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06,分8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无功乡
游帷功行
景钟功名
九功
昆阳功业
李靖战功
三千功行
橐籥功
五利功
词典
功名
功成
成功
有功
无功
功德
典故
以醉为乡
  
王绩醉乡
 
身入醉乡
 
醉有真乡
 
醉为乡
 
相关人物
王绩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隐逸列传·王绩〉~5594~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二〈王绩二·醉乡记〉~325~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邱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其糟邱。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亦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嗟乎。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其何以淳寂也如是。今予将游焉。故为之记。
典故
旌阳剑
 
游帷功行


《太平广记》卷十四〈神仙十四·许真君〉~98~
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慕至道。东晋尚书郎迈,散骑常侍护军长史穆,皆真君之族子也。真君弱冠,师大洞君吴猛,传《三清法要》。乡举孝廉,拜蜀旌阳令,寻以晋室棼乱,弃官东归。因与吴君同游江左,会王敦作乱。真君乃假为符竹,求谒于敦,盖将欲止敦之暴,以存晋室也。一日,真君与郭璞同候于敦,敦蓄怒以见之,谓真君曰:「孤昨得一梦,拟请先生圆之,可乎?」真君曰:「请大将军具述。」敦曰:「孤梦将一木,上破其天,孤禅帝位,果十全乎?」许君曰:「此梦固非得吉。」敦曰:「请问其说。」真君曰:「木上破天,是未字也,明公未可妄动,晋祚固未衰耳。」王敦怒,因令郭璞筮之。卦成,景纯曰:「无成。」又问其寿,璞曰:「明公若起事,祸将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又问曰:「卿寿几何?」璞曰:「馀寿尽今日。」敦怒,令武士执璞出,将赴刑焉。是时,二真君方与敦饮酒,许君掷杯梁上,飞绕梁间。敦等举目看杯,许君坐中隐身。于是南出晋关,抵庐江口,因召船师,载往钟陵。是时,船师曰:「我虽有此船,且无人力乘驾,无由载君。」真君曰:「汝但以船载我,我当自与行船。」仍谓船师曰:「汝宜入船,闭门深隐,若闻船行疾速,不得辄有潜窥。」于是腾舟离水,淩空入云。真君谈论端坐,顷刻之间,已抵庐山金阙洞之西北紫霄峰顶。真君意欲暂过洞中,龙行既低,其船拽拨林木,戛刺响骇,其声异常,舟师不免偷目潜窥。二龙知人见之,峰顶委舟而去,真君谓船师曰:「汝违吾教,惊触二龙,委弃此船万仞峰顶。吾缘贪与众真除荡妖害,暂须离此,游涉江湖。汝既失船,徒返人世,汝可隐此紫霄峰上,游览匡庐。」示之以服饵灵草之门,指之以遁迹地仙之术。由是舟师之船底,遗迹尚存。后于豫章遇一少年,容仪修整,自称慎郎。许君与之谈话,知非人类,指顾之间,少年告去。真君谓门人曰:「适来年少,乃是蛟蜃之精,吾念江西累为洪水所害,若非剪戮,恐致逃遁。」蜃精知真君识之,潜于龙沙洲北,化为黄牛。真君以道眼遥观,谓弟子施大王曰:「彼之精怪,化作黄牛,我今化其身为黑牛,仍以手巾挂膊,将以认之。汝见牛奔斗,当以剑截彼(彼原作后,据陈校本改)。」真君乃化身而去。俄顷,果见黑牛奔趁黄牛而来,大王以剑挥牛,中其左股,因投入城西井中。许君所化黑牛,趁后亦入井内。其蜃精复从此井奔走,径归潭州,却化为人。先是,蜃精化为美少年,聪明爽隽,而又富于宝货。知潭州刺史贾玉,有女端丽,欲求贵婿以匹之。蜃精乃广用财宝,赂遗贾公亲近,遂获为伉俪焉。自后与妻于衙署后院而居。每至春夏之间,常求旅游江湖,归则珍宝财货,数余万计,贾使君之亲姻僮仆,莫不赖之而成豪富。至是,蜃精一身空归,且云,被盗所伤。举家叹惋之际,典客者报云,有道流姓许字敬之,求见使君。贾公遽见之。真君谓贾公曰:「闻君有贵婿,略请见之。」贾公乃命慎即出与道流相见。慎郎怖畏,托疾潜藏。真君厉声而言曰,「此是江湖害物,蛟蜃老魅,焉敢遁形!」于是蜃精复变本形,宛转堂下,寻为吏兵所杀。真君又令将其二子出,以水噀之,即化为小蜃。妻贾氏,几欲变身,父母恳真君,遂与神符救疗。仍令穿其宅下丈馀,已旁亘无际矣。真君谓贾玉曰:「汝家骨肉几为鱼鳖也,今须速移,不得暂停。」贾玉仓皇徙居,俄顷之间,官舍崩没,白浪腾涌。即今旧迹宛然在焉。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唯有石函、药臼各一所,车毂一具,与真君所禦锦帐,复自云中堕于故宅,乡人因于其地置「游帷观」焉。
典故
景钟功名
 
