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虎魄
亦作“ 虎珀 ”。 树脂入地多年,经过石化而成。质优者,用作珍贵装饰品;较差者,用作药物。亦有用作器物,如杯、瓶、枕之类。今写作“琥珀”。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罽宾国 ﹞出封牛、水牛、象、大狗、沐猴、孔爵、珠璣、珊瑚、虎魄、璧流离。” 晋 郭璞 《玄中记》:“枫脂沦入地中,千秋为虎珀。”宋书·武帝纪下:“ 寧州 尝献虎魄枕,光色甚丽。时将北征,以虎魄治金创,上大悦,命擣碎以付诸将。”参见“ 琥珀 ”。
《國語辭典》:琥珀  拼音:hǔ pò
1.古代松柏等树脂的化石。为淡黄色、褐色或赤褐色的半透明固体,光泽美丽,质脆,燃烧时有香气。可制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做饰物。也作「丹珀」、「丹魄」、「虎魄」。
2.书名。由英国女作家温索尔所作的历史小说,以十七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复辟前后英国人的各种生活层面。书中女主角名琥珀,意谓如宝石琥珀般闪烁著慑人的光泽,故书名《琥珀》。
《國語辭典》:火车(火車)  拼音:huǒ chē
1.一种古代攻战的器具。《南齐书。卷一。高帝本纪上》:「俄顷,贼马步奄至,又推火车数道攻战。相持移日,乃出轻兵攻贼西。」
2.泛指行驶于铁路上的列车。因最初是藉火力产生蒸气以牵引车厢,故称为「火车」。目前多已电气化。
《漢語大詞典》:博究
广泛深入地查考研究。晋书·郑冲传:“﹝ 郑冲 ﹞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耽玩经史,博究儒术及百家之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至那仆底国:“学説一切有部,众仪肃穆,德行清高,小乘之学特为博究。”明史·卓敬传:“ 敬 立朝慷慨,美丰姿,善谈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
《漢語大詞典》:洞观(洞觀)
道观。 宋 秦观 《雨中花慢》词:“正火轮飞上,雾捲烟开,洞观金碧。”
分類:道观
《國語辭典》:下沉  拼音:xià chén
往下陷落。如:「地基下沉」、「这艘船的船底破了一个大洞,水不断涌入,船身逐渐下沉。」
《漢語大詞典》:博喻
(1).谓对各种知识能广泛而深入地理解。《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孔颖达 疏:“博喻,广晓也……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者,前能广解,后乃可为人作师也。”
(2).广泛地运用比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慎到 析密理之巧, 韩非 著博喻之富。” 周振甫 注:“韩非子《内外储》《说林》,多举事例作喻。” 清 王晫 《快说续纪序》:“广引博喻,错襍无端。”
《国语辞典》:殁地(殁地)  拼音:mò dì
人死后埋入地下。唐。黄滔〈馆娃宫赋〉:「吴王殁地兮,吴国芜城。」也作「没地」。
《漢語大詞典》:松髓
(1).松脂。喻指老人眼中分泌物。 南朝 宋 鲍照 《在江陵叹年伤老》诗:“方瞳起松髓,赬髮疑桂脑。”
(2).松脂。指茯苓。旧说松脂入地,化为茯苓。 宋 陈与义 《游岘山次韵》之二:“一丘儻许予,高卧饱松髓。”
《國語辭典》:桩子(樁子)  拼音:zhuāng zi
一端埋在土中的柱形物。如:「在这儿打个桩子做界标。」
《漢語大詞典》:反根
返回本原。谓尸骨埋入地下。列子·天瑞:“ 黄帝 曰:‘精神入其门,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 卢重玄 解:“令神归乎真,形归乎地,向时之我,竟何在耶?”
《漢語大詞典》:锥探(錐探)
探测地层的一种方法。用手将锥形探测工具压入地中,凭感觉辨别地层的情况,用于找水源和勘查堤身内部的洞穴、缝隙以及土层中的砖石、木枓等。
《漢語大詞典》:倳耜
将耜插入地中。指翻耕土地。管子·轻重甲:“则春有以倳耜,夏有以决芸。” 马非百 新诠:“倳耜谓以耜插入田中而翻其土也。”
《国语辞典》:塞得港  拼音:sài dé gǎng
Port Said
城市名。埃及东北部的港口城市。位居苏伊士运河入地中海之口。商业发达,为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加煤站。
《國語辭典》:阐述(闡述)  拼音:chǎn shù
说明叙述。如:「这位学者精辟的阐述人生真谛,扩大了大家的精神领域。」
《漢語大詞典》:传世古(傳世古)
指未曾埋入地下而流传人间的古铜器。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传世古则不曾入水土,惟流传人间,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者,其斑凸起,如上等辰砂,入釜以沸汤煮之良久,斑愈见。伪者以漆调朱为之,易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