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杂学(雜學)  拼音:zá xué
1.兼含各类学说,不专主一家的学问。《尉缭子。治本》:「杂学不为通儒。」
2.科举时代指作文章以外的其他学问。《儒林外史》第三回:「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
《國語辭典》:周髀  拼音:zhōu bì
一种古算法。用勾股之法,度量天地的高厚,日月的运行,而得其度数,实为勾股法的始祖。
《漢語大詞典》:宗致
宗旨。学说的要旨大义。三国志·魏志·荀恽传“ 詵 弟 顗 , 咸熙 中为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晋 庾翼 《晋阳秋》:“ 太和 初,到京邑与 傅嘏 谈。 嘏 善名理而 粲 尚玄远,宗致虽同,仓卒时或有格而不相得意。”世说新语·文学“始发讲坐裁半, 僧弥 便云都已晓” 刘孝标 注引《出经叙》:“ 提婆 以 隆安 初游京师, 东亭侯 王珣 迎至舍,讲《阿毗曇》, 提婆 宗致既明,振发义奥, 王僧弥 一听,便自讲其明义,易启人心如此。”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 朗法师 ﹞早成波若之性,夙植尸罗之本,阐方等之指归,弘中道之宗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摧诸论师,破其宗致。”
《國語辭典》:学派(學派)  拼音:xué pài
学术上因诠释主张不同而形成的门派。如姚江学派、乾嘉学派。
《漢語大詞典》:杂语(雜語)
(1).主旨各异之语,各种学说。史记·太史公自序:“序略,以拾遗补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张守节 正义:“ 太史公 撰史记,言其协于六经异文,整齐诸子百家杂説之语,谦不敢比经艺也。”
(2).指怪诞鄙俗之语。后汉书·襄楷传:“其言以阴阳五行为界,而多巫覡杂语。”南史·荀伯子传:“ 伯子 少好学,博览经传,而通率好为杂语,遨游閭里,故以此失清途。”
《漢語大詞典》:遗说(遺説)
(1).前人遗留下来的学说、见解等。 宋 苏辙 《和子瞻监试举人》:“传家足坟史,遗説本精约。” 元 刘因 《〈庄周梦蝶图〉序》:“虽然, 周 已矣,其遗説,亦其梦中之一栩栩也。” 清 恽敬 《二集目录》:“后进之士窃圣人遗説,规而画之,睇而斵之,於是经义与文集并为一物。”
(2).指前人遗漏而未曾阐述过的见解。 宋 郑友贤 《〈孙子十家注遗说〉序》:“顷因餘暇,抚 武 之微旨,而出於十家之不解者,略有数十事,託或者之问,具其应答之义,名曰《十註遗説》。”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唐 孔颖达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唐 杨炯 《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
《國語辭典》:孔教  拼音:kǒng jiào
孔子的思想、学说。南朝宋。谢灵运 辨宗论。答法勖问:「倚孔教者,所以潜成学圣,学圣不出六经。」《晋书。卷四九。阮籍等传。赞曰》:「老篇爰植,孔教提衡。各存其趣,道贵无名。」
《漢語大詞典》:玄论(玄論)
关于 老 庄 学说的谈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仲堪 精覈玄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何宴 之徒,始盛玄论,於是 聃 周 当路,与 尼父 争涂矣。”
分類:学说谈论
《國語辭典》:杂家(雜家)  拼音:zá jiā
先秦诸子中的一个学术思想派别。为九流之一,其学说杂汇各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
《國語辭典》:玄学(玄學)  拼音:xuán xué
1.魏晋时代,何晏、王弼等发挥道家老庄思想,融合周易等儒家经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因为谈论的为玄虚的道理,故称为「玄学」。
2.哲学的一部门,为英语Metaphysics的意译。参见「形而上学」条。
《漢語大詞典》:大说(大説)
(1).主要的意思。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二经章句仅数十万言,其传注在外皆诵之,又约知其大説。”
(2).高深的学说。 宋 曾巩 《冬望》诗:“千年大説没荒冗,义路寸土谁能培。”
《漢語大詞典》:虚里
(1).墟里,村庄。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弟数年来闭门乡居,谢遣业缘,交游既简,铅槧亦疎,暖暖虚里,桑梓满眼,自是天壤间乐事。” 清 周亮工 《兄子国光》诗:“乱识农桑好,衰看子姪忻。何年欵叚马,虚里醉斜曛。”
(2).中医经络学说所称的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心尖搏动处。是宗气汇聚之处,为十二经脉气所宗。《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杨上善 注:“虚里,城邑居处也。此胃大络,乃五藏六府所稟居处,故曰虚里。”
《漢語大詞典》:二许(二許)
指 东晋 精通道家学说的 许映 许穆 父子。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昔在 西汉 ,三 茅 来宾;爰暨 东晋 ,二 许 怀真。”云笈七籤卷五:“﹝ 杨羲 ﹞幼而通灵,与二 许 早结神明之交。”原注:“二 许 , 许映 与 许穆 。”
《漢語大詞典》:轩天(軒天)
(1).古代解释天体的一种学说。认为天体北高南低,若车之轩。 唐 李淳风 乙巳占·天象:“论天体象者,凡有八家:一曰浑天,即今所载 张衡 《灵宪》是也……四曰轩天, 姚信 所説。”
(2).高达青天。 明 瞿士达 《重修于公祠记》:“乃知上帝之所顾怀,不在磊磊轩天之奇,而在循循务民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