景钟铭


《国语》卷十三《晋语七》
「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三国吴·韦昭注:「景钟,景公钟。」

例句

日见帝道升,谋猷垂景钟。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旋进歌诗延英宣赐言怀纪事呈同馆诸公二十四韵

祗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使君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及时当树勋,高悬景钟铭。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颖

典故

《尚书》卷四〈虞书·大禹谟〉~53~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火、水、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旧题汉·孔安国传:「言六府三事之功,有次叙,皆可歌乐,乃德政之致。」唐·孔颖达疏:「养民者使水、火、金、木、土、谷,此六事惟当修治之;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

例句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李世民 执契静三边

典故
昆阳
 
昆阳功业
 
昆阳举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王莽


《汉书》卷九十九下《王莽传下》
昆阳时已降汉,汉兵守之。严尤、陈茂与二公会,二公纵兵围昆阳。严尤曰:「称尊号者在宛下,宜亟进。彼破,诸城自定矣。」邑曰:「百万之师,所过当灭,今屠此城,喋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遂围城数十重。城中请降,不许。严尤又曰:「『归师勿遏,围城为之阙』,可如兵法,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听。会世祖悉发郾、定陵兵数千人来救昆阳,寻、邑易之,自将万馀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汉兵乘胜杀寻。昆阳中兵出并战,邑走,军乱。大风蜚瓦,雨如注水,大众崩坏号謼虎豹股栗士卒奔走,各还归其郡。邑独与所将长安勇敢数千人还雒阳。关中闻之震恐,盗贼并起。

例句

庶同昆阳举,再睹汉仪新。 李白 赠张相镐二首

千载昆阳好功业,与君门下作恩威。 罗隐 经故洛阳城

熊罴驱涿鹿,犀象走昆阳。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典故
李靖战功

相关人物
李靖


《旧唐书》卷六十七〈李靖列传〉~2475~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诠,隋赵郡守。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武德二年,从讨王世充,以功授开府。时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轻骑至金州,遇蛮贼数万,屯聚山谷,庐江王瑗讨之,数为所败。靖与瑗设谋击之,多所克获。既至硖州,阻萧铣,久不得进。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绍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会开州蛮首冉肇则反,率众寇夔州,赵郡王孝恭与战,不利。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后又要险设伏,临阵斩肇则,俘获五千馀人。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四年,靖又陈十策以图萧铣。高祖从之,授靖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孝恭遣靖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士弘既败,铣甚惧,始徵兵于江南,果不能至。孝恭以大军继进,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卒四千馀人,更勒兵围铣城。明日,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于是遂止。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下。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赐物二千五百段。……十八年,帝幸其第问疾,仍赐绢五百匹,进位卫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太宗将伐辽东,召靖入阁,赐坐御前,谓曰:「公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东有高丽未服,公意如何?」对曰:「臣往者凭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残年朽骨,唯拟此行。陛下若不弃,老臣病期瘳矣。」太宗悯其羸老,不许。二十三年,薨于家,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四十人、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典故
三千功行
 
