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和鸣(和鳴)  拼音:hé míng
鸟的鸣声相应和。比喻音乐或歌唱声调相谐。《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文选。嵇康。琴赋》:「远而听之,若鸾凤和鸣戏云中。」
《國語辭典》:不和  拼音:bù hé
1.不符。《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仲翔高亮,性不和物。」
2.不和睦、不融洽。《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魏帅与许帅刘昌裔不和,要隐娘去取他首级。」《红楼梦》第六一回:「谁知和他母女不和的那些人,巴不得一时撵出他们去。」
《國語辭典》:参商(參商)  拼音:shēn shāng
1.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也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2.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或感情不和睦。《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彼此不合,谓之参商。」
《國語辭典》:参辰(參辰)  拼音:shēn chén
参,参星,在西边。辰,辰星,在东边。参星和辰星分处东西两边,一颗升起时另一颗正好没入地平线,两颗星从来不曾同时出现,故以参辰比喻彼此隔绝或互相对立。《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九。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踰参辰。」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一做一个水上浮沤,和爷娘结下不厮见的冤雠,恰便似日月参辰和卯酉。」
《國語辭典》:怡怡  拼音:yí yí
和悦、顺从的样子。《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后亦用以指兄弟的情谊。《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以叙骨肉之欢恩,全怡怡之笃义。」
《漢語大詞典》:和乐(龢樂)
(1).和谐的音乐。礼记·乐记:“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 宋 范仲淹 《阳礼教让赋》:“三宾之象不踰,和乐兴焉。”
(2).和调音乐。吕氏春秋·音初:“正德以出乐,和乐以成顺。” 高诱 注:“乐以和为成顺。”
《國語辭典》:和亲(和親)  拼音:hé qīn
1.和睦亲善。《礼记。乐记》:「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2.敌对双方为求和平而联婚交谊。《汉书。卷五○。汲黯传》:「与胡和亲,毋起兵。」《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
《國語辭典》:剪剪(翦翦)  拼音:jiǎn jiǎn
1.狭小的样子。《庄子。在宥》:「而佞人之心剪剪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2.风吹的样子。唐。韩偓 夜深诗:「侧侧轻寒剪剪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3.整齐的样子。晋。程本《子华子。卷下。晏子问党》:「上下剪剪焉,惟其君之听。」
《國語辭典》:和好  拼音:hé hǎo
互相和睦亲善。《三国演义》第七五回:「陆将军呈书备礼,一来与君侯作贺,二来求两家和好,幸乞笑留。」
《國語辭典》:宜家  拼音:yí jiā
和顺其家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天生淑德,实俾宜家。」
《國語辭典》:协和(協和)  拼音:xié hé
1.和谐融洽。三国魏。钟会〈移蜀将吏士民檄〉:「布政垂惠,而万邦协和。」《文选。潘岳。笙赋》:「协和陈宋,混一齐楚。」
2.调和。《后汉书。卷三九。刘般传》:「协和阴阳,调训五品。」《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
3.凑合、凑在一起。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二折:「四季中间无日无,惟有秋深更凄楚,怎当他协和芭蕉夜窗雨。」
《國語辭典》:和同  拼音:hé tóng
随俗。《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就守著清白,也没人来替你造牌坊,落得和同了些。」
《漢語大詞典》:睦族
和睦亲族。语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唐 元稹 《代李中丞谢官表》:“虽牵丝入仕,或因琐碎之文,而执简当朝,实由睦族而致。”旧唐书·文宗纪下:“宜开列土之封,用申睦族之典。”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迎武宗驾还帐词:“一统山河调玉烛, 尧 舜 至仁先睦族。”
《國語辭典》:夭夭  拼音:yāo yāo
1.少壮美盛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四》:「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2.颜色和悦的样子。《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國語辭典》:和顺(和順)  拼音:hé shùn
平和柔顺。如:「整场谈判气氛和顺,让所有关心的人都松了一口气。」《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因为一时请不著主笔,便在原先几位主笔当中,检了一位性情和顺的。」
《國語辭典》:民和  拼音:mín hé
人民谐和。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二首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役休务简,岁阜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