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火光兽(火光獸)
古代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异兽。海内十洲记·炎洲:“﹝ 炎洲 ﹞ 火林山 ,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
《漢語大詞典》:鬼宿渡河
指半夜间,午夜。河是井宿中的南北河星,在鬼宿旁边,要在半夜时分,方能看见鬼宿和井宿,故云。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翟公巽 《祭仪》谓或祭於昏,或祭於旦,非是,当以鬼宿渡河为候,其意出於《洞微志》返魂香事。”亦作“ 鬼宿度河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今夜就可办备福物酒果冥衣各一分,用鬼宿度河之次,向西铺设,苦苦哀求,庶有少救。”
《漢語大詞典》:鹤知夜半(鶴知夜半)
鹤夜半而鸣。比喻各有专长。《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於鼎俎。”亦比喻偏知一隅。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适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必达于他事也。”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二折:“[旦]鹤知夜半,燕识戊己,蒭蕘之言,圣人择焉。”
《漢語大詞典》:恨五骂六(恨五駡六)
泛指掷色子时咒骂坏点数的叫喊声。红楼梦第七五回:“只听里面称三赞四,耍笑之音虽多,又兼有恨五駡六,忿怨之声亦不少。”
《國語辭典》:便壶(便壺)  拼音:biàn hú
尿壶。旧时放置于房间内的便器。可供夜间或行动不便者使用。
《漢語大詞典》:拔火罐儿(拔火罐兒)
(1).一种上端较细的短烟筒,生炉子时把它放在炉口上,能把火苗往上吸,使炉火容易烧旺。也叫拔火筒。
(2).即拔火罐。参见“ 拔火罐 ”。
(3).即拔火罐子。
《國語辭典》:拔火罐  拼音:bá huǒ guàn
1.一种短小的烟囱,以铁或陶土制成,用时罩在火炉上,使燃烧的炭火更加旺盛。也称为「火拔子」。
2.一种中医疗法。以竹筒、陶瓷等制成的小坛或宽口瓶作为火罐。拔罐时,将点燃的酒精棉或油纸条,直接置于火罐内片刻后,趁热将罐倒扣在皮肤上。罐内因燃烧而空气减少,产生负压,皮肤被吸,引起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以达到治疗效果。通常用于腰痛、头痛、神经痛、关节炎和哮喘等多种病症。也作「拔罐子」。
《國語辭典》:半夜三更  拼音:bàn yè sān gēng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三更,约十二时左右。半夜三更指深夜。参见「五更」条。《西游记》第四四回:「半夜三更,口枯眼涩,有甚受用?」《红楼梦》第六一回:「你若忘了时,日后半夜三更打酒买油的,我不给你老人家开门。」也作「三更半夜」。
《漢語大詞典》:晨戒
古谓军中夜半击鼓,警告士卒,使准备早起。周礼·地官·鼓人“凡军旅,夜鼓鼜” 郑玄 注引司马法:“昬鼓四通为大鼜,夜半三通为晨戒,旦明五通为发昫。” 贾公彦 疏:“晨戒者,警众豫使严备,侵早当行。”
《漢語大詞典》:辞见班(辭見班)
京官放外任、地方官进京,在朝廷辞别、谒见天子时自行序班,不与百官同列,谓之“辞见班”。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仗入,通事舍人引 攸绪 就位, 攸绪 趋立辞见班中,再拜如常仪。” 胡三省 注:“凡百官自中朝出为外官赴朝辞,自外官入朝覲者引入见,其辞见者不与百官序班,自为班立,谓之辞见班。”
《漢語大詞典》:前半夜
从天黑到半夜的一段时间。也称上半夜。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昨晚间前半夜部队经过急行军以后,作两个钟头的‘大休息’, 王小群 去站哨了。”
《漢語大詞典》:守鼜
古代军中夜间警戒所击之鼓。周礼·春官·鎛师:“凡军之夜,三鼜皆鼓之,守鼜亦如之。” 郑玄 注:“守鼜,备守鼓也。”
《漢語大詞典》:上半夜
前半夜,指天黑至午夜二十四点钟以前的一段时间。例如:上半夜你值班,下半夜我值班。
《國語辭典》:三更半夜  拼音:sān gēng bàn yè
夜晚十二时左右。或以为即指子时(夜间十一时至隔日凌晨一时)。参见「五更」条。《红楼梦》第二六回:「有事没事,跑了来坐著,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也作「半夜三更」、「深夜」、「深更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