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席卷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如:「席卷而去」。《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瓒交锋。」也作「席捲」。
2.比喻统一、占领。《文选。班固。史述赞。述高纪第一》:「乘舋而运,席卷三秦。」《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也作「席捲」。
《國語辭典》:席捲  拼音:xí juǎn
1.像捲草席般,将所有的东西捲走。比喻收括殆尽。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下》:「朝廷新得燕山,其仓廪北人皆席捲而去,燕山大饥。」《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捲,双双的桃之夭夭。」也作「席卷」。
2.比喻统一、占领。《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捲之时也。」也作「席卷」。
《漢語大詞典》:争利
(1).争夺利益。荀子·大略:“争利如蚤甲而丧其掌。” 王先谦 集解:“蚤与爪同。言仕乱世骄君,纵得小利,终丧其身。”史记·魏世家:“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曷有忧贫而与贾竖争利,戚穷而与凡琐竞达哉?” 任涛 郑洪庆 《略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步配套》:“一部分企业单纯追求利润,采取压低基数、扩大留成比例、乱摊乱挤成本等不正当手段与国家争利。”
(2).争取军事优势。多指争占有利地形,争取有利地位。孙子·军争:“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輜重捐。” 贾林 注:“行军用师,必趋其利。远近之势,直以举军往争其利,难以速至。”史记·秦本纪:“ 晋君 弃其军,与 秦 争利,还而马騺。 繆公 与麾下驰追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 匈奴 不可击也。”三国志·魏志·袁尚传:“ 太祖 遂围之,为堑,周四十里;初令浅,示若可越。 配 ( 审配 )望而笑之,不出争利。” 金 元好问 《内相文献杨公神道碑铭》:“盖 淮南 平,则 江 之北尽为战地。进而争利於舟楫之间,我之劲弓良马有不得骋者矣。”
《漢語大詞典》:居有
犹言据有,占有。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小女而入宫殿者,下人将因女宠而居有宫室之象也。”
分類:据有占有
《國語辭典》:盗窃(盜竊)  拼音:dào qiè
窃取偷拿。《大宋宣和遗事。贞集》:「污辱六宫,捕系宗室,盗窃禁中之物。」
《漢語大詞典》:山主
(1).寺院的住持。景德传灯录·金陵牛头山威禅师:“﹝ 牛头山 慧忠禪师 ﹞受业於 庄严寺 。闻 威禪师 出世,乃往謁之。 威 纔见,曰:‘山主来也。’” 元 王恽 《灵岩寺二十六韵》:“山主留昏宿,官程畏众碞。”
(2).书院的山长。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书院掌教:“ 台州 守 王华甫 建上蔡书院, 杨楝 为山主。”参见“ 山长 ”。
(3).古代称瑶族首领。参见“ 山王 ”。
(4).占有山地的人。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萧希贤》:“ 希贤 深信不疑,即与山主议价,以百金得之。” 张天翼 《万仞约》:“ 闵贵林 巴结上那些财主们,撺掇着 闵九爷 出面来邀集 万仞冲 一带的山主们,成立了一个‘万仞约’--经理就是 闵贵林 。”
(5).山寨之主。《三侠五义》第九八回:“守汛僂儸听真:俺 欧阳春 前来解围,快快报与你家山主知道。”
《國語辭典》:山长(山長)  拼音:shān zhǎng
1.唐代、五代时对山居讲学的人的敬称。至宋、元时书院设山长,讲学兼领院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历城县请他做历城书院的山长。」《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挂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
2.指隐居的人。宋。陆游 遣兴诗二首之二:「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漢語大詞典》:山王
(1). 晋 山涛 和 王戎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 山涛 、 王戎 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唐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旧唱和诗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延年 如有作,应不用 山 王 。” 宋 梅尧臣 《依韵四和正仲》:“ 嵇 阮 当时无俗虑, 山 王 虽贵亦能陪。” 元 熊与和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旧指瑶族头领。 元 无名氏 《招捕总录》:“ 延祐 三年三月, 德庆路 猺 蛮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禄 、山王 李伯达 招降 圆麻山 猺 人 盘郎梗 、 盘古缀 、 王穷肠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説:‘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説话间,就见那只猛兽走动,蹿山跳涧,直奔前来了。”
(4).指山神。五灯会元·临济宗·护圣居静禅师:“颯颯清风来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禀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语。最高的山。佛说无量寿经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王高妙,海月圆深。”
《國語辭典》:工人  拼音:gōng rén
凭劳力做工,以换取报酬的人。也称为「工民」。
《漢語大詞典》:独专(獨專)
(1).单独占有。 汉 班固 《白虎通·封公侯》:“名山大泽不以封者,与百姓共之,不使一国独专也。” 宋 文同 《夏日闲书墨君》诗之一:“我罢 汉中 守,归此聊息焉……尘襟既暂解,胜境乃独专。”
(2).独擅。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子美 ﹞上薄《风》《骚》,下该 沉 宋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
《國語辭典》:得势(得勢)  拼音:dé shì
1.得到权位。《韩非子。难势》:「今曰尧舜得势而治,桀纣得势而乱。」《野叟曝言》第五九回:「得势则聚若蝇蚊,失势则散若鸟兽、甚至卖主求荣者颇多。」
2.获得有利的形势。如:「虽仗著地形得势,攻守皆易,但仍不可掉以轻心。」
《國語辭典》:庄田(莊田)  拼音:zhuāng tián
大地主租田给佃户耕种,并设庄来管理的田地。《旧唐书。卷一八。宣宗本纪》:「官健有庄田户籍者,仰州县放免差役。」
《國語辭典》:据有(據有)  拼音:jù yǒu
占有。《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资治通鉴。卷二七二。后唐纪一。庄宗同光元年》:「继俦据有继韬之室,料简妓妾。」
《漢語大詞典》:位居
在一个等级标准中占有或维持一个相对位置。例如:全班位居第一。
《國語辭典》:先机(先機)  拼音:xiān jī
最先而有利的时机。如:「做事要懂得掌握先机,才容易成功。」
《國語辭典》:禁脔(禁臠)  拼音:jìn luán
晋元帝镇守建康时,食物缺乏,每得一豚便视为珍品,猪脖子上的肉尤为精美,群臣不敢食而荐于帝,当时称为「禁脔」,指帝王所钟爱者。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用于比喻私自享有,不许他人染指的东西。唐。杜甫〈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前后百卷文,枕籍皆禁脔。」
《國語辭典》:重合  拼音:chóng hé
1.分而复合。
2.凡物体的几个分子自相结合,而仍为同物质的现象,称为「重合」。
《國語辭典》:时值(時值)  拼音:shí zhí
1.当时市场的价钱。《儒林外史》第五回:「你要讨猪,照时值估价,拿几两银子来,领了猪去。」
2.适逢。如:「时值水库缺水,大家应节约用水。」
3.指乐谱中各音符的相对长度,如二分音符为四分音符的两倍长。duration、time value中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