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客户(客戶)  拼音:kè hù
1.自己没有土地,向人租地耕种的佃户。《晋书。卷九三。外戚传。王恂传》:「魏氏给公卿已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上一》:「依职田例招主客户多方种莳,以沃瘠分三等输课。」
2.由外地迁入的户口。宋。方岳〈燕来巢〉诗:「吾贫自无家,客户寄村疃。」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祭灶》:「其祀期用二十三日,惟南省客户用二十四日。」
3.顾客。如:「总经理正在和客户洽谈合作细节,请您稍待。」
《漢語大詞典》:出御
(1).出外娶妻;到外地入赘。吕氏春秋·上农:“苟非同姓,农不出御,女不外嫁,以安农也。” 高诱 注:“御,妻也。”
(2).出外治理。 晋 陆云 《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之一:“知机日难,子达其微。入辅帷幄,出御千里。”《晋书·齐王攸传》:“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岳。”
(3).帝王车驾临幸。明史·刘宗周传:“乞陛下出御 皇极门 ,延见百僚,明言宗庙山陵在此,固守外无他计。”
《國語辭典》:外史  拼音:wài shǐ
1.非正史,大抵为琐记及小说之类。如《儒林外史》。
2.文人常以此作为雅号。《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赵埙传》:「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3.职官名。职掌记录王者下达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国志书,三皇五帝的典籍。
《國語辭典》:祝发(祝髮)  拼音:zhù fǎ
1.断发、剃短头发,指未开化者的打扮。《谷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张协〈杂诗〉一○首之五:「行行入幽荒,瓯骆从祝发。」
2.削发受戒为僧尼。《新唐书。卷一二○。桓彦范传》:「元琰知祸未已,乃诡计请祝发事浮屠,悉还官封。」《辽史。卷二六。道宗本纪六。赞曰》:「一岁而饭僧三十六万,一日而祝发三千。」
《國語辭典》:望乡台(望鄉臺)  拼音:wàng xiāng tái
相传冥界中的看台。死者的灵魂登临眺望,可以看到他阳世家中的情状。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乡台,急煎煎把雠人等待。」《聊斋志异。卷二。耿十八》:「又移时,见有台,高可数仞,游人甚夥,囊头械足之辈,呜咽而下上,闻人言为『望乡台』。」
《漢語大詞典》:浮客
(1).谓四处漂泊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吴兴黄浦亭庾中郎别》诗:“旅雁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唐 张继 《晚次淮阳》诗:“浮客了无定,萍流 淮 海 间。” 唐 皇甫冉 《送萧处士》诗:“长 河 隔旅梦,浮客伴孤云。”
(2).指寄居在地主庄园里的外地佃农。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詔天下营田务,只许耕无主荒田,及召浮客,不得留占属县编户。” 宋 苏洵 《田制》:“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 代地主的庄田,更加普遍地发展,大地主在庄上建房居住,形成庄院。所谓‘浮客’的佃户,寄住在地主的庄上。”
《國語辭典》:引进(引進)  拼音:yǐn jìn
1.介绍、推荐。《三国演义》第四七回:「二公若有归顺之心,吾当引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小人情愿投赁佣工,烦劳引进则个。」
2.引导入内。《南史。卷八○。贼臣列传。侯景》:「以次引进,赉以酒食,言笑谈论,善恶必同。」《西游记》第四一回:「三弟即引进见毕,行者备言借水之事。」
3.从外地或国外引入。如:「这是刚从国外引进的新型医疗器材。」
《國語辭典》:引用  拼音:yǐn yòng
1.任用。《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李膺传》:「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话说宋朝失政,国丧家亡,祸根起于王安石引用婿蔡卞及姻党蔡京在朝,陷害忠良。」
2.言论及文章中援用古书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语等等,称为「引用」。是一种诉之于权威或诉之于大众的修辞法。
《國語辭典》:外流  拼音:wài liú
人口或财物等流往外地或外国。如:「人才外流」、「政府正积极均衡区域发展,以改善偏远地区人口外流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逃户
古代为逃避赋役,流亡外地而无户籍的人。魏书·食货志:“先是,禁网疏阔,民多逃隐。 天兴 中,詔採诸漏户,令输纶绵。自后诸逃户占为细茧罗穀者甚众。”新唐书·食货志一:“监察御史 宇文融 献策:括籍外羡田、逃户,自占者给復五年。”宋史·食货志二:“逃户别立籍,令本府招诱归业。” 清 邵廷采 《田赋略》:“ 唐 之分崩离析也,由 宇文融 括羡田、逃户始也。”
《國語辭典》:旅行  拼音:lǚ xíng
1.结伴而行。宋。苏轼凌虚台记〉:「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
2.泛称作客出行。如「蜜月旅行」、「环岛旅行」。
《漢語大詞典》:返葬
谓死在外地者归葬故乡。 北周 庾信 《思旧铭》:“思归道远,返葬无从。”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至诚感神,返葬中原。” 宋 陆游 《跋〈淮海后集〉》:“ 子开 名 蘧 ,居 江阴 ,既死,返葬 赵州 临城 。”
《國語辭典》:移民  拼音:yí mín
1.人口在地理上或空间上的流动,包括移出、移入及内徙。
2.从甲地迁移到较远的乙地或外国定居的人。
《漢語大詞典》:客授
在外地讲授。后汉书·桓荣传:“ 莽 败,天下乱。 荣 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飢困而讲论不輟,后復客授 江 淮 閒。”后汉书·鲍昱传:“ 昱 字 文泉 。少传父学,客授於 东平 。”后汉书·郑兴传:“ 兴 去 莲勺 ,后遂不復仕,客授 閿乡 ,三公连辟不肯应。”
分類:外地讲授
《國語辭典》:客土  拼音:kè tǔ
1.从其他地方挖来的泥土。《汉书。卷一○。成帝纪》:「客土疏恶,终不可成。」唐。李白 树中草诗:「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2.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如:「旅居客土,分外思亲。」
《漢語大詞典》:随宦(隨宦)
(1).赴外地作官。《礼记·丧服小记》“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 唐 孔颖达 疏:“ 郑 意云:谓父先本国有此诸亲,后或随宦出游,居於他国,更取而生此子;此子生,则不及归与本国祖父以下诸亲相识,故云不及,谓不及归见也。”
(2).用以称父兄在外做官而子弟亦随之任所。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外舅 王君 仲芳 随宦至 郴阳 ,亲见其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