三千行满


《真诰》卷五〈甄命授〉
积功满千,虽有过故,得仙。功满三百,而过不足相补者,子仙。功满二百者,孙仙。
《钟吕传道集》〈论炼形第十四〉
五液朝于下元,五气朝于中元,三阳朝于上元。朝元既毕,功满三千,或而鹤舞顶中,或而龙飞身内,但闻嘹亮乐声,又睹仙花乱坠。紫庭盘桓,真香馥郁。三千功满,不为尘世之人。一炷香消,已作蓬瀛之客,乃超凡入圣,而脱质升仙也。
典故
橐籥功

相关人物
老子


《老子》第五章
天地之间,其犹橐蘥。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例句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籥功。 张聿 景风扇物

典故
五利功

相关人物
魏绛


《春秋左传正义》卷二十九〈襄公·传四年〉~508~
公曰:「然则莫如和戎乎?」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晋,四邻振动,诸侯威怀,三也。以德绥戎,师徒不动,甲兵不顿,四也。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五也。君其图之!」公说,使魏绛盟诸戎,脩民事,田以时。
《新校本晋书》卷四十三《乐广传》
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痾顿愈。

例句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吴融 金桥感事

青史书归日,翻轻五利功。 权德舆 送张曹长工部大夫奉使西番

《國語辭典》:功名  拼音: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晋。陆机〈乐府诗〉一七首之一一:「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
2.科举时代称科第和官职。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既然如此,怎不教梁官人上朝进取功名去来。」《文明小史》第六回:「他的举人,好在离著革掉已经不远了。我比不得你们前任柳大人,磁著这种反叛,还想保全他的功名。」
《国语辞典》:功成  拼音:gōng chéng
功业成就。《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策定禁中,或功成野战。」
《國語辭典》:成功  拼音:chéng gōng
1.成就功业。《三国演义》第一一四回:「公志若坚,必能成功。」
2.收穫、成效。《左传。襄公四年》:「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3.答应、允许。《文明小史》第五回:「快算一算,开篇帐给我,我去问他讨,少我一个也不成功。」
《國語辭典》:有功  拼音:yǒu gōng
1.有功勋、功劳。《文选。范晔。宦者传论》:「其能者则勃貂管苏,有功于楚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府里晓得钮翻译是替钱县令办过交涉的有功之人,不好得罪他。」
2.有功劳的人。《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文选。羊祜。让开府表》:「然臣等不能推有德,进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而未达者不少。」
分類:功劳功绩
《漢語大詞典》:无功(無功)
(1).没有功劳。韩非子·内储说上:“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三国志·蜀志·张裔传:“爵不可以无功取。”
(2).没有收获、成效。史记·李将军列传:“是时单于觉之,去, 汉 军皆无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 洪武爷 遂遣 汤和 率师讨之, 国珍 遁入海岛,师劳无功。”
《國語辭典》:功德  拼音:gōng dé
1.功业与德行。《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序》:「所以亲亲贤贤,褒表功德。」
2.佛教称行善所生的利益。《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内中必有值钱之物,被人拾去不妥。莫如在此等些时,有人来找,交还与他,也是一件功德之事。」
3.用作善事的反话,为教训、惩罚的意思。《金瓶梅》第二三回:「贼汗邪囚根子!看我到明日对他说不说,不与你个功德也不怕,狂的有甚些摺儿也怎的!」
《漢語大詞典》:无功乡(無功鄉)
唐 王绩 字 无功 ,性嗜酒;尝采 杜康 、 仪狄 以来善酒者为谱,著《醉乡记》。见新唐书·隐逸传·王绩。后世因以“无功乡”指醉乡。 宋 苏轼 《真一酒歌》:“湛然寂照非 楚 狂,终身不入无功乡。”
《國語辭典》:醉乡(醉鄉)  拼音:zuì xiāng
酒醉后精神所进入的昏沉、迷糊境界。唐。王绩醉乡记:「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南唐。李煜 锦堂春。昨夜风兼雨词:「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國語辭典》:九功  拼音:jiǔ gōng
1.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