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55,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密靖
翕定
绥亿
怗息
诞静
惮惮
敉平
靖遏
凝帖
柔安
平安
清净
泰山
澄清
不安
《漢語大詞典》:密靖
安定。史记·鲁周公世家:“其在 高宗 ,久劳于外,为与小人,作其即位,乃有亮闇,三年不言,言乃讙,不敢荒寧,密靖 殷国 ,至于小大无怨,故 高宗 饗国五十五年。”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密,安也。”
《國語辭典》:翕定  拼音:xì dìng
和谐安定。《周书。卷四。明帝纪》:「将使三方归本,九州翕定。惟此大体,景福在民。」
分類:安定
《漢語大詞典》:绥亿(綏億)
安定。隶释·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绥亿衙彊。”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绥、亿,皆安也……言能安彊御之人也。御彊即彊御,倒文协韵耳。”
分類:安定
《漢語大詞典》:怗息
安定。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自矿徒为梗,州郡绎骚尤甚;邇者稍已怗息。”
分類:安定
《漢語大詞典》:诞静(誕静)
安定。诞,语助词,无义。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赞 诸葛丞相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
《漢語大詞典》:惮惮(憚憚)
(1).忧惧。大戴礼记·曾子立事:“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守此惮惮。” 卢辩 注:“惮惮,忧惶也。”
(2).安定。惮,通“ 坦 ”。荀子·王霸:“故国者,世所以新者也,是惮惮,非变也,改王改行也。” 杨倞 注:“惮,与‘坦’同。言国者但继世之主自新耳,此积久之法坦坦然无变也。”
分類:安定忧惧
《國語辭典》:敉平  拼音:mǐ píng
平定。《花月痕》第一一回:「比及敉平,田舍为墟,藏书扫荡个乾净。」《清史稿。卷一三七。兵志八》:「今藏事敉平,乃抽拨营兵,移防江卡。」
分類:平定安定
《漢語大詞典》:靖遏
安定。北史·羊祉传:“按 祉 歷官累朝,当官允称,委捍西南,边隅靖遏。”
分類:安定
《漢語大詞典》:凝帖
犹安定。 唐 欧阳詹 《回鸾赋》:“夫何降一人兮,将凝帖乎万方。”
分類:安定
《漢語大詞典》:柔安
安定。管子·势:“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
分類:安定
《國語辭典》:平安  拼音:píng ān
1.平稳而没有危险。唐。岑参 逢入京使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红楼梦》第三回:「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2.平定安靖。《薛仁贵征辽事略》:「赏罚者国之纲纪,不争建功者不赏,枉怨国家不平,海东何日平安。」
《國語辭典》:清净(清淨)  拼音:qīng jìng
1.清静不纷扰。《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红楼梦》第十回:「我是清净惯了的,我不愿往你们那是非场中闹去。」
2.清纯乾净。《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古来有生人投于中,不可作油,此水顿清净。」《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况且清净地方,如何容得俗人前来蹧蹋?」
3.佛教用语。指离恶行过失、烦恼垢染。南朝梁。王僧孺〈礼佛唱导发愿文〉:「愿现前众等,身口清净。」唐。张谓〈送僧〉诗:「一身求清净,百毳纳袈裟。」
《國語辭典》:泰山  拼音:tài shān
1.山名。起于山东省胶州湾西南,横亘省境中部,尽于运河东岸。主峰在泰安县北,为五岳中的东岳。也称为「岱山」、「岱宗」、「岱岳」、「顶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别称。语出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上。泰山》:「玄宗见镒官位腾跳,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优人黄幡绰奏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因此以丈人为泰山。」
《國語辭典》:澄清  拼音:dèng qīng
沉淀杂质,使其清澈。宋。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國語辭典》:澄清  拼音:chéng qīng
1.清澈、清亮。《大宋宣和遗事。利集》:「至是见野水澄清,四人方掬水洗面灌涤,相视哽咽不胜。」《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吕布到城下时,恰才四更,月色澄清,城上更不知觉。」
2.平定祸乱,恢复秩序。宋。文及翁 贺新郎。一勺西湖水词:「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
3.弄清楚明白。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一:「陛下不复澄清善恶,俱与忠臣尚书令尹勋等并时显封,使朱紫不别,粉墨杂糅。」
《國語辭典》:不安  拼音:bù ān
1.心里过意不去。《儒林外史》第九回:「四公子道:『我们兄弟们都不在家,有甚好处到你老人家?却说这样的话,越说得我们心里不安。』」
2.不高兴、不愉快。《三国演义》第四六回:「瑜曰:『诸将怨否?』肃曰:『多有心中不安者。』」
3.不舒服、不舒适。《文选。枚乘。七发》:「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閒乎?」《西游记》第九回:「张氏身体忽然染病,与光蕊道:『我身上不安,且在店中调养两日再去。』」
4.不甘心于某种景况。如:「阿毛从来就不安于她那低微的地位,不认为自己的命运生来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