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卫队(衛隊)  拼音:wèi duì
职司护卫的部队。
《漢語大詞典》:自卫队(自衛隊)
在民主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里配合正规军队作战的群众武装队伍。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大伙选我作武装,说要组织自卫队,人是有的,就是没有家伙。”
《高级汉语词典》:党卫队  拼音:dǎng wèi duì
德国法西斯的特务组织,又叫党卫军
《漢語大詞典》:赤卫队(赤衛隊)
即赤卫军。 毛泽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二:“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 韩静霆 《战士爱北京》诗:“它就是赤卫队手中的火把呀!”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支队政委》:“我正带着一支赤卫队在赤白交界的地方活动。”参见“ 赤卫军 ”。
《國語辭典》:赤卫军(赤衛軍)  拼音:chì wèi jūn
苏联十月革命初期,为了扑灭反革命而编成的军队,后改称「红军」。
《漢語大詞典》:牙队(牙隊)
卫队。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三:“节度使、刺史所置牙队,许於军都内抽取。”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每除守将,则以精兵为其牙队,多者二三千,少者不下五百人。”
分類:卫队
《漢語大詞典》:素队(素隊)
指卫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有詔:‘ 如鼇 果是抚定,令素队军前,免究。’”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 柳佾 ﹞率兵以素队往捕。”
分類:卫队
《國語辭典》:都督  拼音:dū dū
1.统领。《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2.职官名。汉末始有此称。三国时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以大都督及都督中外诸军权位最重。晋、南北朝以后因之,名称或稍更异,大抵掌理军事及边防重镇。唐中叶以后,以节度使代之,都督之名遂废。元置大都督府,统领诸卫。明改元之枢密院为大都督府,制与元同,然非晋唐旧制。也称为「大镇国」。
3.民国初年各省军政长官的称呼。
《國語辭典》:羽仪(羽儀)  拼音:yǔ yí
1.古代天子、后妃出游时所陈卤簿旌旄之类。《资治通鉴。卷九五。晋纪十七。成帝咸康二年》:「执羽仪,鸣鼓吹。」
2.比喻贤人登用,为世仪表、表率。《新唐书。卷一六一。张荐传》:「真卿逮事四朝,为国元老,忠直孝友,羽仪王室。」唐。韩愈 燕喜亭记:「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
《漢語大詞典》:羽卫(羽衛)
帝王的卫队和仪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羽卫蔼流景,綵吹震沉渊。” 唐 薛存诚 《东都父老望幸》诗:“鸞舆 秦 地久,羽卫 洛阳 空。”旧唐书·赵隐传:“ 德宗 幸 奉天 ,时仓卒变起,羽卫不集。” 宋 曾巩 《里社》诗:“年年属车九重出,羽卫千人万人从。”
《國語辭典》:禁卫(禁衛)  拼音:jìn wèi
皇宫的警备防卫。《晋书。卷六。元帝纪》:「其夜月正明,而禁卫严警,帝无由得去,甚窘迫。」
《國語辭典》:缇骑(緹騎)  拼音:tí jì
红衣马队,本为汉代执金吾的侍从,后世用以通称逮捕罪犯的官吏。唐。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诗:「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
《漢語大詞典》:诸卫(諸衞)
(1).古代官名。宫廷仪卫队长。周书·宣帝纪:“皇帝 衍 称 正阳宫 ,置纳言、御正、诸衞等官,皆准天臺。”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环卫中贵·诸卫:“ 秦 有衞尉,掌门衞,则衞亦 先秦 之旧制尔。 晋武 重兵官,选清重之士置中军以统诸宿衞,此诸衞之始也。”
(2).仪卫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汉 魏 以降,有大驾、法驾、小驾之仪;至 唐 又分殿中诸衞、黄麾等仗。”
《漢語大詞典》:熊渠
古代宫廷卫队名。晋书·职官志:“初啟 晋 臺,始置二卫,有前驱、养由之弩;及设三部,有熊渠、佽飞之众。”晋书·职官志:“左卫,熊渠武賁;右卫,佽飞武賁。”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兵士隶卫各有其名……左右武卫曰熊渠。”
分類:宫廷卫队
《漢語大詞典》:入仗
进入仪卫队。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五十韵》:“侍臣諳入仗,厩马解登仙。”旧唐书·突厥传上:“ 玄宗 发都,至 嘉会顿 ,引 頡利发 及诸蕃酋长入仗,仍与之弓箭。”旧唐书·突厥传上:“自是常令 突厥 入仗驰射。”
《漢語大詞典》:衙队(衙隊)
(1).宫廷卫队。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己未, 杜威 献部曲步骑合四千人并鎧仗……帝以其所献骑兵隶扈圣,步兵隶护国, 威 復请以为衙队,而稟赐皆仰县官。”
(2).军府卫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闻 式 至境,先遣衙队三百人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