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埋窆
犹埋葬。《后汉书·赵咨传》:“但以生者之情,不忍见形之毁,乃有掩骼埋窆之制。”
分類:埋葬
《漢語大詞典》:坑填
谓埋葬。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同行二十人,魂骨俱坑填。”
分類:埋葬
《國語辭典》:下土  拼音:xià tǔ
1.大地。《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唐。张乔〈试月中桂〉诗:「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
2.天下。《书经。舜典》:「帝釐下土,方设居方。」《楚辞。屈原。离骚》:「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3.低地。《书经。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4.偏远地区。《汉书。卷七七。刘辅传》:「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魏书。卷八七。节义传。朱长生传》:「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诸侯?」
5.入土,埋葬。《儒林外史》第二○回:「装殓了,家里又没处停,只得权厝在庙后,等你回来下土。」
《國語辭典》:黄泉(黃泉)  拼音:huáng quán
称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一说为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一说为我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泉水因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國語辭典》:泉下  拼音:quán xià
黄泉之下,死后所居之处。唐。孟郊 悼亡诗:「泉下双龙无再期,金蚕玉燕空销化。」
《國語辭典》:归葬(歸葬)  拼音:guī zàng
尸骨被运回故乡埋葬。《史记。卷三五。管蔡世家》:「悼公死于宋,归葬。」《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我本是湖广人,而今把先君骸骨背到故乡去归葬。」
《國語辭典》:埋玉  拼音:mái yù
埋葬有才华的人或女子。《梁书。卷五○。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國語辭典》:收藏  拼音:shōu cáng
收集储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殷氏收藏,没一些儿放空。」《老残游记》第七回:「先往东昌府访柳小惠家的收藏,想看看他的宋元板书。」
《國語辭典》:埋骨  拼音:mái gǔ
人死而埋其尸骨。《乐府诗集。卷五九。琴曲歌辞三。蔡琰。胡笳十八拍。第一一拍》:「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
分類:埋葬尸骨
《國語辭典》:复三(復三)  拼音:fù sān
旧时死人埋葬后三天,要请出家人念经超度,称为「复三」。《醒世姻缘传》第一八回:「到了初八日复过三,叫阴阳官洒扫了中堂,打点到雍山庄上。」
《國語辭典》:丧葬(喪葬)  拼音:sāng zàng
办理人死后的一切事宜。《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后何罪,妄以鸩死?国母丧葬,托疾不出!」《儒林外史》第四○回:「丧葬已毕,家产都已赔完了。」
《漢語大詞典》:卜葬
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称为“卜葬”。礼记·杂记下:“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孔颖达 疏:“谓卜葬择日而卜人祝龟之辞也。”后即为择时地安葬之代称。 宋 岳珂 桯史·望江二翁:“ 陈氏 卜葬,环数百里莫不闻。”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渠( 邓铿 )生前至爱 赣园 ……故拟卜葬于此。”
《國語辭典》:二京  拼音:èr jīng
地名。指西汉京都长安和东汉京都洛阳。东汉张衡曾据此写〈二京赋〉。
《國語辭典》:京观(京觀)  拼音:jīng guàn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漢語大詞典》:二京赋(二京賦)
《西京赋》《东京赋》的合称。后汉书·张衡传:“ 衡 乃拟 班固 《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諫。”亦省称“ 二京 ”。 晋 左思 《三都赋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张衡 《二京》,迅发以宏富。”
《國語辭典》:地藏  拼音:dì zàng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参见「地藏菩萨」条。
分類:地下地窖
《國語辭典》:地藏菩萨(地藏菩薩)  拼音:dì zàng pú sà
佛教菩萨。四大菩萨之一。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说法,他原是婆罗门子,曾祈求释迦牟尼帮他邪恶的母亲脱离地狱。后誓度尽地狱中一切众生。他被认为是菩萨大愿的代表。虽然《地藏菩萨本愿经》可能是中国人撰写的,但不会因此影响中国佛教徒对他的信仰。传说他曾化身投生新罗国王族,姓金名乔觉,出家来华,入九华山,居数十年圆寂,肉身不坏,因此九华山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道场。地藏菩萨的像多作比丘相,有光环,两眉间蓄发一簇,手持法杖。也作「地藏」、「地藏王」、「地藏王菩萨」。
《國語辭典》:埋香  拼音:mái xiāng
埋葬美人。清。俞樾 金缕曲。花信匆匆度词:「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更不问埋香何处?」也作「埋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