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圆融(圓融)  拼音:yuán róng
佛教用语。指没有矛盾、障碍的境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又如来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
《国语辞典》:六相圆融(六相圆融)  拼音:liù xiàng yuán róng
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总相是整体,别相是部分;同相是一般,异相是个别;成相是成品,坏相是原料。六相圆融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教义之一。指整体是由部分组成,部分的功能是透过整体来决定;一般是通过个别才得以表现,而个别的本质是由一般来呈显;成品由原料构成,原料则相对于成品而存在。其学说用以说明一切现象的关系都是相融无碍的道理。
分类:异相成相
《国语辞典》:圆融三谛(圆融三谛)  拼音:yuán róng sān dì
佛教用语。中国天台宗的重要观念。三谛,指空谛、假谛、中谛。空谛是指现象没有实体;假谛指现象只是幻有;中谛指现象是既非无也非有的方式存在。天台宗认为说空谛也就包含假谛和中谛;说中谛也就包含空谛和假谛。三谛互相融通。《止观义例》卷上:「尔前虽观圆融三谛,但是自行、观行相似,约位仍在若俗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