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云签(雲籤)
道家的典籍。 宋 李彭老 《高阳台·寄题荪壁山房》词:“縹简云籤,人间一点尘无。緑深门户啼鹃外,看堆牀、宝晋图书。” 元 虞集 《寄贺吴宗师七十寿旦》词:“簪花当日今谁是,试向云籤閲旧章。”
分類:道家典籍
《国语辞典》:楞严经(楞严经)  拼音:léng yán jīng
佛教典籍:(1)《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的简称。十卷。是属于如来藏系的著作,主张一切现象都是心的显现,心是清净妙体,众生由于不知心的净妙,不悟现象非真而流转生死,当修禅定而證悟解脱。本经从宋代以来渐趋重要,常作为教理的主要依据。近代因学者疑为唐人自撰,非般刺蜜帝所译,故地位渐趋没落。《西游记》第二五回:「我只听得佛教中有卷《楞严经》、《法华经》、《孔雀经》、《观音经》、《金刚经》,不曾听见个甚那『旧话儿经』啊!」(2)后秦鸠摩罗什所译《首楞严三昧经》的简称。
《漢語大詞典》:邱索
指八索九邱。相传都是上古典籍。 明 李东阳 《〈嘉兴府志〉序》:“盖自天下之有书契,有坟典以明理道,纪政事,有邱索以象风气,名土物。”邱,一本作“ 丘 ”。 清 田从兴 《拟七德九功舞歌效乐天体》诗:“天纵聪明兼圣学,研精书史穷邱索。”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上古之文,莫知所始。坟典邱索,具目无书。”
分類:古典典籍
《漢語大詞典》:贲典(賁典)
三坟、五典的并称。后为古代典籍的通称。賁,通“ 坟 ”。隶释·汉巴郡太守张纳碑:“综览賁典,靡古不通。” 洪适 释:“賁即坟字。”参见“ 坟典 ”。
《國語辭典》:坟典(墳典)  拼音:fén diǎn
三坟五典。泛指古籍。《南史。卷七二。文学传。丘巨源传》:「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
《漢語大詞典》:玉编(玉編)
(1).珍贵的典籍。 唐 卢伦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麟笔删金篆,龙綃荐玉编。”
(2).指道书。 唐 王建 《武陵春日》诗:“不似冥心叩尘寂,玉编金轴有仙方。”
《漢語大詞典》:汉籍(漢籍)
(1). 汉 代典籍。宋书·律历志下:“远考 唐 典,近徵 汉 籍。”
(2).外国人特别是 日本 人称 中国 汉文典籍。如:我需要查一下东洋文库的 汉 籍目录,不知这里的参考室有没有?
《漢語大詞典》:典艺(典藝)
(1).经典。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序》:“盖天地剖分,万物萌毓,非有典艺之文,坚基可据……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略,言也实为难哉!”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细行多闕,不涉典艺,然其弘旷恢廓,善恕多容,不繫近累,盖豁如也。”
(2).指古昔相传的典籍和技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人性恇怯,好习典艺,多敬异道,少信正法。”
《漢語大詞典》:斋科(齋科)
道教典籍。 明 宋濂 《傅同虚感遇诗序》:“斋科之行,符籙之传,特其法中之一事尔。”
《国语辞典》:肇论(肇论)  拼音:zhào lùn
书名。佛教典籍,后秦僧肇著,一卷。现行的本子,除卷首载的宗本义外,内容包括〈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四篇。本书多处表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老庄理解佛教思想的特质,在中国佛教发展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漢語大詞典》:佛典
佛教的典籍。 郭沫若 《南冠草》第二幕:“我听 再生 说, 聚星 老表在这儿和妈讲话,是讲的佛典吗?”
《漢語大詞典》:霞编(霞編)
道书,道教典籍。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访道》:“因此叩灵坛,斋心礼上仙。手啟霞编,口授真詮。”
《國語辭典》:文渊阁(文淵閣)  拼音:wén yuān gé
位于北平旧紫禁城内东南隅的藏书阁。清乾隆三十九年建,专藏四库全书。
《漢語大詞典》:等籍
关于礼仪等级的典籍。周礼·秋官·掌讶:“掌邦国之等籍,以待宾客。” 郑玄 注:“等,九仪之差数。” 贾公彦 疏:“九仪之差数,即大行人命者五,爵者四,以九以七以五为差数是也。”
《漢語大詞典》:秦典
秦 代的典籍。 隋 牛弘 《依古制修立明堂议》:“今案不得全称 周 书,亦未可即为 秦 典。”
分類:典籍
《国语辞典》:维摩经(维摩经)  拼音:wéi mó jīng
佛教典籍。现存的汉译本有三:一、三国吴支谦所译的《维摩诘经》,二卷。二、后秦鸠摩罗什译的《维摩诘所说经》,三卷。三、唐玄奘译的《说无垢称经》,六卷。本经是早期大乘经典之一。经中维摩诘示现生病,以引来佛弟子和菩萨的探望,在病榻之前透过幽默、精采的辩论,批评当时流行的各种佛教思想。再配合不可思议的神通,中观思想得以深刻有趣的表达,是中国和印度最流行的佛教经典之一。甚且编成戏剧。本经除汉译本外,尚有梵语本和藏译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