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倔起  拼音:jué qǐ
兴起。汉。贾谊〈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什佰之中。」唐。薛逢 题筹笔驿诗:「天地三分魏蜀吴,武侯倔起赞吁谟。」也作「崛起」。
《国语辞典》:浡然  拼音:bó rán
兴起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分类:兴起
《漢語大詞典》:蛇变(蛇變)
(1).蛇妖灾异。后汉书·杨赐传:“蛇变可消,禎祥立应。”
(2).文选·潘岳〈西征赋〉:“忽蛇变而龙攄,雄 霸上 而高驤。” 李善 注:“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后以“蛇变”比喻帝王的兴起。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 赵 既蛇变, 陈 復凤鸣。”
《國語辭典》:兴头(興頭)  拼音:xìng tou
1.兴味正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不要打了!你们错了!』众人多是兴头上人,住马不住,那里听他。」《红楼梦》第七回:「正骂的兴头上,贾蓉送凤姐的车出去。」
2.高兴。《文明小史》第五一回:「今番得了差使,十分兴头,上辕谢委。」
3.兴旺、发达。《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原来他家恁般兴头!咦,这银子却也势利得狠哩!」
4.光采。《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叫他来接我上去,岂不婉转些?我也觉得有颜,你也有些兴头。」
5.当权、走红。《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问著了缪家,他正在这里兴头,便是我们的造化。」
《漢語大詞典》:踵兴(踵興)
相继兴起。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先芳》:“ 嘉隆 诗社, 先芳 首倡,厥后 王 李 踵兴,遂摈斥 先芳 ,不与七子之列。” 许之衡 《读“国粹学报”感言》:“□氏见 歌白尼 、 达尔文 辈疑宗教,而科学踵兴,遂谓 欧洲 今日,宗教已属末法之期,且深以神洲兴宗教为虑。”
《漢語大詞典》:飙骇(飆駭)
亦作“飊骇”。亦作“飇骇”。
(1).风猛。 唐 康骈 剧谈录·浑令公李西平爇朱泚云梯:“俄而风势遽迴,鼓譟而进,火烈飆骇,烟埃涨天,梯烬卒奔。”
(2).谓迅猛兴起。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 陈 吴 之徒奋劒而大呼, 刘 项 之伦挥戈而飊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春秋 以后,角战英雄,六经泥蟠,百家飇骇。”
《漢語大詞典》:焱起
迅猛兴起。新唐书·李轨传:“ 隋 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会 山东 有 王伦 者,焱起转鬭千餘里。”
分類:迅猛兴起
《漢語大詞典》:兴昌(興昌)
兴起,昌盛。 汉 王充 论衡·正说:“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者,土地之名。 尧 以 唐侯 嗣位, 舜 从 虞 地得达, 禹 由 夏 而起, 汤 因 殷 而兴, 武王 阶 周 而伐。皆本所兴昌之地。”
分類:兴起昌盛
《漢語大詞典》:桥起(橋起)
勃然兴起;隆起。庄子·则阳:“欲恶去就,於是桥起;雌雄片合,於是庸有。” 成玄英 疏:“桥,起貌也。”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尺蠖:“每欲进步,先聚屈其体,前后几相连著,而脊背桥起。”
分類:兴起隆起
《漢語大詞典》:屈起
(1).崛起。兴起;崭露头角。屈,通“ 崛 ”。 汉 扬雄 《剧秦美新》:“独 秦 屈起 西戎 。”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降自 秦 汉 ,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 李贤 注:“屈起,犹勃起也。” 唐 李白 《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 裴生 信英迈,屈起多才华。”
(2).谓突然起身,离开原来的位置。屈,通“ 崛 ”。后汉书·列女传·王霸妻:“妻曰:‘……奈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 霸 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遯。”太平御览卷二五三引《列异传》:“夜时有异物稍稍转近,忽来覆 伯夷 , 伯夷 屈起,以袂掩之,以带繫魅,呼火照之,视得一老狸。”
《國語辭典》:新文化  拼音:xīn wén huà
基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达,而兴起的新思想与学术。
《漢語大詞典》:芔然
兴起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天下大説,乡风而听,随流而化,芔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 郭璞 注:“芔犹勃也。”
分類:兴起郭璞
《漢語大詞典》:拔兴(拔興)
迅疾兴起,暴起。史记·黥布列传论:“身被刑法,何其拔兴之暴也!” 司马贞 索隐:“拔……疾也。”
《國語辭典》:异军特起(異軍特起)  拼音:yì jūn tè qǐ
语本《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比喻突然兴起的新生力量。《清史稿。卷二五二。傅弘烈传》论曰:「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于承荫。」也作「异军突起」。
《漢語大詞典》:震兴(震興)
振兴,兴起。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哀矣我世,匪蒙灵休。开元迄兹,震兴迭微。”
分類:振兴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