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四德  拼音:sì dé
1.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易经。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
2.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官。九嫔》。《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也称为「四教」、「四行」。
3.孝、悌、忠、信。《大戴礼。卫将军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4.佛教用语。指四种特徵。《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
《分类字锦》:四德克备(四德克备)
杨钜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四德克备六宫是推
分类:德范
《分类字锦》:四德称隽(四德称隽)
伏滔长笛赋达足以协德宣猷穷足以怡志保身兼四德而称隽故名流而器珍
分类:
《国语辞典》:四德三从(四德三从)  拼音:sì dé sān cóng
旧时妇女所应具备的德性。参见「三从四德」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著众亲故。」
分类:妇女德性
《國語辭典》:三从四德(三從四德)  拼音:sān cóng sì dé
三从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指旧时社会妇女所应具备的德性。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待装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端的是哪里是三梢末尾?」《红楼梦》第四七回:「我听见你替你老爷说媒来了。你倒也三从四德的,只是这贤惠也太过了。」也作「四德三从」。
《國語辭典》:妇德(婦德)  拼音:fù dé
妇人应具有的美德。《礼记。昏义》:「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醒世姻缘传》第六四回:「夫妇宜家,允著刚柔之匹。惟兹妇德无愆,方见夫纲莫斁。」
《漢語大詞典》:真我
佛教语。涅槃四德之一。亦称“ 大我 ”,与“妄我”相对,谓出离生死烦恼的自在之我。《俱舍论·破执我品》:“故佛説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 唐 皎然 《禅思》诗:“真我性无主,谁为尘识昏。”
《國語辭典》:妇言(婦言)  拼音:fù yán
1.妇人的辞令,女子应答时得体的言辞。为古代妇人四德之一。《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
2.后妃、妻妾等妇人的言辞。《书经。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國語辭典》:妇容(婦容)  拼音:fù róng
妇女端庄柔顺的容仪。古代妇人四德之一。《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盥浣尘秽,服饰鲜絜,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國語辭典》:大我  拼音:dà wǒ
1.唯心论者称宇宙万有之本体为「大我」。
2.佛家用语。指真我。
3.国家或团体。相对个人之小我而言。如:「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漢語大詞典》:四实(四實)
(1).旧指妇女孝友、柔谦、外和、内敏四德。 唐 陆贽 《册嘉诚公主文》:“咨尔 嘉诚公主 孝友柔谦,外和内敏,公宫禀训,四实备修。”
(2).指近体律诗中,颔联和颈联皆写实在景物的情况。 宋 范晞文 对床夜语卷二:“ 周伯弜 ( 弼 )选 唐 人家法,以四实为第一格,四虚次之。虚实相半又次之。其説‘四实’,谓中四句皆景物而实也。”参见“ 四虚 ”。
《國語辭典》:四虚(四虛)  拼音:sì xū
四方、天地。《庄子。天运》:「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唐。陈鸿《长恨传》:「旁求四虚上下,东极天海,跨蓬壶。」
《漢語大詞典》:元亨利贞(元亨利貞)
周易乾卦之四德。易·乾:“《乾》:元亨利贞。” 孔颖达 疏:“元亨利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传》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 宋 程颐 《程氏易传》卷一:“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
分類:四德
四德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乘大般涅槃所具之德也。一常德,涅槃之体,恒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又随缘化用常不绝,名之为常。二乐德,涅槃之体,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又运用自在,所为适心,名之为乐。三我德,解我有二种:一就体自实名为我,如涅槃经哀叹品中所谓:「若法是实是真是主是依,性不变易是名为我。」二就用自在名为我,如涅槃经高贵德王品所谓:「有大我故名大涅槃,大自在故名为大我。云何名为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则名为我。」((参见:八自在))。四净德,涅槃之体解脱一切之垢染,名之为净,又随化处缘而不污,名之为净(大乘义章十八)。法华玄义四曰:「破二十五有烦恼名净,破二十五有业名我,不受二十五有报为乐,无二十五有生死名常,常乐我净名为佛性显。」说此常乐我净,为涅槃经一部之所诠,故涅槃经谓之谈常教。
【佛学常见辞汇】
指大乘大般涅槃所具有的四种德,即常、乐、我、净。常者,涅槃之体,恒常不变,没有生灭;乐者,涅槃之体,永远寂灭、安閒、受用、无丝毫的烦恼;我者,涅槃之体,得大自在,没有丝毫的束缚;净者,涅槃之体,解脱一切的垢染,非常清净。
八自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八大自在我)
四德处
【佛学大辞典】
(名数)若近善人则闻正法,闻正法则具四德处:一慧德处,由闻正法而生大智慧,故名慧德处。二实德处,以是智慧见真谛之空理,故名实德处。三舍德处,见真空而离烦恼,故名舍德处。四寂灭德处,见空理而烦恼尽,故心得寂灭,故名寂灭德处。见成实论二。
【佛学常见辞汇】
慧德处、实德处、舍德处、寂灭德处。慧德处是谓由于听闻正法而生出大智慧;实德处是谓有了大智慧才能见到真谛的空理;舍德处是谓见了空理便能舍掉烦恼;寂灭德处是谓舍掉了烦恼心才能得到寂灭的境界。
【佛学次第统编】
成实论云四德处,论云:「若近善人,则闻正法,闻正法已,则具四德处。」
一、慧德处 谓由闻正法生大智慧,故名慧德处。
二、实德处 谓以是智慧,见真谛空,故名实德处。
三、舍德处 谓见真空,即得离诸烦恼,故名舍德处。
四、寂灭德处 谓烦恼尽故,心得寂灭,故名寂灭德处。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论云:若近善人,则闻正法,闻正法已,则具四德处。
〔一、慧德处〕,谓由闻正法,生大智慧,故名慧德处。
〔二、实德处〕,谓以是智慧,见真谛空,故名实德处。
〔三、舍德处〕,谓见真空,即得离诸烦恼,故名舍德处。
〔四、寂灭德处〕,谓烦恼尽故,心得寂灭,故名寂灭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