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突发奇想(突发奇想)  拼音:tú fā qí xiǎng
一时兴起而产生的奇妙想法。如:「这个装置是我突发奇想临时加上去的,并不在原先规划的范围内。」
《国语辞典》:噪音音乐(噪音音乐)  拼音:zào yīn yīn yuè
指二十纪中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利用机械演奏装置,结合电子录音技术,将传统不被认为是音乐的声音当作表现的媒介。有人以为这种音乐表现了高科技社会不安变动、晦暗心灵的一面。
《国语辞典》:暴起暴落  拼音:bào qǐ bào luò
突然兴起,突然落下。指变化极大。如:「最近股市暴起暴落,投资时千万小心。」
《国语辞典》:盗贼蜂起(盗贼蜂起)  拼音:dào zéi fēng qǐ
形容国家内政败坏,强盗贼匪纷纷兴起。《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一向与妃子游荡忘返,便饥馑荐臻,盗贼蜂起,都不顾著。」《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文变于上,人心怨于下,边疆不宁,盗贼蜂起。」也作「盗贼四起」。
《国语辞典》:盗贼四起(盗贼四起)  拼音:dào zéi sì qǐ
形容国家内政败坏,强盗贼匪纷纷兴起。参见「盗贼蜂起」条。
《国语辞典》:睹物兴悲(睹物兴悲)  拼音:dǔ wù xīng bēi
看到某些事物而兴起悲伤之情。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一二出:「猛然间睹物兴悲,早不觉潸然流涕。」
分类:兴起悲伤
《国语辞典》:大乘佛教  拼音:dà shèng fó jiào
佛教的派别之一。兴起于西元初,是从反对小乘佛教的注重自己修行为出发,强调众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为重。流传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地区。如:「虽然大乘佛教起源于印度,信徒却以东北亚国家的人民居多。」
《国语辞典》:纯粹主义(纯粹主义)  拼音:chún cuì zhǔ yì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法国的革新绘画运动。追求造形的纯粹化,基本上以几何学的半抽象形式组织与表现,对其后的美术运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国语辞典》:康康舞  拼音:kāng kāng wǔ
十九世纪末期兴起于巴黎的一种舞蹈。康康为法语cancan的音译。特色是随著二拍或四拍的快速曲,掀起裙角,将脚高高的踢出去。
《国语辞典》:立体派(立体派)  拼音:lì tǐ pài
一种二十世纪初期兴起的画派。主张把自然形象还原为几何图形,再重新组合成画面。参见「立体主义」条。
《国语辞典》:酪农业(酪农业)  拼音:luò nóng yè
一种近百馀年来才兴起的农业。以科学的方法,在狭小或贫瘠的土地上种植牧草,用以饲养家畜,所以酪农业的主要产物是乳类、肉类等加工品。并作商业化的经营、产销。
《国语辞典》:浪漫派  拼音:làng màn pài
西洋美术、音乐与文艺上的一派。兴起于十八世纪末,其特色为重个性、任主观、富想像、多色彩,主张自由创造,不为传统所囿,不受现实所拘,为十八世纪古典主义的反动思潮,影响文艺、哲学、建筑等至钜。著名的人物有莎士比亚、拜伦、雪莱、卢梭、萧邦、舒曼等。
《漢語大詞典》:蜂起云涌(蜂起雲涌)
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大。 鲁迅 《二心集·我们要批评家》:“然而,大部分是因为市场的需要,社会科学的译著又蜂起云涌了。”参见“ 风起云涌 ”。
《國語辭典》:风起云涌(風起雲湧)  拼音:fēng qǐ yún yǒng
1.大风起来,乌云涌现。形容气势雄伟。清。唐梦赉〈聊斋志异序〉:「下笔风起云涌,能为载记之言。」
2.比喻事物大量迅速发展。如:「国人学电脑的风气,风起云涌。」
《漢語大詞典》:风起云涌
见“ 风起云涌 ”。
《漢語大詞典》:风起云涌(風起雲涌,風起雲湧)
(1).大风刮起,乌云涌集。形容气势雄大。 清 唐梦赉 《〈聊斋志异〉序》:“下笔风起云涌,能为载记之言。”
(2).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孙中山 《革命成功个人不能有自由团体要有自由》:“当时结成的团体,虽然是风起云涌,有千百之多,但是不久,所有的团体,便烟消云散。”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有些会议,从午后二时起,讨论问题,研究章程,此问彼难,风起云涌,一直到七八点。”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六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劳动大众正在风起云涌地起来,为民族的解放而英勇斗争。”亦作“ 风靡云涌 ”。 李大钊 《Bolshevism的胜利》:“这种世界的社会力,在人间一有动荡,世界各处都有风靡云涌、山鸣谷应的样子。”
《國語辭典》:风起水涌(風起水涌)  拼音:fēng qǐ shuǐ yǒng
1.大风吹起,水波汹涌。宋。苏轼 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2.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如:「各地支持政府的声明如风起水涌,十分感人。」也作「风起潮涌」。
《國語辭典》:风起云蒸(風起雲蒸)  拼音:fēng qǐ yún zhēng
大风吹起,云雾蒸腾。比喻事物迅速兴起,声势浩大。《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也作「风兴云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