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38,分136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弓声
答声
君声
声风
瓦声
秋声赋
声谱
噪声
噪声
宵声
常声
凯声
回声
汉声
阳声
《骈字类编》:弓声(弓声)
北史:长孙晟傅晟部领降人为秦州行军总管,取晋王广节度,出讨达头。达头与上相抗,晟进策曰:突厥饮泉,易可行毒。因取诸药毒水上流,达头人畜饮之多死,大惊曰:天雨恶水,其亡我乎?因夜遁。晟追之,斩首千馀级,俘百馀口。王大喜,引晟入内,同宴极欢。有突厥达官来降,时亦预坐,说言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
《漢語大詞典》:答声(答聲)
出声回答。如:叫了老半天,没有人答声。
分類:出声回答
《漢語大詞典》:君声(君聲)
指五音中的宫声。《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 宋 姜夔 《徵招》词序:“予尝使人吹而听之,寄君声於臣民事物之中。”
《分类字锦》:声风(声风)
东方朔外传:太初二年,朔从西那邪国还,得声风木十枝以献帝,长九尺,大如指。此木出因洹之水,则禹贡所谓因桓是来,即其源也。出甜波上,有紫燕黄鹄集其间,实如细珠,风吹枝如玉声,因以为名。帝以遍睗群臣年百岁者。
分类:杂木
《韵府拾遗 庚韵》:瓦声(瓦声)
元稹诗:金埋无土色,玉坠无瓦声。
《国语辞典》:秋声赋(秋声赋)  拼音:qiū shēng fù
文章名。宋欧阳修撰。全篇藉著描述秋声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故题名为〈秋声赋〉。
《國語辭典》:声谱(聲譜)  拼音:shēng pǔ
描绘声音的频率及幅度等的图表或记录。
《高级汉语词典》:噪声
呼噪之声
《漢語大詞典》:噪声(譟聲)
呼噪之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一士人夜坐纳凉,忽闻屋上有譟声,骇而起视。”
分類:呼噪
《骈字类编》:宵声(宵声)
唐 李峤 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
《漢語大詞典》:常声(常聲)
(1).固定的乐调。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2).正常的声调。礼记·杂记下:“ 曾申 问於 曾子 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之有。’”新唐书·孝友传·侯知道:“哭无常声,迥彻苍旻。” 唐 元结 《世化》:“人民劳苦相寃,疮痍相通,老弱孤独相苦,死亡不能相救,呻吟非常声也耶?”
《漢語大詞典》:凯声(凱聲)
胜利的乐歌声。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奏凯》:“坐整龙驤开虎帐,平鼠寝易如翻掌。云高太甲映明堂,行见凯声欢畅。”
《國語辭典》:回声(回聲)  拼音:huí shēng
1.反响、回应。如:「他收到不少读者的回声,使他振奋不已。」
2.声波传送出去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骈字类编》:汉声(汉声)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晨扬天汉声,夕卷大河阴。
《國語辭典》:阳声(陽聲)  拼音:yáng shēng
1.音律中的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种,称为「阳声」。见《周礼。春官。大师》。也称为「阳律」。
2.清越的声音。《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相干,欲赤黑而阳声,赤黑则乡心,阳声则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