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9,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坚固
坚贞
坚城
不坚
苻坚
石坚
坚珉
坚牢
坚坐
坚持
坚白
愈坚
坚卧
心坚
坚刚
《國語辭典》:坚固(堅固)  拼音:jiān gù
牢固不移。《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匆匆乎其心之坚固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此二城高峻坚固,急切攻打不下。」
《國語辭典》:坚贞(堅貞)  拼音:jiān zhēn
节操坚定不变。《后汉书。卷五六。王龚传》:「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越相敬重。」
《漢語大詞典》:坚城(堅城)
坚固的城池。韩非子·五蠹:“万乘之国,莫敢自顿於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此必不亡之术也。” 宋 文天祥 《平原》诗:“一朝 渔阳 动鼙鼓, 大河 以北无坚城。” 清 倪瑞璿 《过凌城庙谒古戴二公忠义冢》诗:“所过无坚城,苍生任凌暴。”
分類:坚固城池
《国语辞典》:不坚(不坚)  拼音:bù jiān
1.不牢固、不结实。《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城郭不坚,兵甲不多,战如不胜,当复如何?」
2.不坚定。如:「意志不坚」。
《国语辞典》:苻坚(苻坚)  拼音:fú jiān
人名。(西元338~385)字永固,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省泰安县)人。曾灭前燕,取仇池,陷晋汉中,取成都,克前凉,定代地。任用王猛,修明国政,为五胡中最强盛的国家。猛卒,大举侵晋,与谢玄等战于淝水,大败而还,后为姚苌所杀。
《骈字类编》:石坚(石坚)
唐 刘禹锡 海阳十咏 其六 飞练瀑 石坚激清响,叶动承馀洒。
《韵府拾遗 真韵》:坚珉(坚珉)
黄镇成诗秪须成德化濡笔颂坚珉
《國語辭典》:坚牢(堅牢)  拼音:jiān láo
坚固牢靠。汉。王符《潜夫论。务本》:「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宋。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之二:「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分類:坚牢牢固
《漢語大詞典》:坚坐(堅坐)
形容久坐。 唐 韩愈 《赠侯喜》诗:“晡时坚坐到黄昏,手倦目劳方一起。”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若璩 ……冬夜读书扞格不通,愤悱不寐,漏四下,寒甚,坚坐沉思,心忽开朗。” 清 曹寅 《宋牧仲中丞见招深静轩奉和二韵》:“我行循墙东,坚坐树影正。”
分類:久坐
《國語辭典》:坚持(堅持)  拼音:jiān chí
执意坚决。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二折:「若坚持固辞,是故违君命,罪有所归也。」也作「坚执」。
《國語辭典》:坚白(堅白)  拼音:jiān bái
1.真正坚硬、洁白的东西,是无法磨损、染黑的。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比喻志节坚贞,卓立不移。《三国志。卷二七。魏书。徐邈等传。评曰》:「王昶开济识度,王基学行坚白。」
2.一种战国时名家的辩论命题。参见「坚白石论」条。
《韵府拾遗 先韵》:愈坚(愈坚)
宋书颜延之传是以君子道命愈难识道愈坚古人耻以身为溪壑者乃屏欲之谓也
《國語辭典》:坚卧(堅臥)  拼音:jiān wò
1.安卧。《汉书。卷四○。周勃传》:「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复定。」
2.隐居,不出仕。宋。王禹偁〈西京谢上表〉:「虑坚卧以要君,遂力疾而受命。」《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
《韵府拾遗 先韵》:心坚(心坚)
孟郊诗光尽道心坚任藩诗越江深见底谁识此心坚
分类:心坚
《漢語大詞典》:坚刚(堅剛)
(1).犹坚硬。孔丛子·抗志:“齿坚刚卒尽相磨,舌柔顺终以不弊。”易·姤“初六,繫于金柅” 三国 魏 王弼 注:“金者,坚刚之物。”朱子语类卷七十:“盖山是坚刚之物,故能力畜其三阳。”
(2).犹坚强。荀子·法行:“坚刚不屈,义也。”后汉书·西羌传:“﹝ 羌 ﹞性坚刚勇猛,得西方金行之气焉。” 唐 白行简 《金在鎔》诗:“坚刚由我性,鼓铸任君心。”《三国演义》第六八回:“ 清河 崔琰 ,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