴材,大姨作主,叫了两个挑水的水夫,给他三百文钱,又打了三觔烧酒,吩咐他伴材,才妥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