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一统天下(一統天下)  拼音:yī tǒng tiān xià
统一全国。《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國語辭典》:遗孽馀烈(遺孽餘烈)  拼音:yí niè yú liè
对坏势力的后世子孙或其所遗留的馀党的贬称。宋。苏辙唐论〉:「高帝之世,反者九起,其遗孽馀烈,至于文景,而为淮南、济北、吴楚之乱。」
《漢語大詞典》:轩轾戏(軒輊戲)
指儿童玩跷跷板的游戏。比喻几方势力争夺形成一上一下的局面。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文学革命之回顾(三)》:“自 清 朝末年的立宪运动一直到最近的军阀斗争,都是几组半封建资产阶级相互所演出的轩轾戏。”
《国语辞典》:两不相下(两不相下)  拼音:liǎng bù xiāng xià
双方势力相当,相持不下。《红楼梦》第二回:「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致搏击掀发后始尽。」
《国语辞典》:势单力薄(势单力薄)  拼音:shì dān lì bó
势力单薄。形容力量薄弱,形势不利。如:「敌军势单力薄,又无后援,不久我方一定可以攻占此城。」
《国语辞典》:肆奸植党(肆奸植党)  拼音:sì jiān zhí dǎng
放肆胡为,结党培植势力。《明史。卷二○九。冯恩传》:「宗铠与同官孙应奎复言,鋐肆奸植党,擅主威福,巧庇龙等,上格明诏,下负公论,且纵二子为奸利。」
《国语辞典》:秋风落叶(秋风落叶)  拼音:qiū fēng luò yè
秋风吹起,树叶凋零。比喻势力强大,扫除一切。宋。洪迈《夷坚乙志。卷六。齐先生》:「金勒狨鞍,赫弈照市,三年之后,虽蹇驴亦无有矣。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国语辞典》:三分鼎立  拼音:sān fēn dǐng lì
比喻三方势力均等、共存的局面。参见「鼎足而立」条。《魏书。卷九五。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秉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国语辞典》:人孤势单(人孤势单)  拼音:rén gū shì dān
形容人少势力薄弱,处于不利的境地。如:「他刚创业时,人孤势单,但坚持理想,努力奋斗,情况已大有改善。」
《国语辞典》:黑金政治  拼音:hēi jīn zhèng zhì
讽称与黑道势力或财团勾结行事的政治风气。
《国语辞典》:虎落平原  拼音:hǔ luò píng yuán
比喻英雄或有势力者失去势力。《精忠岳传》第四○回:「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
《国语辞典》:赫赫之光  拼音:hè hè zhī guāng
形容太阳的光芒耀眼。语本汉。扬雄《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后比喻极强盛的势力或名望。唐。韩愈〈与于襄阳书〉:「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
《国语辞典》:忿世嫉邪  拼音:fèn shì jí xié
痛恨腐败的现状及邪恶的势力。明。刘基〈卖柑者言〉:「岂其忿世嫉邪者邪?而托于柑以讽邪?」也作「愤世嫉邪」。
《国语辞典》:愤世嫉邪(愤世嫉邪)  拼音:fèn shì jí xié
痛恨腐败的现状及邪恶的势力。唐。韩愈〈杂说〉:「吾观于人,其能尽吾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也作「忿世嫉邪」。
《国语辞典》:飞驰之势(飞驰之势)  拼音:fēi chí zhī shì
权贵的势力。《文选。曹丕。典论论文》:「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分类:权贵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