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分擘
(1).犹分配。 宋 苏轼 《论叶温叟分擘度牒不公状》:“而州郡大小,户口多寡不同,亦合参酌品配,从逐司公共相度分擘,方得允当。”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竦议五路讲讨》:“ 竦 ( 夏竦 )集幕职兵官,议五路进讨。凡五昼夜,屏人絶吏,所谋祕密,处置军马,分擘粮草,皆有文字。”
(2).分离,分开。 明 唐顺之 《叶包庵先生寿序》:“又各自以其师説转相授受,虽支派分擘,莫不绳然,以世迭谱。”
(3).犹言分攻。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近闻贼聚兵一路以敌王师,若两路协力,分擘要害,尚虑诸将晚进,士卒骄怯,未能大挫其锋。”
《國語辭典》:剖判  拼音:pǒu pàn
分析剖辨。《文选。左思。魏都赋》:「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玄黄剖判,上下相呕。」
《國語辭典》:破瓜  拼音:pò guā
1.比喻女子十六岁。因瓜字在隶书及南北朝的魏碑体中,可拆成二个八字,二八一十六,故当时人以「破瓜」表示女子芳龄。《乐府诗集。卷四五。清商曲辞二。宋。汝南王。碧玉歌三首之一》:「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正当它破瓜初,二八芳年。」
2.女子初次与人性交。《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杜十娘自十三岁破瓜,今一十九岁,七年之内,不知历过了多少公子王孙。」
《漢語大詞典》:异行(異行)
(1).优异的品行。《后汉书·顺帝纪》:“其有茂才异行,若 颜渊 、 子奇 ,不拘年齿。”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后汉 尚书令 左雄 欲限年四十已上方可举察, 胡广 駮之:茂才异行者,不拘年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然予旌者什一二……盖奇节异行,事近矫饰,未可为天下恒典也。”
(2).指有优异品行的人。 宋 秦观 《任臣上》:“奇材异行实为时辈所见推者。”
(3).谓素质不同。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阳阴殊性,男女异行……男以彊为贵,女以弱为美。”
(4).异端或怪异的行为。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当是之时,异行者有诛,异言者有禁,防之又如此其备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倾邪险怪,诡诈不情。敢为奇言异行,以欺惑愚众。” 明 方孝孺 《任重斋记》:“世衰俗降,人自为学……诡言异行遍海内。”
《国语辞典》:拨开(拨开)  拼音:bō kāi
将物架开或分开。如:「他用棍子拨开杂草,以便找寻掉落的钥匙。」《水浒传》第六一回:「两个斗不到三合,鲁智深拨开朴刀,回身便走。」《醒世恒言。卷一四。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到坟边把刀拨开雪地,俱是日间安排下脚手,下刀挑开石板下去。」
《国语辞典》:擘开(擘开)  拼音:bò kāi
用手分开。《老残游记》第一八回:「白公将月饼擘开一个交下,叫他验看。」
分类:用手分开
《漢語大詞典》:异流(異流)
亦作“异流”。
(1).水分开流动。比喻不相来往。《三国志·蜀志·杜微传》:“服闻德行,飢渴歷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覯。” 南朝 梁 江淹 《古意报袁功曹》诗:“ 涇 渭 各异流,恩情从此分。” 胡之骥 注:“ 涇 浊 渭 清,合流三百里不混。”
(2).分成不同流派。亦指不同流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然则鬻惟文友, 李 实 孔 师,圣贤并世,而经子异流矣。”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作者和读者互相为因果,排斥异流,抬上国粹。”
(3).异教流辈。指道人、方士等。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魏学颜 ﹞且癖好黄白之事,门多异流。虽屡为丹客哄骗,而至老不厌也。”
《漢語大詞典》:明辩(明辯)
(1).谓明显地区分开来。韩非子·有度:“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
(2).明智辩给;明畅有条理。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荣 以 子如 明辩,能説时事,数遣奉使诣闕,多称旨, 孝庄 亦接待焉。”旧唐书·宇文融传:“ 融 , 开元 初累转 富平 主簿,明辩有吏干。”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八年:“﹝ 名振 ﹞举止自若,应对愈明辩。” 宋 陆游 《监丞周公墓志铭》:“辞指明辩,卒皆帖服,无敢讙者。” 清 刘大櫆 《方君墓志铭》:“为童子时,应对长者,言词多明辩。”
《漢語大詞典》:离形(離形)
(1).离弃形体。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成玄英 疏:“外则离析於形体,一一虚假。此解堕肢体也。”
(2).谓形体分开。 晋 陆机 《吴贞献处士陆君诔》:“兄弟之恩,离形合气。”
《漢語大詞典》:异位(異位)
位置不同;位置分开。易·繫辞下:“二与四,同功而异位。”艺文类聚卷一引 汉 张衡 《灵宪》:“刚柔始分,清浊异位。”新唐书·礼乐志一:“九庙子孙於享官公卿之南,昭穆异位。”
分類:位置分开
《漢語大詞典》:异财(異財)
(1).分开财产。多指分家。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受命不封子者,父子手足,无分离异财之义。”《后汉书·党锢传序》:“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疎末。”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然谓 安氏 异财时,剖此帖为二。”
(2).分外的财物。 宋 王安石 《兼并》诗:“ 三代 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國語辭典》:剖分  拼音:pǒu fēn
分成两半。《左传。襄公十四年》:「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漢語大詞典》:出舍
(1).出外居住。左传·成公十五年:“ 鱼石 、 向为人 、 鳞朱 、 向带 、 鱼府 出舍於 睢 上。”孟子·梁惠王下:“大戒於国,出舍於郊。”史记·留侯世家:“ 沛公 入 秦 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噲 諫 沛公 出舍, 沛公 不听。”
(2).谓离开居丧时的住室。汉书·常山宪王舜传:“ 汉 使者视 宪王 丧, 棁 自言 宪王 病时,王后、太子不侍,及薨,六日出舍,太子 勃 私姦、饮酒、博戏、击筑,与女子载驰,环城过市,入狱视囚。”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出服舍也。”
(3).谓入赘之婿驱逐不贞的妻子。《元典章·刑部四·犯奸出舍》:“令 张乞僧 将妻出舍,与伊父同居舍下。”
(4).谓入赘之婿超过一定的年限,携妻出外与岳父母分开居住。《元典章·户部四·嫁聚写立婚书》:“或女婿养老、出舍,争差年限,诉讼到官。”《元典章·户部四·嫁聚写立婚书》:“若招召女婿,指定养老或出舍年限,其主婚保亲媒妁人等画字,依理成亲,庶免争讼。”
(5).犹出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一恶少感寒疾,昏憒中魂已出舍,悵悵无所适。”
《漢語大詞典》:解分
(1).剖析明白。 汉 王充 论衡·自纪:“口论务解分而可听,不务深迂而难睹。”
(2).谓劝解而使争忿双方分开。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八:“争忿须为解分,不得坐视。”
《漢語大詞典》:洞分
清楚地分开。宋史·赵普传:“贤愚洞分,玉石殊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