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口诵
读出声音来;朗读。例如: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
《分类字锦》:口诵乘除(口诵乘除)
梦溪笔谈淮南人卫朴精于历术一行之流也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蚀但口诵乘除不差一算大乘除皆不下照位运筹如飞人眼不能逐人有故移其一算者朴自上至下手循一遍至移算处则拨正而去
分类:数学
《分类字锦》:口诵图赞(口诵图赞)
唐书蒋乂传迁起居舍人转司勋员外皆兼史任帝尝登凌烟阁视左壁颓剥题文漫缺行才数字录以问宰相无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圣历中侍臣图赞帝前口诵以补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
分类:馆阁
《漢語大詞典》:口诵心惟(口誦心惟)
见“ 口诵心维 ”。
《漢語大詞典》:口诵心维(口誦心維)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纪述内臣:“﹝礼部﹞谓内书堂宜进 世则 所进,与《忠鑑録》同立谓程,使其口诵心维,可以迁善改过。” 友梅氏 《〈武昌两日记〉序》:“不觉口诵心维,手舞足蹈。”亦作“ 口诵心惟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
《漢語大詞典》:口诵心维(口誦心維)
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纪述内臣:“﹝礼部﹞谓内书堂宜进 世则 所进,与《忠鑑録》同立谓程,使其口诵心维,可以迁善改过。” 友梅氏 《〈武昌两日记〉序》:“不觉口诵心维,手舞足蹈。”亦作“ 口诵心惟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
《國語辭典》:念诵(念誦)  拼音:niàn song
1.佛教用语,指心念口诵佛名及经咒。《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城里城外,但是印施的,念诵的,无不生子,真是千唤千应。」
2.因惦记而常在话中提及。《醒世姻缘传》第七七回:「你就有这们些瓜儿多子儿少的念诵我!」《程乙本红楼梦》第三回:「刚才老太太还念诵呢,可巧就来了!」
《漢語大詞典》:口藏
口诵之经藏。 唐 白居易 《赠草堂宗密上人》诗:“口藏传宣十二部,心臺照耀百千灯。”
分類:口诵经藏
《國語辭典》:洗礼(洗禮)  拼音:xǐ lǐ
1.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礼。各教派的洗礼仪式和礼仪不尽相同,有的将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额上洒水或滴水。行礼时,施洗礼者必须口诵规定的礼文,并奉三位一体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为你施洗。」
2.比喻重大的锻鍊或考验。如:「经过炮火的洗礼,她变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对各种逆境与挑战。」
《国语辞典》:称名念佛(称名念佛)  拼音:chēng míng niàn fó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之一。用口诵阿弥陀佛的名号摄心,累积功德,以达到往生极乐净土的目标。《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有说净土之行虽复众多,唯有二类。一缘事行,称名念佛故;二依理行,息攀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