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场面(場面)  拼音:cháng miàn
1.场合、局面。《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头一件得帮助你中个举人,会上个进士,点了翰林,先交代了读书这个场面。」
2.表面的排场。《文明小史》第二八回:「我要撑这个场面,除非有个大阔人的靠山,人家方不能鄙薄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又算定到了那天,有几个客来,屈著指头,算来算去,什么都有了,连外国人都可以设法请几个来撑持场面,炫耀邻里。」
3.称旧戏剧中奏乐的文场和武场。文场指管弦乐器,武场指打击乐器。
4.一种影片结构形式。将若干个镜头进行有意义的安排,以表达一个完整的动作或思想。
《漢語大詞典》:歌舞戏(歌舞戲)
把乐曲、歌舞和叙事结合在一起,表演一个故事的戏剧。又称歌舞剧。
《漢語大詞典》:类叙(類叙)
谓按人或事物的性质比类叙事。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九:“《货殖传》后类叙 樊嘉 、 如氏 、 苴氏 、 王君 、 房豉 、 樊少翁 等。”参见“ 类叙法 ”。
《漢語大詞典》:类叙法(類叙法)
史书比类叙事的方法。即类叙数人于一传。始于 班固 汉书,如《鲍宣传》后历叙一代清名之士 纪逡 、 薛方 、 郇城 …… 曹竟 等。其后史书多采用此法叙事。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九:“《孝义传》用类叙法,尤为得法。盖人各一传则不胜传;而不立传,则竟遗之,故每一传輒类叙数人……《齐书》之后,梁书亦有此类叙法。”
《國語辭典》:章回小说(章回小說)  拼音:zhāng huí xiǎo shuō
分章分回以叙述故事的长篇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国语辞典》:后现代剧场(后现代剧场)  拼音:hòu xiàn dài jù cháng
后现代主义表演艺术。系透过反叙事结构和分裂的意、像等后现代手法,呈现出的一种表演面貌。整个演出,不受剧本的约束,而由演员集体即兴创作。
《国语辞典》:意谓繁句(意谓繁句)  拼音:yì wèi fán jù
在叙事繁句中,做述词用的动词,只存在于人的心意中,而不表现于事实,则此繁句称为「意谓繁句」。如《孟子》梁惠王篇「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国语辞典》:报导文学(报导文学)  拼音:bào dǎo wén xué
一种具有新闻特点的叙事性文学。以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为题材,并用文学的角度、技巧来表达、报导。也作「报告文学」。
《國語辭典》:记叙文(記敘文)  拼音:jì xù wén
文体名。泛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亦可包括日记、谱表一类文字。
《漢語大詞典》:纪事体(紀事體)
记叙事实的文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姚姬传之正:“公为 方灵皋 弟子,故古文学 归震川 ,而精粹过之。其纪事体多模仿 庐陵 ,殊多神逸。”
《國語辭典》:清唱剧(清唱劇)  拼音:qīng chàng jù
是一种包含独唱、重唱、合唱的声乐套曲。一般包含多乐章,大都由管弦乐伴奏,内容可分宗教性与世俗性。十六世纪末源于罗马,最初用《圣经》为故事题材。十七世纪中叶开始成为音乐会中演出的声乐作品,以合唱为主。如巴赫或海顿的作品。也称为「康塔塔」。
《國語辭典》:加油加醋  拼音:jiā yóu jiā cù
比喻传述事情时,任意增添情节,誇大、渲染其内容。如:「他说话总爱加油加醋,唯恐天下不乱。」也作「加油添酱」、「加油添醋」。
《漢語大詞典》:加枝添叶(加枝添葉)
在叙事或转述时,于主要事件外,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 老舍 《正红旗下》十:“心中虽然欢喜,二哥可也没敢加枝添叶,故意刺激 定大爷 。”
《漢語大詞典》:结棍(結棍)
(1).方言。厉害;多。 田汉 《回春之曲》第二幕:“一个菜店的小伙计就挖苦我们说:‘ 中国 兵别样呒啥本事,吃小菜真结棍。’”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十二:“但也觉得这一记太结棍了一点,叫她有点吃不消。”滑稽戏《三毛学生意》:“我们这点算不了什么外快,上面捞的才结棍呢。”
(2).方言。身强力壮。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身胚结棍就像城头上一扇大闸门。”
《漢語大詞典》:类叙法(類叙法)
史书比类叙事的方法。即类叙数人于一传。始于 班固 汉书,如《鲍宣传》后历叙一代清名之士 纪逡 、 薛方 、 郇城 …… 曹竟 等。其后史书多采用此法叙事。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九:“《孝义传》用类叙法,尤为得法。盖人各一传则不胜传;而不立传,则竟遗之,故每一传輒类叙数人……《齐书》之后,梁书亦有此类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