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三九四
子元(?——一一六六),号万事休,平江昆山(今江苏昆山)茅氏子。父母早亡,投本州延祥寺,十九岁落发。慕慧远莲社遗风,撮集大藏要言,编成《白莲晨朝忏仪》。后住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述《圆融四士三观选佛图》。乾道二年,高宗赐号慈照宗主,寻卒。有《西行集》、《风月集》行世。见《庐山莲宗宝鉴》卷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四二。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子元,昆山茅氏子。母氏柴,夜梦佛入门,诘旦生元,因小字“佛来”。蚤岁出家,投延祥寺习止观,定中闻鸦声,大悟。自后栖心安养,自号“万事休”,逆顺境中未尝动念。慕庐山远公莲社遗风,恒以归依三宝,受持五戒,诱人谓念弥陀五声,足證五戒,结普净缘。欲令世人,净五根,得五力,出五浊也。乃集大藏要言,编忏仪,为法界众生,礼佛求度。后于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同修净业,述圆融四土三观,选佛图,开示莲宗眼目。乾道二年,诏至德寿殿,演说净土法门,赐号“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于铎城倪普建宅,告诸徒曰:“吾化缘已尽,时当行矣。”合掌辞众,奄然而寂,荼毗舍利无数,集有《弥陀节要》一卷。
《國語辭典》:宗主  拼音:zōng zhǔ
1.大众所归附景仰的人。《晋书。卷三四。羊祜传》:「故太傅、钜平侯羊祜,明德通贤,国之宗主。」唐。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江湖间多有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仿效,而又从而失之。」
2.宗庙的神主。《左传。昭公十九年》:「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惧队宗主,私族于谋,而立长亲。」
3.一宗之主。指宗子。《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崔,宗邑也,必在宗主。」
《國語辭典》:宗主国(宗主國)  拼音:zōng zhǔ guó
对属国有宗主权的国家,通称为「宗主国」。
《國語辭典》:宗主权(宗主權)  拼音:zōng zhǔ quán
国家对于属国的内政外交,具有干预的权利,此权称为「宗主权」。
《國語辭典》:宗主权(宗主權)  拼音:zōng zhǔ quán
国家对于属国的内政外交,具有干预的权利,此权称为「宗主权」。
《漢語大詞典》:宗主爷(宗主爺)
明 代太监对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尊称。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王承恩 带着自家的小太监肃立路旁,拱手请安并说道:‘宗主爷还不回府休息?’”
《分类字锦》:九州宗主
集仙录鲁妙典入九疑山有神人语之曰此山大舜所理天地之总司九州之宗主也
分类:天下名山
《漢語大詞典》:雅宗
指诗文的宗主。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欣泰 、 子真 ,并希古胜文,鄙薄俗製,赏心流亮,不失雅宗。” 清 王晫 今世说·品藻:“ 志伊 学海, 稚黄 雅宗,故当不及。”
分類:诗文宗主
《漢語大詞典》:共主
共同崇奉的宗主。亦指天子、帝王。史记·楚世家:“夫弑共主,臣世君,大国不亲。” 司马贞 索隐:“共主,世君,俱是 周 自谓也。共主,言 周 为天下共所宗主也;世君言 周 室代代君於天下。” 清 管同 《范增论上》:“ 楚 固列国,非天下之共主。” 秦牧 《花城·社稷坛抒情》:“可怜的共主象傀儡似地住在京都。”
《國語辭典》:南顿(南頓)  拼音:nán dùn
中国禅宗自六祖慧能之后,分成南、北两宗。南宗禅法以机缘成熟,瞬间开悟,故称为「南顿」。《景德传灯录。卷九。京兆大荐福寺弘辩禅师》:「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
《漢語大詞典》:干主(幹主)
犹宗主,主事者。墨子·非命上:“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 孙诒让 间诂:“ 毕 云:干,当为斡,此管字假音。 詒让 案:后汉书·竇宪传 李 注云:干,主也。或曰,古管字。汉书·食货志 颜 注云:斡读为管同。谓主领也。 汉 隶榦、斡皆作干,经典多通用,但此干字似当读如字……干主者,犹言宗主耳。”
分類:宗主主事
《國語辭典》:不立文字  拼音:bù lì wén zì
中国禅宗认为禅法不是经由语言概念来传授的,不以著述立说为事。所以一般把不立文字看作该宗的特色之一。