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告养(告養)
旧称官吏因父母年高,告归奉养。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 桐乡 冯星实 先生 应榴 ,中 乾隆 辛巳恩科进士,歷官至 四川 布政使,告养回籍,从事 苏 诗。”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序》:“告养归来,凡有所经歷者,随意记録成帙。”
《漢語大詞典》:献鸠(獻鳩)
进献鸠鸟。以示尊老、奉养老者。周礼·夏官·罗氏:“中春罗春鸟,献鳩以养国老。” 郑玄 注:“是时鹰化为鳩,鳩与春鸟变旧为新,宜以养老助生气。”列子·说符:“ 邯郸 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鳩於 简子 , 简子 大悦,厚赏之。”
《漢語大詞典》:极养(極養)
尽力奉养。后汉书·王符传:“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
分類:尽力奉养
《漢語大詞典》:馈养(饋養)
进食奉养。《孔子家语·五刑解》:“明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能教仁爱,则丧思慕,祭祀不解人子馈养之道。” 王肃 注:“言孝子奉祭祀不敢解,生时馈养之道同之也。”
《漢語大詞典》:囊被
汉 王吉 父子,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及迁徙去处,无蓄积馀财,所载不过囊衣而已。事见汉书·王吉传。后用为居官不蓄财但善于自奉之典。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既而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参见“ 囊衣 ”。
《漢語大詞典》:囊衣
汉 王吉 (字 子阳 )为官清廉,离任无馀财,所载仅一囊衣而已。见汉书·王吉传。后以“囊衣”为居官不蓄财的典实。 五代 李瀚 《蒙求》:“ 王阳 囊衣, 马援 薏苡。” 宋 王安石 《示江公佐外厨遗火》诗:“ 王阳 幸有囊衣在,报赏焦头亦未贫。” 宋 陆游 《离嘉州宿平羌》诗:“初挈囊衣宿水村,萧然一扫旧巢痕。”
《漢語大詞典》:陔余(陔餘)
奉养父母之馀暇。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小引》:“余自 黔 西乞养归,问视之暇,仍理故业,日夕惟手一编,有所得輒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餘卷,以其为循陔时所辑,故名曰陔餘丛考。” 清 吴锡麒 《〈陔馀丛考〉序》:“爰於爱日之暇,弥励惜阴之心……邮能考异,契乃参同,萌柢百家,喉衿羣籍,成《丛考》四十三卷,标以陔餘,纪实也。”
《漢語大詞典》:丽养(麗養)
丰厚的奉养。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黄屋玉璽,非必 尧 舜 之情,崇居丽养,岂是 释迦 之意。”
分類:丰厚奉养
《漢語大詞典》:养艾(養艾)
奉养老人。 唐 苏颋 《双白鹰赞》序:“宝贤重穀,尊儒养艾。”
《国语辞典》:菽水之欢(菽水之欢)  拼音:shú shuǐ zhī huān
比喻子女孝顺奉养父母,虽是粗疏清淡的食物,也能带给父母欢慰。参见「菽水承欢」条。明。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发之双亲?到不如尽菽水之欢,甘齑盐之分。」
《国语辞典》:菽水之养(菽水之养)  拼音:shú shuǐ zhī yǎng
比喻贫寒家庭对父母的孝顺奉养。参见「菽水承欢」条。如:「为人子女者虽然无法做到锦衣玉食,但总希望能够略尽菽水之养。」
《国语辞典》:风树之感(风树之感)  拼音:fēng shù zhī gǎn
比喻父母亡故,儿女不得奉养的悲伤。参见「风木含悲」条。《南齐书。卷三四。虞玩之传》:「特以丁运孤贫,养礼多阙,风树之感,夙自缠心,庶天假其辰,得二三年閒,扫守丘墓,以此归全,始终之报遂矣。」
《国语辞典》: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  拼音:fù mǔ yǎng wǒ men xiǎo,wǒ men yǎng fù mǔ lǎo
(谚语)比喻子女当反哺,奉养父母。如:「常言道:『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奉养父母,承欢膝下,是为人子女当尽的义务。」
《国语辞典》:养小防老,积谷防饥(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拼音:yǎng xiǎo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
抚养小孩,以防备年老时无人奉养;屯积谷物,以防备饥荒时无粮可吃。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养小防老,积谷防饥。妾虽女子,亦尽孝也。」也作「养子防老,积谷防饥」。
《国语辞典》:慈孙孝子(慈孙孝子)  拼音:cí sūn xiào zǐ
能克尽孝道,奉养父母。如:「老师说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希望每位学童均能有慈孙孝子的心。」也作「孝子慈孙」。
《国语辞典》:养子女(养子女)  拼音:yǎng zǐ nǚ
经法律程序收养的子女。有继承权及奉养养父母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