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均权制度(均权制度)  拼音:jūn quán zhì dù
国父孙中山先生对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所设计的制度。他认为凡事务有全国一致性的划归中央,有须因地制宜的划归地方。如此既不偏于中央集权,亦不偏于地方分权。
《国语辞典》:陆军军官学校(陆军军官学校)  拼音:lù jūn jūn guān xué xiào
位于高雄市凤山区。民国十三年由国父孙中山先生创立于广东黄埔,时称为「黄埔军校」,三十五年一月一日改为今名。自八十二年起,规定修业四年三个月,毕业授理学士学位,并以少尉军官任用,为我国培植陆军军官人才的主要学府。
《国语辞典》:国父诞辰纪念日(国父诞辰纪念日)  拼音:guó fù dàn chén jì niàn rì
国父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前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政府为崇仰国父缔造民国的勋绩,特明令是日为国定纪念日,以示追念。
《国语辞典》:国父逝世纪念日(国父逝世纪念日)  拼音:guó fù shì shì jì niàn rì
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其后每年此日,政府必集会以纪念国父缔造民国的丰功伟迹,称为「国父逝世纪念日」。
《国语辞典》:五权分立(五权分立)  拼音:wǔ quán fēn lì
孙中山先生所提出之政府治权分化主张,分为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各自平等相维。
《国语辞典》:出版节(出版节)  拼音:chū bǎn jié
民国五十一年三月三十日,国父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出版,我国出版界为纪念此事,于五十一年订此日为「出版节」。
《国语辞典》:广播节(广播节)  拼音:guǎng bò jié
民国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北平各界追悼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公园社稷坛,用播音器播送国父演讲录音,为我国正式运用广播之始。至四十年三月,政府遂核定此日为「广播节」。
《国语辞典》:翠亨村  拼音:cuì hēng cūn
地名。位于广东省中山县,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
《国语辞典》:大同世界  拼音:dà tóng shì jiè
国父孙中山先生创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要使全国人民无阶级、男女、职业、宗教之别,一律平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且还要进一步本著互助合作的精神,以谋全世界各民族的平等,而促进世界大同。
《國語辭典》:改弦更张(改弦更張)  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改弦更张原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换掉旧弦,重装新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如:「公司决定将旧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张,以求达到好的业绩。」也作「改弦易调」、「改弦易张」、「改张易调」。
《國語辭典》:二次革命  拼音:èr cì gé mìng
民国二年国民党为阻止袁世凯扩权称帝而发起的战役。国民党大败,此事件在辛亥革命之后,故称为「二次革命」。
《國語辭典》:黄埔军官学校(黃埔軍官學校)  拼音:huáng pǔ jūn guān xué xiào
国父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武力与革命干部而创办的军官养成学校。民国十二年设于广州黄埔镇,设步、骑、炮、工、辎、交通、军医、经理、宪兵等科。
《國語辭典》:平均地权(平均地權)  拼音:píng jūn dì quán
国父所倡的民生主义两大原则之一。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因此由地主自行报价,然后由政府照价收税,必要时照价收买,涨价归公,澈底解决土地问题而达成耕者有其田,并且防止地主因地租与地价上涨得到暴利。
《漢語大詞典》:三大政策
指 孙中山 制定的联 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章第五节:“这种三民主义即是 孙中山 的三大政策,即联 俄 ,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
《國語辭典》:三民主义(三民主義)  拼音:sān mín zhǔ yì
1.国父孙中山先生建国的政治主张,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总称为「三民主义」。
2.书名。国父最重要的一部遗教,为中华民国建国的宝典。全书为国父于民国十三年在广州的讲演词,分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各六讲,民生主义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